近年来,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显著增长。2024年5月,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大豆出口将增长8%。
贸易量的增加也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随之增大,特别是货物损坏及相关索赔问题。这些索赔通常每年都会出现,且与大豆收获周期相符。气候变化的影响,如非季节性降雨,提高了货物的固有含水量,加剧了这些风险。
为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货物安全运输,本文将概述大豆运输的最佳实践。虽然主要聚焦于从南美到远东的大豆贸易,但关键准则也普遍适用于其他谷物和油籽的运输。
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由于与美国贸易关系的变化,越来越多地将巴西作为主要供应国。巴西大豆出口通常在2月随着新收获的大豆开始抵达港口而加速,在3月或4月达到高峰,到年中第二季度末逐渐下降。
从巴西到中国(经好望角)的航程通常需要35至40天。相比之下,美国作为第二大大豆出口国,其大部分作物从墨西哥湾港口通过巴拿马运河运往东亚,成熟的运输基础设施使大豆运输问题较少。
但在巴西,运输基础设施未能跟上农业区域的快速扩张,导致驳船运输的大豆延误时间更长、恶劣天气时拥堵加剧、运输时间延长。此外,巴西和中国标准的差异使得在判断货物是否变质时容易产生混淆,增加了索赔处理的复杂性。
2023年6月,巴西当地通讯员报道,巴西农业、畜牧业和供应部(MAPA)计划修订技术法规,使其与全球主要油籽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中国和美国)采用的国家分级标准保持一致,其中一项提议是将含水量限制从14%降至13%,但该提议遭到了谷物生产商的反对,导致讨论陷入僵局。
大豆货物因其固有的水分和油含量,极易发生自热现象。长时间储存或运输会导致货物严重变质。与大豆货物索赔相关的主要损坏迹象包括变色、分解、恶臭、发霉、自热以及因水分过多导致的结块。
2024年7月15日,巴西的通讯员报告,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严重洪灾预计将使2023/24年度大豆收成比上一季节减少4.7%。同一天,中国的通讯员发布了关于中国港口巴西大豆热损索赔激增的通知。
为降低大豆运输风险,可采取以下关键步骤:
装货前:
确保货舱达到“谷物清洁”标准,保持干燥、清洁,无任何异味或污染物;
检查舱口盖的水密性,最好采用超声波测试方法并记录;
对货舱相邻的压载舱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水密完整性;
检查货舱通风设备、舱口、人孔盖、空气管和测深管的状况,保证无泄漏;
测试货舱舱底水抽吸系统和止回阀,检查水浸报警和排水系统;
确定需加热的相邻燃油舱,并采取措施确保燃油加热到最低泵送温度;
提前获取谷物和油籽质量证书,确定货物等级和油/水分含量;
考虑指定检验员进行装货前检验;
获取托运人、熏蒸人员或租船人的货物通风指示,如有矛盾及时澄清。
装货期间:
定期目视检查货物,确保其外观良好,检查谷物颜色和气味,拍照记录;
定期使用校准探头监测货物温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方;
确保装货顺序符合《国际谷物规则》的积载、平舱和稳性要求;
降雨时关闭舱口盖,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发现货物受潮及时拍照并发出抗议信,拒收受潮货物;参考巴西当地的装货实用指南。
航行期间:
熏蒸时确保熏蒸人员提供详细文件,遵守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船舶安全使用杀虫剂的建议;
根据最佳航海实践、熏蒸人员指示和航行命令进行货物通风,每四到六小时评估一次;
根据“三度规则”或“露点规则”决定是否通风,也可使用除湿器控制货舱湿度;
定期检查环境和货物温度,保持详细的通风日志;
运输热敏货物时,隔离货舱电源;记录燃油舱温度。
卸货港:
打开舱口盖时邀请所有相关方检查货物表面是否有损坏或冷凝迹象,拍照记录;
如有延误,通知相关方并发出抗议信;按照装货时的标准对货物进行抽样,隔离受损货物;
定期监测货物内部温度,必要时在安全条件下部分打开舱口盖改善通风;
在有利天气条件下卸货,非工作货舱的舱口盖保持关闭;
发现货物损坏及时通知相关方,协助调查。
遵循上述准则可显著降低大豆货物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然而,政治变化、经济状况和国际标准差异等外部因素仍可能带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详尽的文件记录和遵守既定协议对于应对索赔和确保货物顺利交付至关重要。为进一步防范索赔,应仔细起草租船合同条款,特别是与货舱熏蒸和清洁相关的条款。此外,收集和保留关键文件,如提单、大副收据、谷物质量证书、航海日志摘录、检验报告以及货物温度和通风记录也至关重要。
来源:UK P&I
06-29 来源:叶伟东 中远保险经纪
04-22 来源: 海丰保险
05-29 来源:全桐 中远保险经纪
02-06 来源:魏长庚、高金永 信德海事
05-12 来源:MecoGroup 租家保赔
08-30 来源:诺亚天泽保险经纪
09-23 来源: Huatai Marine
09-23 来源:海丰保险
05-25 来源:朱荣波 诺亚天泽保险经纪
10-11 来源:诺亚天泽保险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