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专业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8年前,美国最大漏油事件,BP被罚200亿,管用么?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759-美国漏油事件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酸奶泡
  2011年春天,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渔民们出海时看到了一些零散的幼年海豚尸体。一开始他们还不以为意,没想到的是死亡的小海豚越来越多,以至于海边陆地上的居民也已经看到它们的身影了。这些原本应该在海水中灵活跳跃的精灵如今以尸体横陈的方式漫游海上,让人不由心酸。
  海豚、海龟等尸体遍布附近的海岸线
  附近的海鸟也深受其害
  密西西比入海口的湿地遭到严重污染
  不过当地居民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讶,因为当地的人类孩子最近也不好过。有1/3的家长向医疗部门汇报了孩子头晕、咳嗽、流眼泪甚至精神失常、初潮提前的症状。医生们束手无策,只能开一些安慰剂,静静等待危机自己过去。
  他们都心照不宣的事,便是发生在一年前的那一场可怕的灾难。 
  最强钻机的覆灭
  2001年2月,韩国蔚山,现代重工出品的新一代深海钻机“深水地平线”经过验收,坐上了运输船。港口上挤满了看热闹的韩国工人。这一台新式钻机造了整整三年,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她的姐姐“深水鹦鹉螺”都没有她先进。在国际油气行业内,这台巨无霸一直保持着“最强钻机”的名号到了2007年,的确代表着韩国重工业的最高水准。
  蔚山,韩国工业重镇
  其在韩国的化工、造船、海工等领域有重要地位
  而钻井平台这种极其昂贵的产品
  更是韩国海工装备的拳头产品  
  “深水地平线” 出海以后,即将从太平洋西岸的韩国,远渡重洋去往美国南方的墨西哥湾区内,为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石油公司之一——英国石油公司(BP)服务,开采墨西哥湾里看似无穷无尽的石油。那时候无论是建造它的工人,还是兴奋地批准项目的英国石油高管,抑或是远远看着钻井定位的美国渔民,都没有想到这台机器会被钉在油气史的耻辱柱上。
  出事前还威风凛凛
  经过9年的服役,“深水地平线”已经勘探和开采了多个油田位置。到了2010年2月,它来到了距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沿海约66公里的马孔多海域钻一口探井。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深的海洋钻机,人们对“深水地平线”的实力很有信心。
  其实根据美国矿产管理局的监察和调查报告,“深水地平线”的运作情况非常良好,平台上的工人也遵守着操作规范。这座平台从未进入过观察名单,一直是美国海域内海上钻井的安全典范。
  墨西哥湾内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美国沿海地区
  而这次的出事地点马孔多海域
  旁边就是新奥尔良  
  但人事往往会被天命轻松击溃。
  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上9点45分,马孔多探井作业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工人们都以为会在几天后转移战场,去已知的石油富田开采时,意外发生了。钻井遇到了井喷,井内的泥浆、甲烷和海水不断向上涌出,冲到了73米的高空。 
  海底泥中裹挟的气体可燃物在低压状态下快速溢出,很快就变成了气态可燃物,并被某些高温设施点燃。随之引发了连锁反应,井喷就变成了一场火焰风暴。这时候传统的防喷器也已经不管用了,井内的可燃物质不断燃烧,把钻井平台变成了一片火海。
  重大事故 
  海底的情况更为糟糕。
  失控的钻井再也无法向海底继续灌注稳定剂,发生爆炸两天后,海底下深藏的石油挤破地面渗了出来。由于石油密度比海水小,这些原本被坚硬的地壳封印的原油便顺着海水不断向上蔓延。据估算,每天渗出的石油量为9900立方米,足够灌满5个水立方泳池。而石油最终渗漏了87天,量之大可以直观感受。
  像不像大海在流血  
  英国石油公司启动了紧急预案,首先尝试了用水下航行器封闭井口,但渗出裂口太大,这一尝试未能成功;随之他们又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罩子,形象类似佛寺里的大钟,试图盖住出油口,可深海水温过低,和溢出的甲烷气体结合形成了水合物晶体,把罩子的出气口黏住了;最后他们向海底插入了一根导管,试图把油气吸到海面上焚烧,并用水泥逐渐封闭出油口,可效果也不佳。
  英国石油公司派人收拾石油废料
  美国安全专家也及时介入,甚至有人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用核爆一次性封闭漏油口。但苏联的那一次泄露是在陆地上,爆炸封闭对象也是出口已知的油井。在情况不明的海上贸然使用效果非常不可控,这个提议直接就被毙了。 
  时间在一次次尝试中流逝,渗出的油却越来越多了。
  无法控制的原油
  从源头上无法解决问题,原油泄露越来越多,影响范围很快就变大了。
  一个多月后,原油前锋就已经到达了60多公里外的美国南部海岸线。最先遭殃的是佛罗里达州曾经的旅游胜地彭萨科拉海滩,当地居民面对恶臭的原油,只能紧急组织撤离。随之是新奥尔良的庞恰特雷恩湖岸边,新奥尔良的城市用水面临严峻挑战。
  如果庞恰特雷恩湖受到严重污染
  新奥尔良的用水安全将非常严峻  
  翻涌的油泥动能甚至超过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水流,倒灌进了密西西比河区,在内陆水道中不断蔓延。又过了20多天,石油出现在了上游的密西西比州,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一阵恐慌。更多的石油则是随着墨西哥湾海水的洋流不断向西蔓延,半年后出现在了德克萨斯州的南部沿海。
  如果污染不断向上游蔓延
  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泄露上游毫无办法的美国政府和英国石油公司只能想办法在下游布置一些防御措施。
  为了保护密西西比河下游脆弱的沼泽和湿地生态,官方在水面上布置了收容臂,用于搜刮浅水中的原油。但这种固定设施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发挥作用,只要有微浪就会坐视原油浮在海面上进入防线后方。而且即使是在平静的水面上,它们的防护作用也不足,油沫很轻松就能从机械臂的缝隙中流入。
  从空中喷洒石油分散剂Corexit也成了一个选择,这种分散剂能够和原油结合,形成乳化球,降低原油的扩散性。然而这种分散剂很快又被曝有致癌性,毒性并不低于原油本身。在政府采购这种分散剂时,人们又发现这种分散剂的生产商由英国石油公司部分控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英国石油公司发国难财的愤慨。
  爆炸后空军司令部部署飞机勘探灾情
  有组织的吸油队伍也被投放到了漏油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吸油材料不够,受影响的各州民众甚至发起了从绵羊和长毛狗身上收集吸油毡的倡议。可物理吸油虽然比较环保,对油的控制力却远不如化学控制剂,甚至连限制原油扩散都没有能够做到。
  肉体吸油的惨状
  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投放食油微生物。微生物本来就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主力军,通过特殊的筛选和培育方法,人类已经掌握了很多特异性的微生物,能够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投放不同的细菌,把污染物通过细菌的消化作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但微生物和人一样,更愿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投放入漏油区以后消化了不少天然气,对原油却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微生物在分解污染物时会消耗水中宝贵的溶解氧,和鱼类的呼吸又形成了竞争,可谓是双刃剑。
  被漏油掩盖的死鸟
  几种应急方法都没有起到足够好的效果,石油的扩散面积越来越大,最终影响了180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和河北省的面积相当。
  官方的缓慢动作引发了美国民众的不满,当地人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已经没法出海捕鱼的渔船和其他运输船船长们自发组织了一个控油联盟,购买吸油毡出海吸取石油,防止原油继续扩散。对官方失望透顶的他们甚至没有参与登记。
  
  人类吞下苦果
  人们对原油泄漏的焦虑情绪是有理由的,正是因为处理过程的拖沓和无效,这次墨西哥湾的泄漏事件在美国南部沿海地区引发了一连串的环境和生态破坏事件,开篇所提到的新生海豚和人类儿童病变乃至死亡,只是众多恶果中的一个。
  在石油泄露过程中,对生命影响最大的有机物是多环芳烃,和最近引发热议的碳9化合物在化学上属于近亲。这种物质在正常的环保流程中也是需要严格监控的对象,因为这个化合物家族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有强烈的致癌性,经常出现在烧烤食品健康报道中的苯并芘就是其中一员。
  好看好吃的烧烤会产生它
  石油泄露后一个月内,海水中的多环芳烃浓度就已经比溢油前多了40倍,在最远的受影响地区,这种物质的浓度也上升了2~3倍。快速高剂量地摄入这种物质,会对动物的心脏造成伤害,并在远期影响它们的生殖系统,导致幼体畸形。人和海洋动物都不能从中幸免。
  石油分散剂的潜在毒性在这次控油行动中也被体现出来了。海中的浮游生物遇到有机物就要食用,会快速摄入分散剂和原油的结合物并累积在体内。其他海洋生物吞食了浮游生物之后,会把这些难以消化降解的毒素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
  死伤惨重
  事故发生的当年年底,渔民们就发现当地捕捞上来的虾米,有一半都没有眼睛。小型鱼类的病变也非常严重,经常能发现有溃疡或是反应迟钝的鱼。在食物链顶端的鹈鹕,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生出了充满石油化合物的鸟蛋。
  更聪明一些的海洋哺乳动物,比如鲸鱼和海豚,在原油泄漏后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纷纷绕着事故中心走。但这远远不够,它们仍然会被在漏油区聚集的浮游生物所吸引,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把污染物吃进肚子里。美国海岸边漂浮的小海豚尸体,都是在这种环境下胎死腹中的。
  想逃逃不掉怎么办  
  人类也不能从这场灾难中幸免。
  事发后三个月,美国卫生部门对参与石油清理的工人进行了血液化验,结果发现工人们体内含有的来自石油的有机物全部超标。他们将会因为参与了本次工作而在未来付出健康方面的代价,却没有人会为他们的健康折损买单。
  一年后,就有工人报告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样,有咳嗽、尿血、便血、癫痫、短期记忆紊乱、高血压甚至流产等症状。这还远不是终点,根据James Diaz医生在《美国灾害医学杂志》发布的文章称,这一人群将在未来面临“癌症、肝脏肾脏损伤、精神疾病和生殖系统的终身风险”,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
  受这次事故影响最严重的四个州
  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佛罗里达
  以及紧靠污染源的新奥尔良市  
  未参与清理工作的居民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对路易斯安那州的2200名妇女的体检发现,她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13种健康受损的症状,包括呼吸道灼烧感、头晕、缺氧、流眼泪、鼻塞等,并且有几率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愤怒的人们因此对英国石油公司发起了民事诉讼。最终案件以208亿美元的巨额罚款而终结,但已经受到伤害的人类和野生动物们,却不能从这笔钱里获得任何好处。
  从此就被记住了(微笑)
  
  石油和化工是支撑现代物质生活的两大重要产业,不仅有利于提振地方经济,也确实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这两个产业,那别说现代交通能源会陷入死局,连人们习以为常的化妆品、药物都会无处可寻。
  但支持理解这些工业产业不代表它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环境中释放污染。污染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即使这些代价不能真正挽回那些失去的宝贵的东西,也至少体现了受害者的一种态度。面对无良的污染排放者和失灵的监管者,我们应该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END
  

信德海事网新闻订阅免费为您提供优质新闻资讯!点击此处订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热门推荐
  • 低调中快速发展的公司Oldendorff是如何运营

      给您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不管市场好不好,都在赚钱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依然是信德海事网此前多次介绍过......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海工巨头McDermott 2019年订单激增的背后

      2019年上半年,全球海工承包商McDermott订单激增,多个海工领域,全球多个市场同时开花,半年时间内落地了十多个或大或小......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分享
  • 世界十大船级社介绍

      船级是表示船舶技术状态的一种指标。在国际航运界,凡注册总吨在100吨以上的海运船舶,必须在某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监......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数据】2019全球、中国LNG出口、航运、港

      2019年全球液化LNG主要指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液化天然气作为取代石油和煤炭的能源,推动了需求的增长。同时伴随着......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更新

      德路里最新发布的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WCI)显示,该综合指数本周下跌0.9%,但较2019年同期上升115.9% ●2020年初至今,WCI运......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分享
  • 台诚轮“TAI HONESTY”太平洋救助落水人员

      新年伊始,隶属于台湾航运所属轮台诚轮(TAI HONESTY)于1618LT(2218UTC),03-01-2021航行于离墨西哥西海岸350海里(GPS PSN: 10-14.8N......

    01-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仅有一艘船的干散货航运公司Castor Marit

      信德海事网2月11日消息,近日干散货航运公司Castor Maritime Inc.发布官方通告宣布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已批准该公司在纳斯达克资......

    0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BCI再次跌成负数,船东“吐血”经营,干

      主要受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以及航运需求的冲击,干散货航运市场正遭遇严重负面影响。 波交所在昨天的每日报告中介绍到......

    05-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新加坡大油商及Ocean Tankers申请破产保护

      信德海事网最新获悉,援引彭博社和金融时报最新消息,新加坡大油商,知名油轮船东Ocean Tanker和船舶燃油加注公司Ocean Bu......

    04-1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海盗区、报告区、战区——与船舶安全相

      与船舶安全相关的几个区域的解读 这些年来,全球范围内海盗袭击频繁发生,国际航运机构和组织在在受影响的地区建立了......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