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急转弯”搅动全球航运链:从暴跌的订舱量到断崖式的进口预期
在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中断五年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以“人为制造”的关税冲击,重塑航运市场的预期与格局。过去一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急转直下,前后态度反复、频繁调整,不仅令中美贸易关系再度恶化,也在更广泛的亚洲与全球供应链中引发了一连串剧烈反应。
当地时间本周四(4月10日),白宫官员向媒体澄清,美国对进口自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应为145%。
此前,当地时间本周三(4月9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宣布,作为对中国向进口自美国商品加征50%关税的合理反制回应,将再次上调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至125%,该125%为“对等关税”税率,不包含此前因芬太尼对中国征收的20%关税。此前,美国以芬太尼事件为由,于当地时间2月3日和3月4日,分别向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因此,2025年对进口自中国商品总的加征关税税率为145%。
亚洲出货骤冷:集装箱订舱一周暴跌67%
来自Vizion与Dun & Bradstreet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亚洲至美订舱总量从上周的约51.6万个TEU暴跌至16.9万个TEU,跌幅高达67%。单亚洲至美航线订舱跌幅也达63%。其中,中国货源订舱已下滑超过10%,越南更高达20%。货运代理人普遍反映客户“暂停”或“延后”下单决定,尤以秋季及节日类商品订单为甚。
Flexport总裁Sanne Manders表示,“我们与客户沟通中‘暂停’和‘取消’是高频关键词。未来几周情况可能更糟。”
联盟航线“按下暂停键”:Premier Alliance取消美线新航线
行业动态方面,ONE、HMM和阳明组成的“Premier Alliance”已决定暂停原定于5月启航的跨太平洋美线航线。Linerlytica指出,亚洲托运人已大规模取消美国方向的订舱,市场信心显著动摇。
尽管舱位需求骤降,但各大班轮公司尚未作出与疫情期间类似的大规模减班反应。4月,南加州港口将减少19个航次(约14%运力),太平洋西北港口取消10个航次(约20%)。Ocean Network Express已宣布原计划5月恢复的PN4航线继续暂停,显示市场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三大航线的停航次数升至198次
另据知名航运公司德鲁里方面消息,3月至4月,跨太平洋、跨大西洋及亚洲-北欧&地中海三大航线的停航次数升至198次,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135次)。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根据德路里《集装箱运力周报》的信息,当前航次取消量的增幅在亚洲-北美西海岸航线及跨大西洋航线上尤为显著。在亚洲-北美西海岸航线上,船司通常因中国春节在2月大幅取消航次,但随后数月会逐步减少空班数量(如图1所示)。然而今年,船司在3-4月仍每月取消超过40个航次。
德路里认为,由于美国进口商无法预知货物抵港后将面临何种新关税政策,当前对亚洲至美国的出货持观望态度。因此,尽管1-2月货量强劲,且包括部分“提前出货”行为,船司可能已预判后续货量走弱及进口同比增速放缓,进而采取“空班”策略。
美国进口预期“断崖式”下调:二季度进口降幅或超20%
根据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与Hackett Associates联合发布的最新一期Global Port Tracker,受“解放日”关税措施冲击,美国零售商大幅下调二季度进口预期。预计5月进口量为166万TEU,同比下降20%,环比较上月预测更是下滑22%。6月与7月的进口量预期也分别同比大减27%,为近两年来最大年度跌幅。
NRF供应链副总裁Jonathan Gold指出,“零售商正在选择收缩采购、依赖库存观望关税走向”。仓储与库存比率(Inventory-to-Sales Ratio)略微攀升,显示业者转向“去风险”模式。
非中货源“抢运窗口”?业内分析指出或将催生供应链新一轮波动
不过,在特朗普昨天宣布对除中国以外国家设定为期90天的10%低税基准后,航运分析师 Lars Jensen 在LinkedIn上指出,市场普遍预期亚洲制造业出口结构将出现转变,一旦非中国货源的订单开始恢复,托运人可能会利用有限的“关税豁免窗口”抢先发运旺季货物,以规避未来潜在的高额税负。
而这样的情况又会造成新的问题。Lars认为,这种“急停-重启”的模式容易造成供应链中周期性瓶颈问题,尽管此次干扰仅持续一周,整体影响或仍可控,但考虑到极不稳定的关税政策,“供应链的高度波动性可能会成为常态”。
他进一步指出,7月9日豁免期到期在即,可能促使部分托运人提前启动2025年旺季运输。
中国商品税负飙升,中小企业面临成本极限
与非中国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商品对美出口的综合关税负担已飙升至125%,其中包括新增的50%关税、此前的34%对等税、以及20%与芬太尼相关的IEEPA制裁关税。再加上301条款、232钢铝关税与反倾销税,中国出口商品的实际税率在部分品类上甚至可能接近150%。
Flexport表示,不少中小型美国进口商将难以承受这一成本冲击,甚至可能出现弃货现象。Manders警告称,“我不会惊讶地看到两三周后有相当多的货物被弃置在港口”,“许多中小企业恐将因此破产”。
“进口商的阿喀琉斯之踵”:保证金危机或将蔓延
此外,还有更深层次的风险正浮现在贸易金融领域。Crowe LLP合伙人 Dan Swartz 在社交平台LinkedIn发文指出,随着关税暴增,进口商的海关担保额度(Customs Bond)正在迅速吃紧,预计“14至20天内可能出现大范围的担保额度不足(bond insufficiency)事件”。
进口商若未能及时提升担保额度,可能被迫中断进口操作。更严重的是,对于现金流本就吃紧的企业来说,面对增加担保额度所需的信用审核、财报提交甚至现金抵押,可能根本无力承受。
Swartz强调,这将成为进口商、海关代理、港口运营商乃至担保公司面临的共同系统性风险。
关税政策“试探—后撤—再打”加剧航运链系统性不确定
特朗普的“关税工具箱”目前已演变为一套高度政治化的博弈手段。其对外贸企业与航运产业链产生的影响,远超单一关税数值本身。
●舱位预期被打乱、航线调整陷入反复;
●保证金体系承压,供应链金融风险上升;
●企业库存策略、采购计划全面重设;
●中美贸易格局正朝“结构性脱钩”加速演进。
在关税政策未获得结构性稳定前,航运业需以“高度应急机制”运营为常态,重点关注:
1.航线与舱位波动节奏变化;
2.保证金与清关财务结构变动;
3.区域出口差异与转口路径变化趋势。
我们将持续关注关税博弈与市场动态,第一时间为行业读者提供专业、深入的政策解读与市场洞察。
延伸阅读:→开始了!“停止订舱”"停止向美国发货"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