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专业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浅谈如何引领绿色低碳航海发展——信德海事绿色航运洞察2022-28周

 

浅谈如何引领绿色低碳航海发展

2022年7月11日,中国迎来第18个航海日,此次航海日的主题为“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作为国际海事组织(IMO)组织的“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日,此主题也遵循了IMO对于今年9月29日世界海事日(World Maritime Day)的主题倡导,即“新技术助力绿色航运”。

绿色航运作为这两年的最具关注度的话题,上升到世界海事日主题的高度,同样也被选为中国航海日的主题之一,代表了中国与全球范围政府层级对这一趋势的认可。

针对此次中国航海日的主题,本周信德海事绿色航运洞察将浅谈各国、区域政府如何支持并引导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中国又如何能够引领绿色低碳航运的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对于航运业无论是从货运结构还是从船舶法规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中国在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对航运未来发展趋势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引导力。

宏观来讲,绿色低碳发展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倡导,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是加快这一进程的主要原因,欧洲国家对于低碳发展的呼声与日俱增,并从民间到政府掀起一阵去碳的风暴。

航运绿色发展的浪潮同样也是建立在次背景之下。但是中国对于绿色航运的应对同样也是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从IMO在2011年推出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 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SEEMP) ,中国就在积极应对;到此轮IMO在2018年推出初始温室气体减排战略,EEXI和CII法规的制定,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样在国际海事组织即将讨论的中期措施中,中国同样给出了结合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方案,对于未来IMO的政策制定带来重要的影响。

但是回到航运市场层面,中国在绿色航运发展方面似乎表现平平,中国的声音少之又少,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深居幕后,国际上绿色航运的讨论声音唯独缺失了中国航运人的声音。

在次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航运业应该如何应对,中国航运又如何能够真正参与甚至引领绿色低碳航运的发展?

国外是如何引导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欧盟

欧盟自2005年开始实施欧盟碳交易体系(EU ETS),而2013年开始便开始提议将海运业纳入EU ETS之中。为此欧盟委员会在2013年便正式向欧盟议会以及欧盟理事会提交了有关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报告和认证(MRV)的条例草案并获得通过。此外还包括两个连续的战略步骤:制定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中长期的进一步措施,包括基于市场的措施。

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并未对航运业进行单独的提及,但是欧盟认为根据《巴黎协定》的温度目标,航运业对减排的贡献仍然是欧盟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8年,欧盟提出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 指令的最新修订,指令指出,欧盟委员会应定期审查IMO的行动,并呼吁从2023年开始采取行动解决IMO或欧盟的航运排放问题,包括准备工作和利益相关者协商。

2019年,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出台的《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成为其政策引导的总纲。在此之后,欧盟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碳减排的目标,并不断落实各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包括2021年6月生效的《欧洲气候法》,和目前仍在立法程序中的“Fit for 55”一揽子措施。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Fit for 55”一揽子立法计划,其中涉及到海运行业的内容包括:

1、将航运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 (EU ETS)

2、增加对海洋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需求,通过对停靠欧洲港口的船舶所使用能源的温室气体含量设定最大限制,并鼓励在泊船舶采用零排放技术;

3、促进替代燃料基础设施

4、通过修订可再生能源指令

5、加快欧盟可再生能源的供应

6、修订现有的能源税指令

在创新资助方面,欧盟委员会也在大力支持海运脱碳的研究和创新,主要包括2021年新推出的“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 ),作为欧盟的主要研究和创新资助计划,预算为955亿欧元。主要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帮助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促进欧盟的竞争力和增长。

以及2019年2月设立的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将在2020~2030年间投入超过100亿欧元,支持能源、建筑、运输、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清洁技术研发创新,其前身是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发起的NER 300计划。创新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2020~2030年期间的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 ETS)拍卖收入和NER 300计划中的未使用资金。

英国

英国从2017年启动脱欧程序,到2020年正式脱欧,其政策观点同样与欧盟一脉相承,但是英国也进行了很多适应本国的脱碳发展道路,尤其是涉及航运领域。

英国在2017年发布的《国家造船战略》,该战略虽然很大的内容为英国皇家海军打造,但同样也包括英国本土造船工业的发展。该战略提出超过40亿英镑的政府投资将激励和支持英国各地的造船厂和供应商,采取更多的新措施,包括更好地获得融资、重要技能培养,以及为更环保船舶(新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关键研发提供资金。

该战略后续在2022年3月份进行了更新。

2019年2月英国发布了雄心勃勃的《海事2050战略》(Maritime 2050),其中相当大的篇幅涉及到海事环保政策法规和新技术和能源及燃料的发展。其目标是将英国打造为在欧洲和国际海事组织的环保规则制定完善方面的重要角色,成为低/零排放海运的权威。

同年7月份,英国推出清洁海事计划(Clean Maritime Plan),更详细地阐述了政府对英国向零排放航运的未来过渡的看法。概述了英国的零排放航运之路以及对协助港口制定空气质量战略的指导。

该计划规定,从2025年起订购的所有英国水域新船应采用零排放技术设计。此外,该计划还包括成立一项100万英镑的科技竞赛,以寻找减少海上排放的创新方法。

同样根据指导意见,范围内的港口被要求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就改善空气质量做出初步承诺,并在2020年6月制定有关计划。明年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磋商,以增加对低碳燃料的使用。

2020年11月,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提出了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该计划列出了政府的活动和投资,以支持向净零过渡。在海事方面,该计划认识到需要以与支持航空业类似的方式为该行业提供具体和额外的支持:“通过零排放飞机和船舶的研究项目,支持难以脱碳的行业变得更加绿色。

在次背景下,英国发起清洁海事示范竞赛(CMDC)。第一轮清洁海事示范竞赛 (CDMC )于 2021 年3月启动,历时整一年。该竞赛向英国创新创业者分配了高达2300多万英镑的资金,以支持零排放船舶技术和绿色港口的设计和开发,经过独立评估,有55个项目最终获得了这笔资金的支持。

2022年3月份,在此基础上,英国交通部特设英国航运减排办公室(UK SHORE),并发起了第二轮清洁海事示范竞赛(CMDC),第二轮CMDC拨款高达 1200 万英镑,用于支持创新清洁海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部署前试验,于2022年5月24日启动。

新加坡

新加坡海事绿色倡议(“MSGI”)于2011年启动,旨在减少航运和航运相关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 承诺在5年内向新加坡海事绿色倡议投资高达 1 亿新元。

2020年1月1日,MSGI进行了更新,倡议进一步延长至 2024年12月31 日,并加强以促进航运脱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计划:

1、绿色船舶计划,为新加坡国旗船舶自愿采用超出IMO要求的能效设计解决方案或采用能够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或替代低碳燃料的发动机提供费用折扣和退税(如甲醇和乙醇);

2、绿色港口计划,为在新加坡港口限制内超过国际海事组织能效设计指数或使用液化天然气为其发动机提供燃料的远洋船舶减少港口费用,并为使用液化天然气燃料港口船只提供服务的船舶提供额外奖励港口限制;

3、绿色能源和技术计划,为公司开发和进行试点试验以及开发旨在减少海上排放的技术提供资金;和

4、绿色意识计划,促进绿色航运意识并鼓励公司采用碳核算和报告。

新加坡MPA从2017年到 2020 年开展了一项试点计划,以测试操作协议并获得LNG加注的操作经验。同时还发布了技术参考,为使用新加坡港的LNG燃料船舶提供财政奖励,共同资助建造LNG燃料船舶和LNG加注船以促进船对船LNG加注,并促进与其他主要国家的国际合作加油港口和当局。新加坡首个商业船对船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于2019年5月进行。

2020年4 月,新加坡政府发布了其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该战略概述了向低碳和气候适应未来过渡的全国性指南。在航运方面,它确认了新加坡对开发新的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承诺,包括:

1、政府将制定2050年新加坡海事脱碳蓝图,制定战略,在新加坡实现可持续的海运业;

2、新加坡海事基金会将成立国际咨询小组,制定脱碳战略;

3、MPA 及其合作伙伴将创建海事绿色未来基金,以资助研究、试验和采用低碳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2021年新加坡海事周 (SMW) 期间,当时的新加坡交通部长王乙康(Ong Ye Kung)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一个全球海上脱碳中心。同年8月1日,新加坡全球海上脱碳中心 (GCMD) 正式成立,由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 (MPA) 和六个创始合作伙伴(必和必拓、BW、DNV 基金会、东太平洋航运、海洋网联和胜科海事)提供资金,成为新加坡推动航运脱碳减排的中坚力量。

2022年3月,新加坡交通部长易华仁(S.Iswaran)公布了《新加坡海事脱碳蓝图:迈向2050》, 该蓝图概述了七个重点领域,新加坡MPA将重点关注这些领域以支持海运业的脱碳:港口码头;国内港口工艺;未来的船用燃料、加油标准和基础设施;新加坡船舶登记处;在IMO和其他国际平台上的努力;研发与人才;碳意识、碳会计和绿色融资。

2022年4月的新加坡海事周期间,同样是新加坡交通部部长兼主管贸易关系部长易华仁(S.Iswaran)牵头成立了新加坡海事国际咨询小组 (The Maritime International Advisory Panel,IAP) ,新加坡交通部、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 (MPA)以及海事相关行业的全球商界领导人参与组成。

除此之外,新加坡MPA致力于与海事行业合作,实现多燃料的过渡,参与众多氨燃料研究应用联盟组织,积极撮合生物燃料试航实验以及甲醇燃料的研究。

中国航运代表在航海日活动上如何讲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赵冲久

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充分释放水运能耗低、排放少的绿色优势,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加快绿色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持续提升船舶污染治理能力,鼓励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老旧运输船舶,大力推进船舶大气污染物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二是要加快形成低碳航运体系,推动航运低碳转型。提升新造船舶能效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率先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渤海湾和琼州海峡客滚船舶、沿海内贸大型干散货船舶等重点区域、重点航线船舶岸电常态化使用;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推进港口作业车辆和装备、港作拖轮和作业机械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更新替代,不断提高港口集卡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比例。

三是要提高航运智能化水平,以创新驱动航海高质量发展。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智能航运服务的发展。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缪建民

一是优化结构。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调整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货种结构)和船队、船型结构,逐步将服务传统化身能源、高耗能产业的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调整至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发展开拓一些新能源业务。

二是跟踪技术。目前船用新能源技术处于赛马阶段,利用氢、氨、甲醇的技术都在同步推进

没有清晰公认的商业化技术路径。航运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形成触角,跟踪掌握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在跟踪新技术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充分认证的前提下,大胆的实践、尝试,争取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应用上不掉队。

三是培育能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会带来业务结构的调整,也会催生新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的能力也要跟上与之匹配。招商局的航运板块,正在开展一系列低碳航运行动计划,以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核心,推动以LNG、新能源为主的低碳船舶替代和大型化、轻量化标准船应用、实施源头减排,以绿色航运管理和绿色船舶改造实施过程减排

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探索末端减排可能。我们的港口板块,也在实施低碳港口行动,以码头绿色改造实施技术减排、以自动化场景应用数字港口建设推动管理减排、以绿色港行服务助力港区太减排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董事长、党组书记 万敏

坚持低碳化引领,铺就行业未来发展底色。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潮流。航运业一直在为全球减排,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包括中原海运集团在内的全球主要航运企业,都陆续提出了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并积极付出行动。当前行业正与相关方合作积极探索和实践液化天然气、甲醇、氨、氢、生物质燃料和电能等船用绿色能源,寻求更为安全、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据克拉克森统计2022年1至5月,全球共签订了184艘,替代染料船舶建造订单,以修正总吨计算,占同期新造船订单总量的61%。这一比例,远高于2021年33%的占比。

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运力第一的综合航运企业,正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是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核心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密切关注国际航运减碳规则的约束性变化,加强减碳路径研究。

当前我们正在以电池动力、绿色甲醇、氨动力船舶等多个项目为试点布局创新点和产业链融合,推动新能源动力船队建设。在电池动力方面,中远海运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目标,开展700TEU级全电池动力,零碳排放集装箱船及产业链建设。

在绿色甲醇动力方面,中远海运正在开展,多个项目的研究认证工作,其中大型集装箱船和大型矿砂船,都已获得实质性进展。在氨燃料研究方面,中远海运已完成氨燃料动力拖轮项目签约同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级社等九家单位,签署成立了“船用清洁燃料应用技术创新联合体”,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解决零碳能源应用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低碳化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凡培

1、瞄准国际前沿,以科技创新抢占,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制高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掀起绿色低碳智能的热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发展蓝图我国也提出来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和产品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能运维在全球范围内尽数兴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习总书记做出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进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纪律,聚焦绿色低碳智能前沿领域,加速推动船舶工业创新发展。

2、聚焦4个面向,勇当船舶工业绿色地毯智能发展的领跑者。

作为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主体力量,船海领域的骨干力量,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海洋装备发展的引领力量,中国船舶集团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球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使命责任和地位作用。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面向行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领军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和引领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作用,聚焦绿色智能重大战略领域,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瓶颈问题,推动我国绿色智能船海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完成系列化研制,打破韩国长期市场主导并实现反超,引领LNG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作为世界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使当前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下最受关注的高端船型。市场份额长期被韩国船企主导,2001年起集团公司不断加强LNG船关键核心技术公关,2003年至2021年研发了五代大型LNG运输船,目前已具备了2-17万方LNG船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最新研发的第五代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

配备了X-DF双燃料发动机,能耗指标、环保性能和可靠性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截至目前,作为国内唯一能够设计建造大型LNG船的集团,以累计承接大型LNG船订单65艘,近900亿元。

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承接大型LNG船30艘,首次超过韩国船企,位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位。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我国自主开发的全球首艘23,000箱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能够满足当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该船型搭载了自主研制的X-92DF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指标和排放水平为世界领先。相比同型燃油集装箱船,单航次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20%,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近85%,颗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减少99%。该船型的自主研发标志的我们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实现了全面的超越全球引领。

3、以全球事业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携手共创共赢坚定不移推动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关键时期。中国船舶集团将以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为目标以加快建设造船强国为契机,充分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积聚国内外优势资源集智公关,引领全球船舶行业实现绿色智能转型发展。因此以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发挥领军央企在需求建议、技术供给、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瞄准绿色低碳智能前沿技术方向谋划布局海洋氢能装备,海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装备,零碳燃料动力装备等一批潜在性的重大工程,组建创新联合体,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二是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建设造船强国的战略支撑,加快补齐船舶产业链供链的短板弱项,集团公司将持续推进自主公关与装备研制,聚力解决LNG配套设备,船用发动机关键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我国船海产业链供链的自主可供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三是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的供给质量,促进船海装备转型升级。集团公司将加强船型轻量化高能效新能源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一批技术性能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生态环保船。推动船海产品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量的中高端。

本周重要资讯概览

设计研发与认证

1、近日,巴西矿商淡水河谷开发了一种设计,可以在铁矿石运输船上安装多燃料罐。该系统可以让淡水河谷租用的散货船适应储存液化天然气 (LNG)、甲醇和氨,该系统是与挪威公司 Brevik Engineering 和 Passer Marine 合作开发的,并通过了船级社 DNV 的验证。

2、近日,芬兰瓦萨大学的能源技术研究人员宣布正在开发一种用于氢驱动船用发动机的灵活燃料处理系统。该研究是由瓦萨大学领导的欧盟资助的 CHEK 项目的一部分。

3、7月4 日,TECO 2030 ASA、Umoe Mandal 和 BLOM Maritime宣布已获得高达 500 万挪威克朗的资金,用于开发氢动力高速双体船。据了解,该船将结合 TECO 2030 的燃料电池系统和 Umoe Mandal 的节能双体船设计和 SES 技术。该船将有能力在远距离航行时以超过35节的速度运送200-300名乘客。

4、燃料电池供应商HDF Energy及其“ELMANTA H₂”项目的合作伙伴宣布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开发一艘氢燃料电池驳船,为集装箱船、邮轮或油轮提供岸电服务,以减少排放,并减少船舶对港口岸电的需求。

5、近日,韩国船级社 (KR)授予了一个30万吨级甲醇双燃料VLCC的原则批准 (AIP)。此次甲醇双燃料VLCC设计是在韩国船级社(KR)和造船厂现代重工 (HHI) 的一个联合项目下开发的。

新船建造与交付

1、7月4日,MPCC公司宣布与挪威工业集团Elkem和挪威North sea航运公司合作,订购了两艘1300TEU的碳中性甲醇集装箱船。这两艘新船订单交给了中国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将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

2、7月4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GSI)为 Proman Stena Bulk 建造的第二艘4.99万吨甲醇双燃料化学品/成品油船Stena Pro Marine轮交付启航,该船是国内首型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的2号船。

3、7月6日,地中海集团(MSC Group)团旗下豪华邮轮品牌Explora Journeys宣布与意大利造船集团芬坎蒂尼(Fincantier)达成协议,建造两艘新的氢动力豪华邮轮。新建造的两艘船舶为Explora船队的第五号和第六号船舶,分别将命名为Explora V和Explora VI,预计将在2027年和2028年交付并投入使用。

4、7月9日,世纪游轮品牌旗下长江最新一代绿色环保智能科技游轮“世纪凯歌”号正式启航,该游轮长149.99米,宽21.2米,1.5万总吨位,核定载客量为650人,总装机容量5600千瓦。该邮轮创新采取了电力推进方式,装设的“智能能效系统”,可监测船舶实时用电情况,从而智能调节发电机组。

5、7月5日,扬子江船业与新加坡太平船务(PIL)签订了4艘8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双方代表通过“云签约”方式完成合同签署。

该批8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双燃料集装箱船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最新研发的宽体船型,该船型的营运非常灵活,不仅在支线航线上,也可以兼顾远洋航线的运输任务。本船最大的特点是,LNG燃料舱采用GTT薄膜型燃料舱技术,该技术在此船型上首次应用;另外,本船设计有氨ready燃料舱,便于未来对船舶进行氨燃料的改装,使船舶营运更加绿色环保。

6、近日,美国渡轮运营商 Casco Bay Lines 在一家同胞造船厂预订了一艘混合动力渡轮,其设计师称这将导致碳污染减少。

Elliott Bay Design Group (EBDG) 表示,这家总部位于缅因州波特兰的公司在罗德岛北金斯敦的 Senesco Marine 预订了这艘 50 米长的 ropax 船。

7、7月8日,世界上最大的干散货上市船东之一Golden Ocean Group Limited宣布已签署建造三艘高规格 85,000DWT的ECO型双燃料Kamsarmax型船舶,将配备最新、最高效的推进动动力系统。

替代燃料

1、7月6日,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批准了欧盟分类法的提案草案,这是一个建立环境可持续经济活动清单的分类系统,允许天然气和核能在遏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作用。

2、7月7日,德国邮政 DHL 集团的空运和海运货代 DHL Global Forwarding宣布与德国班轮运输公司赫伯罗特 (Hapag-Lloyd) 签署了使用先进生物燃料的协议。作为第一步,赫伯罗特将使用先进的生物燃料运送 18,000 TEU 的 DHL 货物,这相当于减少 14,000 吨 Well-to-Wake 二氧化碳排放量。

3、7月8日,日本船级社ClassNK 发布了“使用替代燃料的船舶指南(Edtion 2.0)”,其中规定了以甲醇、乙醇、液化石油气和氨为燃料的船舶的安全要求。特别是增加了对氨燃料船舶的具体要求,为替代燃料船舶的设计提供指导。

这些指南全面描述了甲醇、乙醇和氨燃料船舶的安全要求。考虑到使用替代燃料对船舶、船员和环境造成的风险,他们规定了安装、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要求,以尽量减少这些风险。

脱碳技术

1、近日,船舶设计公司Aurelia Green Ship Concept Design宣布与Aloft Shipping和Nepa Group一起推出风力推进集装箱船,主要为旧集装箱船的改造设计,使其主要由风力驱动。

2、近日,丹麦油轮运输公司 Maersk Tankers 与其旗下的船东一起推出了一种新的数字解决方案,以帮助船东达到所需的海洋排放标准。

3、7 月 7 日,日本邮船(NYK Line)与 Nakashima Propeller Co., Ltd.和 Fluid Techno Co., Ltd.签署了商业联盟协议,以验证能源-通过改善船舶尾部产生的水流来提高船舶燃油效率的节能装置,选择这些节能装置的最佳组合,以及将它们安装在现有船舶上。根据该商业联盟协议,NYK 旨在通过在未来三年内在约 50 艘干散货船上安装节能装置来减少现有船舶的温室气体 (GHG) 排放。

绿色港口

1、7月6日,壳牌(Shell)宣布其子公司壳牌荷兰公司(Shell Nederland B.V.)和壳牌海外投资公司(Shell Overseas Investments B.V.)已作出对“荷兰氢能一号”(Holland Hydrogen I)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壳牌表示,该工厂将于 2025 年投入运营,届时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可再生氢气工厂。

2、近日,欧洲海港组织 (ESPO) 和欧洲私营港口公司和码头联盟 (FEPORT) 共同呼吁,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法规 (AFIR) 和 FuelEU 海事法规的提案应能够促进“在有意义的地方”提供岸电供应系统。

3、7月4日,Uniper 宣布,在获得国家贸易监管局奥尔登堡的批准后,德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德国威廉港正式开始。据了解,该码头每年将能够处理多达 75 亿立方米 (cbm) 的天然气,Uniper 估计这约占德国当前年度天然气需求的 8.5%。

其他资讯

1、7月4日,海洋网联(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宣布在新加坡开设了一个新办公室,旨在成为绿色项目的“教育、互动和协作空间”。该办公室将容纳 ONE 的全球绿色战略部及其南亚地区总部。

热门推荐
  • COP26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信德海事

      信德海事 绿色洞察 2021-第45周 COP26特别篇(下) 延伸阅读: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洞察 2021-第44周 COP26特别篇(上) 信德海事绿......

    1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马士基为甲醇燃料树立信心!信德海事绿

      共同关注:两会观点回顾 船舶航运绿色发展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 董强围......

    03-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LNG燃料船比燃油船“污染”更严重?!—

      LNG燃料船甲烷逃逸情况如何,直观显示来了 近日,欧洲交通领域环保活动组织TransportEnviroment (TE)宣布了一项LNG燃料船舶甲烷......

    05-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新加坡会成为氨燃料国际中心吗?信德海

      共 同 关 注 绿色能源AI入选阿里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 12月28日,达摩院发布了《2022十大科技趋势》,包括AI for Science、硅光......

    01-05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信德海事 绿色洞察 2021年-37周

      下载PDF请 点击此处......

    09-23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马士基2040脱碳目标详解 信德海事绿色航

      共 同 关 注 2022 年值得关注的七大能源转型趋势 一、各国脱碳目标将变得更加雄心勃勃 可以说,2021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01-1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燃油价格破1000!能源价格上涨冲击航运绿

      共同关注: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 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计划》部署九个方面的......

    03-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信德海事 绿色洞察 2021年-39周

      上周(2021年第40周)周二,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布了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

    10-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CMA CGM脱碳进程进入第二阶段!信德海事绿

      共 同 关 注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年度船舶能耗数据报送 5000总吨及以上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请注意:年度船舶能耗数据报送......

    03-03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加注船对国际LNG加注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共同关注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印发,多处涉及船舶行业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

    03-23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