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豁免中国产品“对等关税”,特朗普表态“愿与中国达成协议”
美东时间2025年4月11日晚10:36,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对特朗普政府于本月初签署的一系列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行政命令提供进一步实施指南。其中,对来自中国的计算机、智能手机、服务器、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等核心科技类商品进行“对等关税”豁免,并设立明确的报关修正和退税机制。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当天表态称“愿意与中国达成一项贸易协议”,暗示未来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有望出现缓和。
部分高科技商品获125%“对等关税”豁免
根据CBP公告和美国总统备忘录,美国将在2025年4月5日后进口或从保税仓库提取用于消费的以下商品中,豁免适用于中国产品的125%“对等关税”,这些产品涵盖了半导体、信息通信、消费电子等多个关键领域。
以下商品根据海关编码(HTSUS)获得豁免:
847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等)
8473.30: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部件
8486:半导体制造设备
8517.13.00:智能手机
8517.62.00:基站、路由器等无线通信设备
8523.51.00:闪存卡、固态存储器
8524:软件载体、光盘、游戏设备
8528.52.00:显示器、平板电脑
8541.10.00 到 8541.90.00:多种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组件
8542:集成电路及相关电子组件
此外,以下税目项下商品亦被明确豁免“对等关税”:
9903.01.28:4月5日前已启运在途并在5月27日前抵达美国的货物
9903.01.30:援助类物资,如食品、衣物、药品
9903.01.31:信息材料,如出版物、光盘、艺术品
9903.01.32:铜、药品、木材、化学品、能源产品等
9903.01.33:铁、钢、铝、汽车及其零部件
第98章部分项目:供测试、展览等用途的临时进口商品
申报方需通过税目9903.01.32项下进行修正,并在货物通关后10日内完成补报。如未结关,可申请退税;如已结关但处于申诉期,也可提交申诉申请以获取退税。
根据财经统计的表格显示,上述豁免商品中很多是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前15大类商品。
2024对美国出口金额最高的15种商品(HS8位编码)
来源:财经
对比显示:美国此次关税豁免清单中的确涵盖了中国对美出口中金额排名靠前的多个电子类关键产品,尤其是:
智能手机(#1)
平板电脑(#4)
无线耳机(#6)
固态硬盘(#10)
激光模块(#11)
液晶显示器(#14)
这说明美方豁免政策的目标很可能是为了缓解对美国高科技、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反噬压力,确保核心产品供应不中断。
“美国成分”达20%可免税,白宫释放缓和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白宫官网公布的一份22页产品豁免清单,若某项商品的“美国成分”(包括原材料、软件、设计等)占商品总价值的20%及以上,则该部分不征收额外关税,仅对“非美国成分”加税。
该政策意味着全球供应链中的中间产品,如在中国组装、但核心技术和组件源自美国的商品,可能因此获得关税减免。这一机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也释放出一定程度的缓和信号。
特朗普表态:“愿与中国达成协议”,“正在重新摆好桌子”
就在豁免政策发布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10日在白宫内阁会议上公开表示,“我们非常愿意达成一项协议(We would love to be able to work a deal)。”他强调,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是“重新摆好桌子(resetting the table)”,表达了对缓解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乐观态度。
他指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相处得很好……我认为我们最终会达成对两国都非常有利的协议。我期待着。”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亦表示,总统“对与中国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且非常乐观。”
然而,特朗普也警告称,如果90天宽限期内无法达成协议,关税将自动恢复原定水平,不排除再度加税的可能。
中方回应:将关税税率提高至125%,称“美方继续加征中方将不予理会”
北京时间4月11日下午,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4月12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原84%上调至125%。公告直言:“在当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美方后续继续对中方商品加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而白宫在当日回应媒体质询时也承认,在2025年2月与3月已对中方累计加征20%关税后,当前美方实际加征税率已达到145%,远超原先宣布的125%。
政策“松绑”背后的博弈与现实
此次豁免措施涵盖大量中国产品中2024年对美出口额排名前列的品类,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IC芯片等核心科技产品。美方此举不仅具有现实的物价压力考虑,也意在为谈判释放善意,争取缓和贸易战升级的可能。
然而,中美双方的“强硬姿态”与“协商窗口”并存,显示当前博弈仍处于胶着期。关税豁免政策是否能真正促成新一轮贸易谈判,还需继续关注中方回应与后续高层互动。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