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市场火热,集装箱产能也已经饱和。新造集装箱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以后。
毫无疑问,疫情以及今年前9个月内发生台风飓风、社会动荡、地缘政治和金融危机、蝗灾、山火、港口爆炸一系列的不确定事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作为全球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航运业当然也受到严重冲击。(参考阅读→疫情、飓风、动荡、港口爆炸…正在如何重塑航运业?)
不过正如这个极不确定的一年,航运业所遭遇的冲击所遵循的逻辑也并不如以前一般。比如,目前仍然还很火爆的集装箱航运市场。
疫情爆发初期,原本整个行业包括集运公司、分析师、船东等都预计今年的集装箱航运市场将会一片哀鸿遍野,但目前火热的集运市场恐怕已经让众人大跌了眼镜。中美航线集装箱运价甚至不断突破历史最高值,不断创下新纪录。
如此前信德海事网在《重磅!马士基取消所有跨太平洋航线的空白航次!》一文中所介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宣布,将取消两条跨太平洋的空班航线,原因是过去60天北美地区的进口量强劲,预计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11月,甚至可能持续到春节前的1月。
那么,目前看似火爆的市场需求、集运市场还能持续多久呢?
两天前,信德海事网在《市场炸了!集装箱船舶租金暴涨》一文中介绍到,集装箱运费市场的暴涨进一步带动了集装箱船舶的租金大幅上涨。
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集装箱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来管中窥豹一番。
从目前新造集装箱的订单量,交付时间,和价格等多方面来看,我们会发现目前全球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非常的强劲,而这样强劲的势头将不仅仅持续到年底,到2021年也都是如此。
上周,全球三家最大的集装箱设备租赁公司——Triton、Textainer和CAI International (CAI)近期在一场网络投资会议上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的数据就描绘了一幅消费者需求强劲的美好图景。
有一种理论认为,美国今天的进口量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货主提前了订单货物的采购。因此货量将很快开始逐渐减少,并在年底前趋于温和。
但这个理论似乎与集装箱设备出租商所看到的情况并不相符。
根据上述投资会议组织者Keefe, Bruyette & Woods(简称KBW)方面的介绍,“Triton预计整个第四季度活动将持续升温,而需求可能在春节期间(2021年2月中旬)保持强劲。”
KBW在汇报Triton的演示文件时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集装箱都是由中国的几家生产商制造的。“目前,整个1月份订单都已经满了,制造商正在接受要到2月和3月交货的订单。”
而根据 Textainer 和CAI 提供的信息显示,从客户(集运公司)所表现出的状态来看,需求似乎会持续到第一季度。”
集运公司缺箱严重
如信德海事网近日在《一边这些港口却拥堵不堪,另一边集运公司无箱可用》一文中所介绍,由于贸易不平衡加上港口拥堵,码头工人、卡车司机等人力不足的原因导致集运公司纷纷出现出货港集装箱不足的状况。
与集装箱船舶一样,集运公司一般都是自有一部分集装箱,而另外一些则需要从租赁商那里租进。
而从Triton的报告中也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贸易惊人的强劲意味着航运公司在结构性上出现缺箱的情况。”
此外,受疫情下生产制度的影响,集装箱生产的产能也受到了负面影响。这对面临大量集装箱短缺的班轮公司和货运公司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个非常好的指标
建造一艘新的集装箱船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但对于制造一个新的集装箱来说,从下订单到交货之间只需要六到八个星期。这使得箱供应超过需求的可能性小于船运供应。亦即集装箱市场可以更容易地自我校正。
KBW写道:“由于受钢铁价格波动的影响,租赁公司通常不愿在太长的时间外下单。”“这种谨慎使订单的生产周期通常都较短。”
韦伯研究咨询公司(Webber Research & Advisory)创始人迈克尔•韦伯(Michael Webber)强调了集装箱设备租赁公司作为一个更普遍的风向标的重要性。
其表示:“从贸易角度看,这些(集装箱租赁商)的股票情况可以更好地实时衡量实际情况,作为实时指标,它们更接近集装箱航运公司本身的需求数据。”“我倾向于把集装箱出租人的股票作为最好的衡量标准。”
全球集装箱船停靠量稳步回升
在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宣布COVID19为全球大流行病6个月后的一周,国际港口和港口协会(IAPH)的新报告发现,集装箱船的需求量有所回升,同时仓储和库容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IAPH是在其最新的36周报告总结了来自世界各地85个港口的真实数据后得出了以上结论。
受调查的约56%的港口目前报告的集装箱船抵港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这是迄今为止的最高比例。此前因疫情原因所施加大范围的限制活动目前正在减少,回程船只和空船数量仍在继续减少,但速度有所放缓。约16%的受访者指出船舶活动增加。
第36周的调查结果显示,COVID19危机导致20%的港口报告粮食和医疗用品仓储和配送设施的利用率都有增加,且比第29周的数据翻了一番。此前从第19周到第27周(连续6个调查周),更多的港口面临着利用率不足,这些数字在第29周达到了平衡,在第36周,天平再次偏向于增加对港口设施的使用。
IAPH的这份报告的合著者西奥·诺特布姆教授评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考虑到空船数量的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港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停靠次数几乎相同。与此同时,海上贸易量也开始增加,因为一些经济体系(或其中的主要部分)已经恢复运作,贸易量也有所增加。”
邮轮/客运市场仍是受COVID-19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市场,尽管自第27周以来的结果有所改善。在第36周,45%的受访者表示客轮挂靠量下降了50%以上,很多情况下甚至下降了90%以上。在第20周至第25周期间,这个数字为61-62%,而在第15至18周,这个数字为三分之二,在第19周达到了76%的高峰。
同样繁忙的中国港口
9月中旬,中国港口协会监测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5%;长江枢纽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0.2%。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上海港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一边,集卡来来往往,另一边,集卡车队等待卸货,许多空卡车和轮船准备装货。那天当天就约有三、四艘超大型货船靠泊。
不仅是上海港,中国其他港口也是如此。如浙江宁波,广东的各个港口等。除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强劲经济复苏”外,推动集运业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还在于,圣诞节出口旺季即将来临,美国商品需求激增,其覆盖范围从个人防护用品到智能手表甚至到计算机。
根据上港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自第三季度以来,中美贸易航线上集装箱船数量的激增已成为SIPG的吞吐量复苏的“highlight”。
7月中美贸易航线上的集装箱数量环比增长24%,达到489,000个标箱。同比下降了约4%。SIPG数据显示,该数字在8月份上升至490,400,这是今年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月份。
如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3KTY_H2r2SPE3-YK9UUAFg,尽管今年COVID-19给美国各行各业带来了严重打击,而且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威胁要使美国经济与中国脱钩,但今年两国的贸易往来仍然如此频繁。这突显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牢不可破的贸易关系。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美国政界人士日益呼吁中美经济脱钩,但是,双方的商业团体采取了不同的行动。
据媒体报道,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海运成本近几天已飙升至八年来的峰值,比2020年初几乎翻了一番。许多海运公司见证了跨太平洋航线的运价继续飙升,并且由于舱位短缺,托运人预订困难。
8月至9月通常是中美之间货运高峰期。尽管COVID-19的爆发中断了许多工厂的生产进度,但美国即将到来的感恩节和圣诞节假期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却带动了中国制造商的出口量。
在出口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其他港口的货物处理量也在飙升。宁波舟山港是中国通往美国的主要货运港口之一,据相关人士透露,宁波-舟山港在8月估计共处理了281万个标箱,同比增长7.59%。
消费的转变
Triton指出,“(北美)消费者的持续强势,并且消费从服务和体验转向商品,尤其是与家庭相关的任何东西。”
托运人通常用40英尺集装箱运送较轻的货物,而用20英尺的货柜运输较重的货物。Triton指出,40英尺的货柜目前是“是市场中紧缺的”。该公司旗下目前这类集装箱的利用率接近100%。相比之下,在亚洲内部原材料贸易中更为普遍的20英尺长的租箱市场则较为疲软。
KBW方面称,需求如此强劲,即使出现第二波COVID浪潮,以及"近期的上涨势头消退",这些集装箱设备租赁商仍将受到保护。“由于最近的强劲上涨,出租人已经能够以较为优厚的价格出租几乎所有需要的集装箱——即40英尺的立方体。”
高需求也导致新集装箱的价格出现上涨。现在的价格相当于2200美元/CEU,而今年早些时候这个数据仅为是1800美元。(CEU是衡量集装箱成本的单位,与TEU只计算数量相比,CEU兼顾集装箱的数量与价值。)
KBW补充称:“如果需求持续,(集装箱)价格可能在中国春节后进一步走高。”
班轮公司支付的租金也有所提高,尽管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Triton表示,该公司“可以推高价格(以提高回报),但鉴于业务与7至8条主要航运航线捆绑在一起,只是管理层认为,为了短期利益而冒险损坏长期关系,是不值得的。”
一家深圳智能手表制造商的总经理对《环球时报》表示:“随着圣诞节的临近,过去两个月我们比以前更加忙碌。”
根据他的说法,该公司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大约10%至20%,而与圣诞节有关的商品所占份额最大。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40%,而美国占了15-20%。
据路透社报道,最近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八月份医疗用品和电子产品出货量创历史新高的推动下,中国的出口连续第八个月增长。
据《福布斯》上周六报道,目前在N95口罩,普通一次性、非一次性口罩,防护服等医护用品中,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的85%以上。此外,服装和个人防护设备(PPE),计算机零件也有所增加。
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口罩短缺,东莞的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海陆通和许多其他公司一样,从2月转行开始生产口罩。
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告诉《环球时报》,得益于东莞的产业综合,多种类型的口罩生产材料的获得可以保证,因此工厂可以迅速转到这一行业,“现在我们的口罩很大一部分出口了,现在大部分都出口到了美国。”
COVID-19导致许多制造商的出口订单减少,但笔记本电脑和游戏机等在家工作的人急需的商品的产品订单出现反弹。
中美贸易“脱钩”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强劲需求与中美航线运输能力不足形成鲜明对比。对于那家深圳智能手表制造商而言,到美国的运输成本已上涨了约10%,尽管这一数字较4月至5月的40%有所下降。此外,运输时间增加影响了公司及时付款。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已从整个2019年的平均1530美元/ FEU升至8月份的3,348美元/FEU。
截至9月11日,该数字飙升至3,813美元/FEU,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位在墨西哥城从事进口贸易的杂货商说,除了美国,运往其他目的地的海运运价也在上涨。这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增加,国外进口商的利润有所减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告诉记者,中美两国经济高度互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两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现已紧密相连。
美国的公司也一直无视特朗普政府重申的脱钩言论,因为美国商会最近对在中国的美国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公司没有计划将工厂迁出中国,尽管一年来的贸易战导致关税提高。
一些分析师认为,尽管COVID-19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但由于其综合国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美国经济最终将恢复,并且其作为世界主要力量的地位将长期保持。
桑指出,“因此,在疫情之后,中国仍然需要与美国深化合作。”
作者:Captain X1,信德海事网马琳
资料来源:信德海事网,KBW,环球网英文版,中国港口协会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