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A 2024 年海洋工程安全统计报告:数据驱动下的行业安全洞察
国际海洋承包商协会(IMCA)近日发布《2024 年安全统计报告》,基于 198 家承包商提交的超 10.15 亿工时数据(含 5.49 亿海上工时),揭示了海洋工程行业的安全现状与挑战。作为全球海洋工程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行业报告之一,其数据覆盖海上油气、可再生能源等核心领域,为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伤亡数据与核心指标
2024 年共报告 3 起死亡事故(2 起海上、1 起陆上),较 2023 年的 6 起下降 50%,但陆上 excavation(挖掘作业)窒息事故与海上 “危险区域”(Line of Fire)相关事故仍暴露特定场景风险。核心伤害指标显示:
失时伤害频率(LTIFR) 保持 0.3(每百万工时),与 2023 年持平;
总可记录伤害率(TRIR)微升至 1.1(每百万工时),主要因肌肉劳损、滑倒绊倒等非致命伤害增加;
安全观察频率率(SOFR)提升 10% 至 489 次 / 20 万工时,反映企业安全文化改善,员工主动报告风险的意识增强。
风险根源剖析
报告指出,“处于危险区域” 是 52% 失时伤害的直接原因,涉及机械运转、高压流体、坠落物等危险环境。例如,海上平台维修作业中未隔离能量源、陆上施工未设置安全警戒区域等场景易引发此类伤害。紧随其后的风险因素为滑倒绊倒(22%)和肌肉劳损(9%),暴露基础安全措施(如防滑地面、人体工程学设备)落实不足的问题。
三、企业规模与安全绩效:小型企业风险显著偏高
报告将企业按工时规模分为四类(A 类 > 1000 万工时至 D 类 < 100 万工时),数据显示:
大型企业(A 类)凭借成熟管理体系,LTIFR 仅 0.22,TRIR 0.91,风险最低;
小型企业(D 类)LTIFR 高达 3.15,TRIR 达 10.95,事故率是大型企业的 10 倍以上,凸显安全资源投入不足、现场管控薄弱等问题。这一差异表明,行业需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帮扶,推动安全管理工具与培训资源的普及。
行业对比与长期趋势
与油气行业(IOGP)、钻井行业(IADC)相比,IMCA 成员的 TRIR 处于中等水平,但海上作业风险显著高于陆上。例如,海上 LTIFR(0.35)是陆上(0.22)的 1.6 倍,反映离岸环境的复杂性。值得关注的是,自 2010 年以来,行业 LTIR 已下降超 50%,得益于技术革新(如远程操作设备)和安全流程标准化。
IMCA 提出三大优先行动:
全行业数据参与:呼吁更多企业提交数据,尤其是中小型公司,以全面识别风险盲区;
高风险场景攻坚:针对 “火力范围” 开发专项指南,推广 “人类与组织绩效”(HOP)理念,通过行为干预减少人为失误;
跨协会协作:与 G+、IOGP 等机构联合制定统一报告标准,共享如 “Walk to Work”(步行上班系统)等防坠落技术方案。
从 “合规” 到 “主动预防”
报告强调,尽管行业安全表现持续改善,但 “零事故” 目标仍需依赖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与全员参与的文化转型。正如 IMCA CEO Iain Grainger 所言:“10 亿工时数据的里程碑,印证了成员对安全的承诺,但唯有持续创新与协作,才能真正实现从‘减少事故’到‘构建安全生态’的跨越。”
数据来源:IMCA《Annual Safety Statistics Report 2024》
核心术语:
LTIFR:失时伤害频率(含死亡)/ 百万工时
TRIR:总可记录伤害率(含医疗处理)/ 百万工时
SOFR:安全观察次数 / 20 万工时
危险区域(Line of Fire):在谈到工作任务的危险性时,"火线 "Line of Fire 一词是英语里的常见概念。 “LOF”常作为其缩写使用,中文直译就是“火线”。不同的工作,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火线。火线 "简单来说就是处于危险之中。可能受到失控能量或物体冲击的危险区域
09-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01-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8 来源:蓝盾安检创新工作室
06-30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