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海事领域,技术革新虽不断提升船舶硬件安全性,但人为因素始终是事故的主要诱因。英国海事与海岸 guard 局(MCA)发布的《MGN 520 (M) Amendment 2》聚焦 "致命十二因素"(The Deadly Dozen),揭示了从情境意识到值班适任等 12 项人为风险如何交织引发事故。
这份基于 CHIRP( confidential human factors incident reporting programme)2023-2024 年报告的指南,不仅提供风险清单,更构建了从组织到一线的系统性防控框架,为海事安全管理提供了关键抓手。
致命十二因素:
No.1
1. 情境意识缺失(Situational Awareness)
(占比 35%)
●风险本质:对环境变化(如气象、通航状况)的认知滞后或误判。
●典型场景:多任务处理时漏看雷达目标,或因疲劳忽视潮水变化。
●防控行动:
●强制使用 "态势核查清单",同步关键信息;
●设立 "无干扰时段",禁止非必要事务打断值班船员。
No.2
自满心理(Complacency)(占比 33%)
●风险本质:因重复作业或过往经验产生 "不会出事" 的盲目自信,表现为忽视新风险、依赖过往经验。。
●典型场景:习惯性跳过安全检查(如未按程序测试救生设备),某油轮因长期未更新压载水操作程序,船员习惯性跳过关键检查,最终因阀门老化泄漏引发污染事故。
●防控行动:
●引入 "反向核查" 机制,由新手质疑资深船员的操作;
●定期模拟 "低概率高风险" 场景(如假设计算机系统崩溃)。
●入第三方审计打破 "舒适区"。
No.3
分心干扰(Distractions)(占比 35%)
●风险本质:非必要任务或环境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典型场景:值班时处理文书工作,或被无关通讯打断。
●防控行动:
●定义 "红色操作区"(如靠泊、引航时段),屏蔽非紧急通讯;
●使用 "任务优先级矩阵",确保核心职责优先执行。
相关阅读:从值班到事故:一个手机引发的航运悲剧
No.4
沟通失效(Communication)(占比 17%)
●风险本质:多国籍船员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上下级权力距离可能导致隐患被忽视。
●典型场景:多国籍船员因口音问题误判指令,或下属不敢质疑上级错误决策。(例如,菲律宾船员因担心冒犯船长,未及时报告雷达异常,最终引发碰撞。)
●防控行动:
●统一船上工作语言并定期考核,引入即时翻译工具;
●推行 "无责提问文化",鼓励基层船员随时打断并确认指令。
来源:PB培训
No.5
团队协作低效(Teamwork)(占比 34%)
●风险本质:角色分工模糊、技能差异或缺乏协同训练。
●典型场景:应急演练中各岗位衔接混乱,或跨部门协作时信息断层。
●防控行动:
●实施 "角色卡片" 制度,明确各岗位在不同场景下的职责;
●每月开展跨岗位轮岗培训,强化 "全流程视角"。
No.6
警觉性不足(Alerting)(占比 20%)
●风险本质:未能及时指出安全隐患(如设备异常、操作违规)。
●典型场景:发现同事未穿戴救生衣却未制止,或因怕得罪人隐瞒程序漏洞。
●防控行动:
●设立 "安全哨兵" 角色,每日由不同船员担任独立观察员;
●将 "主动提醒" 纳入绩效考核,奖励有效隐患报告。
No.7
安全文化缺陷(Culture)(占比 31%)
●风险本质:组织对安全的优先级排序低。当公司对近失事件视而不见,或过度追究个人责任时,"隐瞒问题" 会成为潜规则。
●典型场景:公司因担心影响绩效,压制船员对设备缺陷的报告。"重生产轻安全" 的绩效考核导向。
●防控行动:
●推行 "无咎文化",对主动报告隐患者给予积分奖励;
●建立 "安全文化委员会",由船员代表参与决策。
No.8
Local惯例违规(Local Practices)
(占比 22%)
●风险本质:偏离官方程序的 "捷径" 操作(如未按规定测试消防系统)。
●典型场景:因工具不足或时间紧迫,使用非标准方法完成任务。
●防控行动:
●每季度审核操作程序,删除冗余步骤并优化资源配置;
●设立 "改进提案奖",鼓励用合规方式替代危险惯例。
No.9
压力过载(Pressure)(占比 16%)
●风险本质:工作负荷或时间限制超出身心承受范围。
●典型场景:为赶航次连续超 12 小时值班,导致决策能力下降。
●防控行动:
●运用 "工作量预警系统",自动提示超阈值任务;
●赋予船长 "强制暂停权",可因 crew fatigue 中断作业。
No.10
疲劳(Fatigue)(占比 8%)
●风险本质:睡眠不足或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
●典型场景:凌晨值班时短暂入睡,错过雷达警报。连续 12 小时值班后,船员反应速度下降 40%,相当于酒驾状态。IMO 数据显示,疲劳是 30% 以上碰撞事故的直接原因。
●防控行动:
●安装智能手环监测脑电波与微表情,实时预警疲劳状态;
●实行 "锚泊分段休息制",确保每日连续睡眠时间≥6 小时。
No.11
能力不足(Capability)占比 15%)
●风险本质:技术或非技术技能(如领导力、应急处理)未达岗位要求。
●典型场景:新船员在复杂气象下无法正确使用电子海图。某三副虽通过雷达操作考试,但缺乏复杂气象下的实操经验,在台风来临前未能正确调整抗风航速。15% 的事故暴露 "有证书无能力" 问题,非技术技能(如领导力、压力管理)缺失尤为突出。
●防控行动:
●建立 "技能雷达图",动态评估船员技术与软技能短板;
●推行 "双导师制",由资深船员与岸上专家联合带教。
No.12
值班适任缺陷(Fit for Duty)
●风险本质:酒精、药物、疾病或情绪问题导致身体 / 精神状态不达标。
●典型场景:船员因家庭纠纷在值班时分心,误判船舶位置。
●防控行动:
●岗前强制进行酒精 / 药物检测,配备远程心理咨询平台;
●实行 "健康申报积分制",主动报告不适可获调休奖励。
十二因素的内在关联与防控逻辑
多因素链式反应:单一因素很少独立引发事故,通常以 “认知偏差→沟通失效→团队失误→后果放大” 模式演变。例如:自满(因素 2)→未及时报告设备异常(因素 6)→沟通失效(因素 4)→团队未介入修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组织层根源:35% 的因素暴露始于公司决策(如人员不足、流程缺陷),因此防控需从 “董事会” 抓起,例如通过《十二因素防控手册》将风险预控纳入企业战略。
技术赋能方向:利用 AI 分析 CHIRP 报告数据,提前识别 “高风险因素组合”(如 “压力 + 疲劳 + 情境意识”),并向船东推送定制化防控方案。
09-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01-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8 来源:蓝盾安检创新工作室
06-30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