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海员职业及心理
曾几何时,航海是探险的代名词,sailor是探险家的代名词。海员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见证了历史上众多王朝的兴衰没落。也在地理大发现上抹下了浓重的笔墨。而如今,光环已不在,海员从业者成为了工作环境差、收入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甚至在一些从业者口中连农民工都不如的阶层。
网络上这样的帖子有很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历史,政治,社会等))讲述了海员职业的兴衰没落,也对比了中外不同的航海文化对海员职业造成的影响。
海员职业会因为政策导向,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因素而消失吗?当然不会,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
举几个不恰当的例子——妓女,小偷,乞丐。这些“古老职业”消失了吗?并没有。当然这些并不单单只存在于不发达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这些“职业”也没有消失,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性工作者是合法职业,还受到保护;小偷换成合法身份成了开锁匠、各行业的“间谍”;乞丐也不落单,抖音上红极一时的流浪汉沈巍,还被大家冠以大师的称号,颇有洪七公当年“北丐”的风范。有人也许会说,这些能算职业吗?当然算,撇开传统道德观念,古代行刑的刽子手也是职业,手起刀落,自己脑补。刽子手消失了么?当然没有,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身份或者方式存在。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新兴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种相关专业也在各个院校开设。
而在我看来,影响最终结果的却是从业者本身,是人本身,任何生产活动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即使是现在的AI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
航海虽然不像航空那样对驾驶员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但也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从事的工作,航海同样要求海员有对职业的良好适合性。航海中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海员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要求海员在特殊的甚至是险恶的环境下去适应工作,另外远洋船舶上的人群特殊性、饮食特殊性等等,都要求对海员进行特殊的培养。
航海环境对海员的影响:
海员生活在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舶这个特殊的人造环境之中,要维护航海的安全和海员心身健康都离不开研究海员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海上航行,与陆地上明显不同之处就是“晃”。船舶航行,航速变化,海上的风、水流、波涛等等的影响,使船身摇晃不止。加上机器运转引起的震颤和振动,使海员经常处于颠簸和震荡之中,对海员的心身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晕浪、振动和摇晃,使人劳累、不适、疲乏、眩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使各种器官敏感性下降,动作协调和准确性变差。
噪声是船上难以避开的干扰,船舱内的噪声频率在400Hz左右,强度在90~100 dB,甚至达到120~130 dB。机舱内人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之中,使他们听力受损甚至影响到血压及破坏心身协调。
温度和湿度变化也是船员面对的环境影响因素。在热带航行,环境温度升高,使人消耗增加;在寒带航行,则要耐受严寒。由于船舶航行穿越于寒热两带之间,故船员受这种骤然温度的变化,身体往往难以适应。
气味是环境中的不可忽视的方面,船舶上的气味有机舱、驾驶台的密闭,很难散发。油漆味,尤其是清洗油舱,装卸原油,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混杂有毒气体,更易使船员受到影响。
值班制度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对海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为人体在长期的进化中保持了自然的生物钟规律,当经常人为地破坏这种节律时,海员的心身两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甚至酿成心身疾病。
船上饮食单调,蔬菜缺少,加上晕船,是海员食欲下降,甚至由于海上风浪影响,船上不能正常开餐,个别海员以空腹喝酒补充能量,久之,也会导致船员饮食下降,身体受损。
在船上工作时受摇晃和噪声影响,休息时也难以摆脱其影响,由于航行时船舶的上下颠簸和左右摇晃,为了维护身体的姿势,必须消耗大量的体能。轮值夜班、睡眠不稳,加上再受时差、季节差的影响,干扰海员的生活节律,使生理和心理疲劳难以恢复。在险恶情况下,船员连续工作,睡眠更不能满足,使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均减退,情绪低沉,易激怒,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反应变慢,影响工作效率。
海上生活消息闭塞,长期的孤独寂寞是船员烦躁不安,易怒。这也是航海环境中的一个困难。
船员生活在等级森严的角色分工制度下面,使他们不得不时刻想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容易变得刻板、固执、冷漠。
由于探亲、休假和人员调动等原因,船舶每一个航次约有15%的新成员加入,致使船员之间彼此生疏。加之值班频繁,心理沟通与情感交往机会较少,长期孤独导致心理退缩。
有时,同一船上的船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没有共同的母语,他们之间协议使用某种语言,这使他们的交往发生障碍,加之风俗习惯的不同,就使船员间的交往更加困难。
船员的业余生活较为枯燥,许多船员又没有业余爱好,只好借助吸烟、饮酒排遣寂寞,所以船员吸烟率极高。由于船员接触毒品机会多,少数船员变成吸毒者。饮酒的现象更为普遍,少量饮酒却有助于排遣寂寞放松紧张,但是,很多船员以能饮酒为荣,自夸“海量”。
船员的环境问题中还有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即两性交往问题。因为我国海船上基本是单一性别情况,所以船员往往自己戏称“海和尚”。这一问题确实影响到船员的情绪稳定和心身健康,甚至使一部分船员在船舶停靠到码头以后,游走烟花巷,委身青楼中。
以上所述航海环境对于海员的影响,有些可以从技术上克服,比如说船舶降噪处理(SOLAS公约里要求船舶有噪声等级的检验报告)使得船舶不那么嘈杂;有些船舶加装了卫星网络,使得海员与外界的联系,获取外界资源的通道变得通畅;有些可以从人文情感上面消除,比如一些公司开始招收女性海员,丰富了船上的性别构成等等。虽然一些可以从船舶设计和公约强制保障上来达到要求,但很多还需要从海员自身努力去克服,比如锻炼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心理素质。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尤其是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分期观点。在这种分期中,青年期是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期(Identityvs Confusion)。就是说,如果在此期发展得好,可以达到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的状态。如果发展的不顺利,会产生生活目标缺乏感、彷徨和迷失感。
青年期以后,无论是已经选择了航海工作的人,还是尚未选择具体工作,都面临着自我统合和统合危机问题。由于青年面临着走向独立生活,所以,必须去给自己有个适当的生活定位。于是要自我搞清如下几个问题:
(1) 我现在想要什么?
(2) 我身体有何特征?
(3) 父母如何期望我?
(4) 以往成败经验如何?
(5) 现在有何问题?
(6) 我希望将来如何?
这六个问题的明确,将有助于一个人自我明确“我是谁?”和“我将何去何从?”其中有的将这些问题解决的很好,发展成为定向型统合,等而下之有未定型统合、迷失型统合和早封型统合。统合不良造成统合危机,或者称之为角色混乱。角色混乱指个人方向的迷失,又迷失而陷入退缩或堕落,人生便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成年以后,随着人生任务的重点转移,心理的发展应该以交友、恋爱、结婚、育子及谋职求发展为中心发展出一系列本事和人际关系。如果二者都没有发展出来,便陷入了中年危机期。
在海员的青年和成年阶段,同样面临着自我统合和奠定事业基础的问题。一部分人在职业选择上总感到不满意,可又无法改变自己的职业,尤其是在从事海员工作二、三年以后,原来由理想支撑的职业兴趣没有了,于是陷入了欲罢不得,欲干不愿的苦恼之中。凡此种种,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经济地位等等,都未尽如人愿。一个真正具有高水平社会成熟程度的人会在改变“事态”和改变“心态”二者之中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就目前的现实来看,越来越多的船员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却又不肯努力做出改变,很多事态他们改变不了,却又不肯改变自己的心态,久而久之,心态崩了,出现了情绪反应,变得恐惧、焦虑、过度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意及自怜。这一现象单单从之前刊登的几篇文章的读者留言中就可见一斑。参看《 驳“学船员就是一场骗局” 》。
不良的心理反应背后存在着多种相关因素,参看图表列出的一些常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
船员的工作是漂浮海上,远离尘嚣,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是与陆地上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不可能想象一个家庭有诸多难题的船员,悬心倏倏却能安于船上的工作;也不可能想象一个囊肿羞涩的船员,能坚定热爱航海事业。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易于理解这一问题。
海员所面临的心理应激源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1) 化学性应激源货舱内,机房内的空气污染;有毒空气的货物的泄漏;船员所依赖的药品或毒品;过度吸烟尼古丁中毒;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 物理性应激源高温、低温;噪声;振动;不良照明;空间狭窄;活动受限。
(3) 生物性应激源疲劳、时差顺应障碍;晕船;疾病;细菌;病毒;营养食物供应不足;淡水供应不足等。
(4) 心理性应激源 离别妻子儿女及亲友;船上人际关系紧张;估计和消极性情绪;人格扭曲;性心理压抑。
(5) 社会文化应激源 航海风险;海员面临的生活压力;船员的社会地位问题;船员群体亚文化氛围;船员的经济收入水平低下与工作调换困难等。
随着船舶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前三类应激源的作用日渐减弱,但是,后两方面应激源作用却日渐增高。这些在近年船员的加工资,提升船员的社会地位,增派女船员等呼声中明显显现。 【女海员】两位女海员从这家大连公司登上了远洋“华夏”轮
有人形象的描述船员的生活与工作是“被关在铁笼子里去逛大世界”。这是从事远航工作的船员与陆上工作人员的明显不同。当远洋船员被封闭在船上狭小的空间里的时候,会感到沉闷和压抑。如果是陆地上,偏向一隅独守穷庐的小说作家,他可以借助主观想象开拓出五光十色且十分广阔的心理空间,让笔下的人物在想象的空间里从事各样活动。因为他生活在主观的心理空间里,所以他不会感到陋室幽居的沉闷压抑。生活在陆地上,可以自由地出入,人们便不会清楚地感到存在着外界广阔和局势狭小的巨大反差。因为他们往往是把自己活动所及的整个可能性空间当成现实的空间。更何况,还有习惯性因素使人们即便居于陆地上某个狭小空间内,也会逐渐“习见不惊”了。可是,远洋船员一方面以陆上行动的广阔自由度作为参照系来衡量现实船上生活的狭小活动空间和受限的活动自由度,相形之下,就自然会产生压抑感;另一方面,以广阔的大海,异国风情作为对照性因素来衡量现实居身其中的狭小船舱,就自然地会产生被关在笼中的感受。经过这样的主观认知评价,自然会引发强烈的心理应激。再说,远洋船员处在这个环境中的感受状态与某个临时做一次随船考察的记者或旅游者的感受是不会相同的。因为前者有终身被缚定在船里的“预知”,而后者在“临时性”的前提下,不仅不会把眼前的深陷囹圄般的感受加以“推而广之”进而受到心理的重压,甚至会把眼前的经历当成是一种新奇的尝受,因而感到快慰。不是吗?
人的心理适应性虽然与每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社交技能等心理特征有关,但不能说与海员的体能状况没有密切关系,更不能说与海员的职业兴趣、工作动机、道德修养没有密切关系。甚至应该把一个船员对航海适应的过程与船舶上的人际关系、与船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与船员的家庭因素等等都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适宜不同的职业,相似的还有不同的星座适宜不同的职业,这已早有研究。应该属于基础心理学的范畴,而航海心理学则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航海心理学专家在深入研究,得出的共同倾向性的结论是,海员不像飞行员那样更注重感知能力与动作技巧方面的能力品质的需求,而更注重心理承受能力的需求。而且海员不一定需要某种陆上工作者所不具备的特殊心理品质,但却需要比陆地上工作者更为坚韧和更有广大调节空间的人格品质。也就是说平静时能耐得住寂寞,风险中能扛得住压力,这种人格品质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并不是,起码不单单是由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和动作技能水平所决定的。如果不怕心理专家取笑的话,海员的心理品质可以用最简单的两个字表达——爱海。要解释这两个字的作用,可能需要写两本书。
海员从业者的性格普遍是怎样的?因为从业者太多,无法一一调查研究分类,实际上也没有相关机构对这个课题进行过科学系统的研究,所以理论数据并不充分。而且,如果根据不同的性格测试的问卷,可能得出的性格类型结果也未必一致,这是因为在心理学上,性格类型测验也分为很多的学派,因此也不能武断的下结论什么样的性格的人才真正适合做海员。
海员的个性千差万别,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海员也就有一千种海员生活顺应状态。也就是说个性的差异性使他们面对共同情境时会产生各不相同的反应。国内孙哲、陈尧忠等对船员的心理生理素质与职业适应的研究指出,不同的气质,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职业适应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航次,航行中的不同阶段,船员的心理反应也是不同的。由此看来,船员的心理特点有相对固定的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灵活多变的特殊性格的一面。不同性格特质的人做海员,行事风格也有不同,比如说多血质性格的船员表现为操作动作敏捷,反应较快,处理情况准确,乐于助人,不易疲劳,遇紧急情况采取措施较为得力;但是行为不稳定,情绪易波动,操船易粗心大意,工作不够认真,喜欢听奉承话,高兴时忘乎所以,喜欢耍小聪明,违章后巧言妙语过关,因而航行中险情和小事故不断。性格气质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应该利用气质的积极面,克服气质的消极面,这在航行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素质”一词原本指那些天生具有的品质之意,现在通指那些经过培养而具有的品质。对于人的素质而言,无非是身体素质、
知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以及特殊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集合。对于航海工作的要求而言,海员的素质主要是指海员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航海经验,较高的安全、环保、保安意识及健康的心理。从人文因素考虑,海员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团队意识等等。这些构成了高素质海员的基本要求。面对踏入海员劳务输出,海员还必须增加雇用意识、合同意识、服从意识、跨文化意识等。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中国海员的总体数量在逐年下降,离职率增高,年龄构成趋于老龄化,年轻人从业意愿不强,职业幸福感低下,这些都有数据可证。有些不得不说,是心理问题构成很大一部分因素。前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曾指出:“高素质海员队伍是海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心理素质作为素质的一方面,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稳定的高素质海员队伍就是一句空话。
这些现实情况时刻在提醒着航海教育界,海运界,主管机关等,海员的选拔机制需要进行更改,入职加入心理考量,特殊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在从业前完成,管理层的适任考试需要适当增加航海心理学内容,现从业者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疏导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公司或其他社会机构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海员,海员的福利待遇需要改善,有专门的组织负责解决海员出海时的后顾之忧等。人招的进,留不住,退而求其次寻求别国的低端劳动力只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一世。莫让海员心理问题成为阻碍从业者的绊脚石,企业重视海员队伍建设,重视海员心理健康,对保证航海安全,降低人为因素的航海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航海心理学 第二版》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王有权 编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04-1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3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5 来源:张运保 信德海事
01-3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5 来源:张运宝
11-0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8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05 来源: 张运宝
12-25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