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长宏国际斩获百亿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创浙江造船新纪录
进入2025年,集装箱订单潮持续。最新消息显示,舟山长宏国际获得了来自MSC和希腊船东公司TMS集团两笔订单,包括备选订单在内总订单量达18艘,合同金额超百亿元!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官方介绍道,2025年开年该船厂以势如破竹的姿态迎来“开门红”!近日,其接连斩获欧洲两大航运巨头的超级订单,分别为与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MSC)签约4+2+2艘220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以及与希腊TMS集团签约10艘114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这意味着,两笔签约的总订单量达18艘,合同金额超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MSC订造的这一系列22000箱集装箱船不仅是长宏国际承建的最大船型,更以366米总长、61.3米型宽的“海上巨无霸”规格,成为浙江省在建最大船舶项目,刷新浙江造船史。
此外,该船型采用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CIMC ORIC)完全自主研发方案,标志着中国超大型绿色船舶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据了解,此次签约意味着长宏国际与地中海航运已是双方第四次“牵手”,累计合作船舶达42艘,长宏国际正式成为MSC全球最大造船合作伙伴。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MSC曾前后于2022年12月在长宏订造了10艘LNG双燃料(氨就绪)11500TEU的集装箱船。随后的2023年8月MSC继续下单了10艘10300TEU LNG双燃料(甲醇预留,氨预留)集装箱船,除开上文介绍到最新这笔订单,最近的一次,2024年6月MSC继续追加在长宏国际下单订造了12艘19000TEU的LNG双燃料(甲醇预留,氨预留)的大单。
不过根据长宏国际官方最新透露的信息来看,MSC近期的这笔最新订单仅仅是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并没有相关其他燃料的预留设计的披露。
Alphaliner最新数据显示,目前MSC为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该公司目前旗下经营着一支由888艘船舶组成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队,船队运力规模达到了惊人的640万TEU,此外不包括上述最新的订单,MSC还握有129艘,总计运力规模近200万TEU的新船订单,如果加上上述的最新的最多8艘22000TEU的新船订单,那么该公司的新船订单规模将更是达到137艘,215万TEU。
而长宏国际与George Economou签署的新造船项目,则是双方的首次合作,该笔订单也是George Economou在时隔四年后重返集装箱市场订造的第二批箱船,更是其首次投资建造双燃料集装箱船。
去年11月,TMS曾向韩国HJ造船(HJ Shipbuilding & Construction)订购了四艘7,900 TEU的甲醇预留动力集装箱船,这些船舶将长期租赁给以色列的ZIM航运,租金据称超过每天40,000美元。
TMS作为希腊最大的船舶运营商之一,拥有包含干散货、油运、液化气、海洋工程等多个板块共计7家公司,船队数量超过100艘,绝大部分为油船、散货船和LNG运输船。
本次TMS订单,11400箱集装箱船总长299米,型宽48.2米,型深27米。同样是由由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CIMC ORIC)自主研发。
长宏国际方面表示,凭借此次订单,其在超大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领域的手持订单位列全球第三。公司表示将持续聚焦低碳技术研发,以“中国智造”为全球航运业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助力国际航运绿色转型。
包括上述最新的18艘新船订单在内,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提供的数据,目前长宏国际手持订单已经达到86艘,除了集装箱船舶外还包括各种油化品船舶。
集装箱船订单潮还在继续
如信德海事网近日在《超30艘!!2025年又一波集装箱船订单潮到来》以及《37艘大单!长荣、达飞、赫伯罗特、马士基家族还要造船》等文章中介绍到,虽然2024年创下了440万TEU集装箱船新船订单的纪录(创纪录!2024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达4400000TEU!),且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集运市场面临着运力过剩以及市场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但进入2025年后,集装箱船舶的订单潮似乎并没有完全消退。就在1月,世界第三大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韩国船厂签订了12艘18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箱船(12艘18000 TEU!25亿美元的大单签了!),并有消息称,该公司还选定了1家中国船厂计划订造8+4艘18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箱船订单。
此外,长荣海运近期也发布公告表示在中韩2家船厂下单订造了11艘24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箱船。
另有消息称,德国船东Peter Döhle正与广船国际GSI洽谈,计划订购三艘8,400 TEU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并保留两艘姊妹船的备选订单选择权。如果全部五艘船的订单最终确认,订单总金额将在6亿至6.25亿美元之间,预计于2027年至2028年交付。
希腊船东达诺思(Danaos)近日宣布增订两艘9,200标准箱(TEU)集装箱船,进一步扩大其新造船订单规模。据称此次新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州黄埔文冲造船厂承建,预计于2027年底交付,每艘造价约1.05亿美元。
德国最大集运公司赫伯罗特(Hapag-Lloyd)目前也没有停下其船队扩张的脚步,在与马士基组成Gemini联盟后,这家公司目前也在积极推进新船订购计划。据悉,公司正与韩国韩华海洋(Hanwha Ocean,原大宇造船)洽谈,拟订购6艘16,800 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预计于2027至2028年交付。每艘新船造价约为2.08亿美元。这些新船将采用韩华自主研发的LNG燃料罐技术。
马士基的策略再调整!?
而同在Gemini联盟的马士基也不甘落后,丹麦航运巨头目前排名世界第二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近期正在与至少3家中国船企以及独立集装箱船船东接洽,计划新增一批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如果谈判顺利,新造船数量将超过30艘。
具体而言,马士基集目前正在和中国三家船厂谈判或计划建造12艘15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此外,该公司还可能通过和包括Seaspan等独立集装箱船东公司合作购买订单或者租用船舶的方式来扩大运力。
从2018年开始,马士基开始战略转型并最终确定致力于成为一家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物流解决方案的真正的集装箱物流综合供应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曾经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马士基表示将不仅仅关注于海上集装箱船队运力的规模。该公司高层此前曾表示,马士基将维持在400-440万TEU的规模范围内足矣。
随后于2022年1月5日,在疫情期间大量购买二手船舶和订造新船的地中海航运MSC成功超越马士基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
且该公司还有可能被排名第三的法国CMA CGM超越的危险,根据2024年5月,Alphaliner显示的数据,加上当时相关公司的手持订单情况,在未来所有的新船交付后,排在世界第三的达飞轮船CMA CGM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总运力规模上超过马士基。这样马士基的海上运力规模排名恐将进一步下跌至第三位。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士基随后开始对于旗下掌控的总运力的数量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在去年马士基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柯文胜曾表示,“我们新造船舶数量太少,意味着我们无法获得太多帮助,而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在这方面获得了更多好处。”
随后马士基在2024年二季度的财报中写到,该公司将持续更新旗下船队,目标是通过签订新造船和期租的方式获得80万TEU的双燃料新造船运力,预计交付时间在2026年-2030年间完成,亦即平均每年需要获得16万TEU的运力(相当于10艘16000TEU的运力总和)。(60艘!马士基官宣大规模新造船计划)
随后马士基迅速宣布了多笔新造船订单,比如→点击可查看:《刚刚!20艘!马士基官宣LNG燃料集装箱船大单》。此外,马士基还通过长租和短租等方式大量锁定了运力。
而根据Alphaliner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这家曾经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所掌握的运力规模在多年来第一次突破了440万TEU,目前该公司掌握的运力规模达到了452万TEU,目前该公司旗下船队数量达到了735艘,其中自有船舶335艘,租用船舶达到了400艘,该公司的运力市场份额为14.3%。此外该公司的新造船订单船舶数量也进一步上涨到了54艘,订单运力近76万TEU。
基本上巩固了该公司的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