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性的洪水摧毁了德国和比利时的城镇、一股无情的热浪席卷了美国西部和加拿大、大暴雨使居住着1000万人的中国工业中心陷入瘫痪。这些反常的天气现象正因气候变化而加剧。
极端现象不都是全球变暖导致
但这些极端现象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全球变暖,所有这些事件都受喷射气流所影响。
喷射气流是吹在地球表面的强烈而狭窄的西风带。当来自两极的冷空气与来自热带的热空气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这种气流,从而产生风暴和其他现象,如下雨和干旱。
气象学家担心,当这些波动和下降形成看起来像波浪的ω 型曲线时,暖空气进一步向北移动,冷空气进一步向南渗透。其结果是在同一纬度上出现一系列异常炎热和寒冷的天气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风往往会减弱,危险的天气可能会在一个地方持续数天或数周,而不是仅仅几个小时或一天,从而导致长时间的降雨和热浪。
喷射气流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这就是本月早些时候德国部分地区陷入洪水的原因,因为一个低压系统在该国西部地区形成。暴雨带来巨大的降雨量,导致河流泛滥,洪水和泥石流淹没了房屋和道路,造成170多人死亡,数百人失踪。暴雨还淹没了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部分地区。
气象学家、莱比锡大学(Leipzig University)教授Johannes Quaas说:“当然,德国发生的暴雨还与喷射气流的位置有关,有证据表明,地球每升高一度,大气中的水分就会增加7%。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2摄氏度左右。”
欧洲洪灾对经济的影响仍在显现,很明显,许多行业都将受到冲击。德国停止了莱茵集团(RWE AG) 经营的一个露天褐煤矿的作业,并限制了与其相连的Weisweiler发电站的产量。该公司在德国西部大部分的水力发电大坝以及在荷兰的一个发电站也停止了运行。
这或许就是本周中国发生的事情:一场创纪录的暴雨在三天内给郑州带来了相当于一年降雨量的降水量。郑州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手机制造基地,也是中国中部主要的食品生产中心。至少33人死亡,多达38万人被迫撤离。
中国气象局的科学家认为,这场风暴是由于强大而持续的高压阻挡,以及台风从东南方向逼近,推动了海上的水蒸气,稠密的空气冲击了河南周围的山脉,汇聚在一起,然后向上喷射,在那里冷却,形成破坏性的降雨。
科学家们面临的问题是,气候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急流中的扰动。做这样的分析需要时间。德国气象局已经牵头对欧洲洪水的归因研究已经开始,预计将在8月中旬得出结果。
6月下旬袭击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热浪也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研究人员在7月初得出结论:“气候变化使这些天气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至少150倍。高压系统通常与炎热和干燥的天气有关,由于下面的土地极其干燥,情况变得更糟了。“
通常,地面上的水分会吸收大量太阳的热量,并在蒸发时使空气降温。但北美西北部的极端干旱意味着气温只会上升,在大气中形成一个暖空气气泡。自那以后,第二波热浪袭击了该地区,野火现在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燃烧。
科学家们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气候变化,西伯利亚东部的高压系统是不可能造成高温的。在澳大利亚,为期两年的干旱,加上新南威尔士州的高压系统,导致2020年出现数十年的气温记录,并导致该国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季节。
伍德维尔气候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Jennifer Francis说:“喷射气流创造并控制着天气。有时当喷流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模式时,比如我们发现它向北大幅摆动,向南大幅下降,那么我们将看到一些不寻常的天气状况。随着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快于更远的南部地区,温差变得更小,风力减弱,路径更弯曲,一个地区发生的极端事件会更持久。
Francis说:“我们现在处于假设和理论之间,有很多支持的证据,因为大气层如此复杂,真的很难非常清楚地确定是什么使任何一个天气事件更极端。”
其他研究人员没有得出如此明确的联系,但看到了其他气候变化的迹象。牛津大学物理气候科学教授Tim Woollings表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喷射气流正越来越接近两极。这种变化使得风暴在北半球向北移动,而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这有助于解释澳大利亚南部和智利中部目前正经历的多年干旱。
对喷射气流的预测研究
今天,研究人员正努力预测喷射气流的波动。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北半球。对南部的影响,尤其是南美和非洲南端,人们还不太了解,因为来自该地区的研究和原始数据较少。
一些极端天气可能与喷射气流完全无关。周二,巴西咖啡种植区的温度连续数小时低于0摄氏度,损害了豆类作物和柑橘园。在拉尼娜天气模式导致的严重干旱、耗尽了灌溉所需的水库之后,霜冻正在给种植者带来第二次打击。
然而,随着气温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了解喷射气流变得越来越紧迫。莫纳什大学的Parker说:“我们需要更多了解天气系统如何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而不仅仅是气候本身如何变化,气候和天气之间的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划分。”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