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集装箱供应链持续陷入混乱模式。而造成如此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超发货币后的需求猛增以及美国港口工作效率的低下。
美国应该为全球供应链的混乱负主要责任。
美国的“贪婪”
众所周知的,目前的全球集装箱供应链正陷入严重的困境,集装箱设备短缺,集装箱运费高涨,物流成本的高涨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以及最终转嫁到消费者的成本。
为什么疫情下的集装箱需求会如此火爆?集装箱供应链又是怎么陷入困境的?大多数的时候一个严重的问题的产生必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是就目前全球集装箱供应链的所遭遇的问题,主要还是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所造成的。如果简单粗暴的概括原因的话,那就是因为美国的“贪婪”和“懒惰”所致。
集装箱市场异常旺盛的需求几乎完全归因于美国的进口
航运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在最新发布的一项新调查得出结论称,实际上目前集装箱市场的增长是处于一个正常的水平的,只有一个因素例外,那就是新冠肺炎大流行后美国的进口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大幅的增长。简单粗暴的理解的话,集装箱市场异常旺盛的需求几乎完全归因于美国的进口。
这家分析公司指出,美国需求是当前集装箱市场面临非同寻常挑战的关键性因素。
根据该机构分析,将2021年初的市场强劲月份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2020年同期由于当时新爆发的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原因,全球市场的需求是极低的。相反,该分析公司将2021年初与2019年第一季度进行了比较,这表明目前集装箱市场的需求增长明显比看上去的要正常得多。
该机构在分析报告中写到,“需要非常明确的是,如果大流行从未发生过,2021年4月的现实情况是,自2019年以来,市场平均每年增长2%。这种全球需求增长水平并不能说是市场正处于繁荣的阶段。因此,相对于目前的真实情况,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全球需求实际上并不繁荣,为什么市场会像现在这样扭曲的繁荣?”
该机构继续写到,“因此,更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大多数航线——在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相对较低、或者是正常的增长。只有北美的进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长,而另一些地区的贸易额实际上是出现了大幅下降的。”
该机构称,不断飙升的美国进口已导致运输出现了严重的瓶颈、集装箱短缺和严重延误,进一步推高了运价,并给供应链带来压力,从而导致集装箱市场紧张,各承运人纷纷发布创纪录业绩,并上调了对全年的预期。(达飞轮船一季度净利暴增4229%,集运业全面爆发)
美国港口的生产能力不足以应对需求的增长
过去7个月里,如果你从美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洛杉矶-长滩港向西边的大海眺望,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多达40艘集装箱船抛锚停泊,无处可去。此外,堵塞的港口也没有了空间。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是多达10万个集装箱——从跑鞋、家用电器到冷冻海鲜和家具——都在等待卸货,然后运往全国各地的工厂、商店和家庭。
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的,美国港口面临着严重压力,且这个问题似乎也不会随着疫情大流行而消失。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IHS Markit上个月发布的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ontainer port performance Index)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没有一个美国港口跻身全球前50名集装箱港口之列。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就发布文章表示,十多年来,美国港口的货物流动受阻情况频频发生。在2.3万亿美元的拜登基础设施计划中,只有不到1%用于港口和水路建设,这家全球知名的媒体还断言称,“无论花费多少,都无法消除货物在美国港口顺利流动的所有障碍。”
为什么?这家媒体表示,“在一个复杂的运输市场里,运力是根据不断变动的公司和投资者的计算来部署的,而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复杂匹配的系统里,长期以来都是极不协调的。此外,美国港口工人的劳动关系也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可参考:→北美多港口工人罢工,港口拥堵进一步恶化,集装箱运费创纪录!)
新冠疫情大流行引发了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从旅游等体验消费转向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等消费品消费。此外,美国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对居民的“发钱”行为也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品消费。
此外,Covid-19疫情还对美国港口的劳动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许多接受经济刺激计划和失业补助的工人选择呆在家里,导致了港口和仓库的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这进一步减缓了往返亚洲的集装箱正常流通,事实上造成了集装箱运力的减少(集装箱货物的运力一方面要考虑到集装箱船舶的舱位,另一方面还必须要考虑到集装箱设备的充足性),并将货运价格推至创纪录高位。与此同时,运输量也在激增: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作为西半球最大港口的洛杉矶和长滩港自去年8月份以来,除了今年1月份,这两个港口的进口都出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尽管因为疫情所引起的美国港口供应链中断是自1965年第一艘集装箱船舶下水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
但此类供应链中断事件在美国港口的发生也并不是第一次,并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比如,在2018年底,为避开原定于12月31日生效的25%关税上调,美国进口商加快了从中国进口货物的速度,也一度造成了在一年中通常较为平静的时期的港口物流困局。
美国人的“懒惰”
从以上事件也可以看出,目前美国港口的韧性非常的不足,稍有超过常规的额外货量的到来就会造成供应链的中断或堵塞。
实际上信德海事网此前就曾在《“美国人太懒!”是造成集装箱供应链拥堵主要原因之一》一文中就介绍过,美国港口工人的工作效率低下是造成美国港口抗波动韧性较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日本ONE航运首席执行官Jeremy Nixon就曾介绍称,在亚洲港口7天24小时都是在工作,亦即每周工作时间长达168小时,相比之下,洛杉矶长滩港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仅为112个小时。而卡车司机的工作时间仅为88小时/周,亚洲港口的卡车司机工作时间仍然为168小时。
另从工作效率来看,根据IHS Markit的港口效能数据显示,在中国的上海、青岛和盐田港口,对大型船舶的集装箱装卸货操作平均24秒就可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装或卸,而在洛杉矶则需要48秒。
如上原因就这使得美国港口系统长期容易受到意想不到的运量激增的影响。
另一个一再造成港口运行中断的原因是岸基劳动力问题。长达数十年的不良劳资关系导致了成本的大幅上升,阻碍了运营商延长工作时间,并限制了港口实现码头自动化的能力,并导致了合同谈判过程中可以避免的延误。相信许多公司不会很快忘记,在2014年和2015年与国际码头和仓库联盟(International Longshore and Warehouse Union)进行合同谈判期间,美国西海岸港口出现了长达6个月的损失惨重的延误。在那次事件中,有30多艘集装箱船被滞留在港口附近。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港口劳工管理模式会改变,民主党政府也不太可能挑战码头工人工会做出妥协。
最后,运输公司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投资部署船舶、卡车、底盘、轨道车辆和其他资产。但鉴于每周都很难预测贸易流量,更不用说预测大流行病、贸易争端和经济周期,这就导致频繁的供需失衡和延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