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航运咨询机构 Sea-Intelligence最近发布的11月份全球集装箱船舶准班率报告显示,集装箱航线的可靠性持续下降,11月又创下了历史新低。Sea intelligence称,托运人不应指望在短期内情况会有所改善。
近日,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Sea-Intelligence发布了11月份全球班轮表现报告。调查发现,上个月,全球34条航线的平均运输班期可靠性降至50.1%。
班轮公司表现情况
该份报告显示,11月份,汉堡南美Hamburg Sud 表现最好,以 61.5%的准班率排行榜首。随后依次是 Maersk Line (56.2%), CMA CGM (53.7%), Wan Hai (51.9%) 和MSC (50.9%)。马士基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队规模,准班率依然能够达到前列,这从侧面体现出了该公司的管理能力的强大。
倒数来看,表现最差的是HMM,该公司的准班率只有32.2%,与排名第一的汉堡南美相比仅有一半。
除了HMM外,后五位分别是阳明海运 (35.6% ), ONE (38.1%), PIL (39.7%)和长荣海运(45.1%)。
历史极低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11年该机构推出这项班轮准班率衡量标准以来,全球得分最低的一次。而实际上排名第二和第三低的也是刚过去的今年9月和10月。
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更是出现了急剧下降。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各大航运公司航线的平均准班率分别为75.5%和80%。
11月的这个超低的数据对美国进口商尤其不利。亚洲-美国航线的准班率更是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数据是在两个月滚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10至11月,亚洲-西海岸及亚洲-东海岸的抵港准班率分别为28.6%及26.4%。(拥堵愈发严重!23艘集装箱船在加州锚地压港待泊)
对于美国进口商来讲,这意味着,能够准时提取到货物的概率实际上是要小于三分之一的。
延误,更长时间的延误
如信德海事网此前在《拥堵愈发严重!23艘集装箱船在加州锚地压港待泊》一文中所介绍,近日,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介绍到,在11月,在抵达洛杉矶的88艘船中,有50艘都需要首先抛锚,平均停泊时间为两天半。12月份到目前为止,大约80%的抵达船只将首先抛锚等待。现在等待时间更是增加到了4天。
Sea-Intelligence也介绍到,延误的频率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延误的时间也在大幅增加。
计算,11月,迟到船只的平均延误时间已升至5.1天。这比8月份的平均延误时间4.51天增加了11%。
Sea-Intelligence 搜集的数据显示,月度全球最高记录出现在2015年1月——5.5天——当时美国港口正处于劳工骚乱期间。即便如此,2020年的数据依然引人注目。自2020年4月以来,每个月的平均延误时间都创下了最高纪录。
尽管11月的延误天数仍低于2020年5月5.48天的峰值,但5月的情况有所不同。
因为在2020年第二季度,航运公司取消了空前的航班数量。这时的投入运营的实际船舶数量偏少,航运公司管理起来就越容易,因此船期的可靠性也就提高了。虽然5月份的延误时间更长,但该月的时准班率却回升至74.8%。
相比之下,11月却遭遇了最坏情况的组合,准班率大幅下降的同时延误时间也被大幅拉长。
准班率恐进一步下降
但,最糟糕的还不仅于此,Sea-Intelligence 首席执行官Alan Murphy表示,在事情变得更好之前可能还会先变得更糟,在目前集装箱短缺情况未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事情(船舶准班率)是不会往更好方向发展的。
Murphy还警告称,“随着港口普遍拥堵的消息传出,航运公司至少要到春节才会释放运力,集运业在2020年第二季度之前可能无法看到准班率的改善,”
港口的拥堵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船舶准班率。Sea-Intelligence的另一位联席首席执行官分析师 Lars Jensen在社交媒体上就写道:“现实情况是,由于大流行病的影响,需求突然激增,许多港口都遭受着灾难性的消化不良。这样的港口拥挤给船舶带来了大量的等待时间,因为船舶没有办法很快得到一个空出来的泊位。因此将准班率的急剧下降完全归咎于航运公司也是不合理的。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