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最重要的资源,一个是石油,另一个则是天然气,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预计为1254亿立方米,同比大增31.7%,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2019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大幅飙升,资深行业高管预计涨幅将达到14%,而澳大利亚专家估计2022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超过4000亿立方米,如何满足如此大的需求,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这是中俄合作最大的能源项目,20%的股权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9.9%的股权属于丝路基金,并于2017年底投产,目前3条每条年产量为550吨的生产线运转顺利,每年为中石化出口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对于中国来说,既参与到了天然气开采,又获得了一定量的天然气,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天然气开采容易,运输却异常困难,众所周知,这个项目是在北极开采的LNG液化天然气,而北极则是冰川覆盖,破冰型LNG船成了运输的关键,全球只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技术,它就是韩国。
为了加大运输量,亚马尔项目最大股东方俄罗斯能源巨头Novatek提高了Arctic LNG 2项目订造的破冰型LNG船数量,从原本的15艘增加至最多17艘,据韩国媒体消息,三星重工已经打败了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将与俄罗斯远东船舶修造中心(FESRC)下属红星造船厂合作开发北极水域运营的新一代LNG船,简言之,韩国的三星重工拿下了这次总价值最多将达约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亿元)的大订单!
的确,虽然其他国家LNG船制造工艺发展迅速,但依然撼动不了韩国LNG船的绝对领先地位,去年2018年1月—8月,产生的33艘LNG船订单中,有30艘被三家韩国造船厂拿走,其中现代重工14艘,大宇12艘,三星重工4艘,而我国江南造船接获2艘8万立方米LNG船订单,这也是江南造船首次进入大型LNG船建造市场。
从目前LNG船行业的格局来看,大型LNG船市场实际处于“半垄断”状态。全球有建造实绩的船企不超过13家,其中持有订单并且仍然活跃的仅有8家。韩国有3家,分别是大宇造船海洋、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约占70%的市场份额;日本有4家,即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今治造船和联合造船,约占20%的市场份额;而我国只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一家船企进入LNG船建造“俱乐部”,约占10%的市场份额。
未来10年,中国LNG接收站需要配套的LNG船为50—100艘,而自身LNG船无法供应这么大需求,对外运力依存度超过6成,这也意味着中国LNG船发展仍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