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危机逼近“临界点”:中美关税冲突下,亚洲驶向洛杉矶与长滩港船舶数量骤减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骤然升温,正在迅速对全球集装箱航运链条造成冲击。最新数据显示,从中国驶往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的船舶数量大幅下降,洛杉矶和长滩港正面临疫情以来最严重的货运量萎缩。与此同时,美国高层释放“降温”信号,中国外交与商务系统则坚决回击“加税讹诈”,中美航运通道的动荡仍在持续升级。
船舶减少四成,港口吞吐腰斩
根据Port Optimizer的数据,截至5月3日当周,从中国发往美国南加州主要港口的船舶数量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更高达44%。5月4日至10日这一周,仅有12艘船舶预计抵港,而两周前则为22艘。
就集装箱运量而言,5月首周预计抵达南加州的总箱量为62,568标准箱(TEU),远低于4月20-26日当周的120,608 TEU。这种急剧下滑表明,关税不确定性正在大规模扰乱中美航运链条。
港口腹地运输同步承压
地面运输同样遭受重创。DAT Freight & Analytics首席分析师Ken Adamo指出:“我们已到美西物流网络的转折点,仅两周时间,全国卡车货源量减少超过70万票。”这预示着进口骤降已快速传导至美国国内运输链。
大规模“空班”席卷跨太航线
为了应对订单崩塌,多家海运联盟正在调整航线运力。Worldwide Logistics警告客户称,从中国发往洛杉矶、长滩、奥克兰、西雅图的跨太航线空班数量急剧增加:
●Gemini联盟(马士基+赫伯罗特):空班率达24.39%
●海洋联盟(中远海运、达飞、长荣、东方海外):18%
●THE联盟(ONE、现代商船、阳明):15%
●MSC与ZIM:10%
Sea-Intelligence分析称,4月28日至5月3日当周,亚太至美西航线有10个航次取消,占周运力28%;5月12日至18日当周,预计也有25%的运力被撤销。许多航次通知几乎无预警发布,显示航运公司对市场极度不确定。
美东、墨西哥湾港口亦遭波及
Sea-Intelligence还警告称,5月5日至11日期间,美东与墨西哥湾港口将损失42%的航运运力,因9个航次被取消。尽管目前亚洲发往美国的订舱取消仍多为市场反馈,但有分析估计,中国出口航线的取消率或高达30%-60%。
Drewry最新报告也指出,从现在到5月底将有72个航次被取消,其中56%集中在跨太平洋航线上。部分船舶可能将带着空舱离开中国。
特朗普暗示降税,中美官方表态强烈对立
在一片货运“寒潮”中,美国高层似乎开始释放和解信号。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罕见表示,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将“大幅下降”。同日,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亦在对投资者闭门沟通中表示,“目前的高关税并不可持续”,中美关系“将在不久的将来缓和”。
但中国方面回应则坚决有力。4月16日,中国商务部公开指出,中国出口美国的个别商品累计关税已高达245%,这是“美方工具化、武器化关税行为毫无理性的体现”。外交部则批评特朗普称“球在中方一边”的说法毫无根据,指出“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若美方真想对话,需“放弃极限施压和威胁讹诈”。
逆全球化阴影下,集运行业被迫重构
当关税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全球最具效率的航运网络也正被迫重构。从贸易逻辑到供应链战略,变化已经在路上。
航运公司正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如何精准调整运力,应对需求塌陷与成本压力;其次是如何与客户协调订舱与合同履约,降低违约损失;最后还需要考虑如何评估政治风险,重塑服务网络,包括更多使用中转港、调整直航模式、乃至考虑亚欧陆路替代通道。
本轮动荡尚未结束。信德海事网将持续追踪政策演变、航运调整与市场反馈,为行业提供专业、深入的参考与预判。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