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源贸易脱钩加剧:中国停止进口美国LNG,长期合同也陷入危机
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能源贸易领域成为最新“战场”。随着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施行反制措施,目前原则上加征关税税率以及高达125%的关税,中美间LNG贸易基本中断,长期合同面临重估,全球能源格局或将迎来深远变局。
据《纽约时报》(Keith Bradsher,2025年4月18日)、《金融时报》、彭博社、Oilprice.com等多家国际媒体援引航运数据和行业分析报告,中国自2月10日起对美国LNG加征15%关税,4月4日进一步叠加加征34%,使整体关税负担升至49%,更不用说随后一系列的对等反制使得税率一路升高。受此影响,中国已经连续超过70天未进口任何美国LNG,这一间隔刷新了近五年记录。
“最后一船”:中美LNG断链起点
根据Kpler、Vortexa等船舶追踪公司数据显示,最后一批美国LNG运抵中国是在2025年2月6日,由一艘自得州科珀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出发、装载6.9万吨LNG的船舶靠泊福建港口。
根据目前公开的航运数据和媒体报道, 2025年2月6日抵达中国福建的最后一艘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船名尚未在公开资料中明确披露。然而, 据路透社2025年2月6日的报道,一 艘运输美国LNG的船舶“Mu Lan”轮于2024年12月16日在得克萨斯州的科珀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装载LNG, 计划于2月6日抵达福建码头。 而根据船视宝提供的AIS轨迹显示,该轮的确能够对上上述行程。
而原本紧随其后的另一艘船因未能在2月10日关税生效前到达,被迫改道前往孟加拉国。(据路透社报道可能是“武当”轮。)
Kpler的LNG团队主管Gillian Boccara指出,在当前美国LNG对欧洲出口更具价格优势的背景下,即便无关税因素,“将LNG运往中国在经济上也并不合理”。她补充说:“这更多是一个结构性转变,而不仅仅是短期博弈。”
“不再签署新合同”:长期LNG合作遭冷却
此次关税影响已不仅限于现货贸易,更引发对美长期LNG供应协议的重新评估。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气专家Anne-Sophie Corbeau直言:“我认为,中国的LNG进口商将不会再签署任何新的美国LNG供应合同。”
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根据Kpler数据,尽管中国过去几年签署了13份来自美国出口终端的长期LNG采购合同,其中部分期限延伸至2049年,但当前已有多个中国进口商尝试重新谈判价格条款,以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与关税成本。
彭博社援引交易员称,多家中国LNG进口商已将从美国采购的货物转售至欧洲市场,以规避高关税及需求下降风险。
俄罗斯成为赢家,亚太与中东供应崛起
在中美脱钩趋势推动下,中国LNG采购重心正在加速转向俄罗斯、卡塔尔、澳大利亚等能源供应国。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LNG达830万吨,同比增长3.29%,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成为中国第三大供应国(数据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与此同时,中国公司也在寻求与亚太及中东能源企业缔结新的长期合同。澳大利亚伍德赛德能源(Woodside)3月宣布,与中国华润燃气签署为期15年的LNG供应协议,自2027年起每年供应约60万吨。这是伍德赛德首次以独立身份与中国客户签订此类协议,也是华润燃气的首个15年长期采购合同。
美国出口扩张计划面临不确定性
美国能源出口也受到直接冲击。《纽约时报》指出,尽管2024年美国LNG出口总量达8690万吨,同比增长2.8%,但中国市场仅占其中约3%。这一比例远低于2021年中美贸易协议高峰时的11%。
此外,《金融时报》和Oilprice.com指出,关税升级正在削弱美国LNG出口终端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尤其是在墨西哥湾沿岸数十亿美元级别的新建装船项目中,许多项目原本依赖中国买家的长期采购协议作为“锚定客户”。
更糟的是,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钢材的关税也在增加LNG设施的建设成本,进一步压缩投资意愿。
中国能源战略更趋多元,海运LNG不再唯一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达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煤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自俄罗斯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等替代能源,正在稳步降低对远距离海运LNG的依赖。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中国天然气供应渠道多元,并不单一依赖于美国,“未来能源安全将更多依赖国内生产和区域多边合作”。
能源贸易成中美博弈新前线
中国对美LNG“关停”不仅是对关税战的直接反应,更折射出全球能源供应链、地缘政治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化。信德海事网认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深化,能源贸易正成为继科技、制造业之后的又一关键战场,而这一领域的“脱钩”趋势或将持续数年,甚至影响全球LNG定价体系与运输格局。
主要信息来源: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8, 2025, Keith Bradsher
●Financial Times, April 18, 2025
●Oilprice.com, Tsvetana Paraskova
●观察者网,齐倩,2025年4月18日
●彭博社、Kpler 数据、Vortexa 航运追踪、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分析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