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强则国家强。本报即日起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一线 看企业”专栏,展示我国企业在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转型升级、开拓市场等方面的扎实作为和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两年半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心情非常激动。”中船重工大船集团设计院副总设计师李志鹏对记者表示,当这艘超大型油轮(VLCC)试航所有智能项目报验完成并一次通过后,为表达喜悦心情,来自大船集团有关部门和各参研单位的82个人在甲板上组成i-SHIP(智能船简称)标志并拍照留念。而全球首艘30.8万吨超大型智能原油船“凱征”轮即将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大船集团交付的消息传出,更引发全球业界关注。
智能化是船舶行业的发展方向。2017年,在国家的支持下,由大船集团牵头的智能船舶1.0专项“超大型智能原油船示范应用”课题开始实施。经过努力,大船集团完成了智能VLCC实船设计,与中船重工七〇四所合作研发了关键系统——智能液货管理系统;同有关单位合作完成了网络平台、信息平台、能效管理、设备运维、智能航行等系统的开发。
2018年4月10日,“凱征”轮开工建造。一年过后,“凱征”轮驶离大船集团码头,并顺利通过航海试验,于今年5月29日凯旋。
“与原来的VLCC相比,智能船就如同装上了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让船舶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更可靠。”李志鹏表示,智能VLCC能够对船舶设备状态和燃油消耗等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控,并搜集海浪、流速、风力风向等气象信息,对船舶的航线、航速等进行科学规划,节能约5%。这对于每天油耗上百吨的巨轮颇具降本增效价值。
原本非常复杂的原油装卸载过程,智能VLCC也能轻松搞定。它通过获取多个系统信息给出装卸载建议,把船员的操作经验等融入智能液货系统当中,避免因经验不足而引起的危险,同时大大降低操作难度。
据介绍,“凱征”轮在智能化方面实现诸多突破。比如,首次将全船的感知和信息采集点扩展了两倍以上;完成了开阔水域辅助避碰决策功能的实船验证,提高了船舶航行安全;搭建了船岸、船船智慧通信网络链路,实现了船岸、船船之间大数据的互通与共享等。
在业界专家看来,超大型智能原油船是大船集团继2018年成功交付全球首艘风帆助推VLCC项目后,与招商能源共同打造的品牌VLCC的又一创新力作,这不仅在智能船舶发展进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也代表了大船集团在超大型原油船建造上的新优势。
不光海上巨轮引领智能化潮流,中船重工非船业务也有不俗的表现,攻克了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卡脖子”问题。
“我们的RV减速器具有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相同的优异性能,目前已批量应用到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关节、转台等工业装备上。”中船重工七〇七所RV减速器产品总监吕振玉表示,未来3年,国产高精密减速器将形成年产5万台规模,年产值突破4.5亿元。
高精密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核心零部件,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严重制约国内机器人自主发展和产业升级。在此情况下,中船重工七〇七所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探索开发出高精密机器人减速器的国产化方案,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减速器产品。经过国家机器人检测中心测试,国产减速器传动精度、动态测试平台满载运行、重复定位精度等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这就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完全国产化制造扫清了障碍。
“国无重器不强,人无精神不立。”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表示,当前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着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大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把自己的事办好。
倾力打造国产航母、蛟龙号等大国重器,创新研发大功率高温超导电机、240千瓦深海燃料电池和量子重力梯度仪,凸显了这家军工央企技术领先、军民协同、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的真本事。数据显示,中船重工拥有29个研究院所和6万多名科技、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左右,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达到40个,有效发明专利达9856项,且每年增长15%以上。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中船重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力提升技术水平和实力,截至2018年底,自主投入资金达294.67亿元。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支撑重大产业升级,中船重工于2017年设立了“科技创新与研发项目”,利用自有资金,统筹安排全集团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包含国家科研项目、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成员单位自立科研项目在内的“一体化、三层次、全方位”的科研投入体系,有力保障和促进了“深海装备技术走进深远海、跨进陆空天”的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船重工的新动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正在形成。”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刘飞表示,面向未来,中船重工要以高端技术引领高端装备,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为此,将深入编制中船重工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着力突破一批军民协调产业重大技术,加快智慧海洋建设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03-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3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1-07 来源:田腾龙 世界海运
07-2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12 来源:李桢 世界海运
02-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4-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