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伊朗阿巴斯港市沙希德·拉贾伊 (Shahid Rajaee) 港口发生大爆炸,目前已造成 25人死亡,800人受伤,关键航道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引发了一场大火。
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26日伊朗政府表示,爆炸的是“存放在港口的、可能装有化学品的集装箱”。随后,美联社报道,这一批化学品材料可能是用于导弹推进。紧急服务部门正在努力在强风中控制火焰。
此次伊朗港口枢纽爆炸使原本脆弱的全球航运供应链雪上加霜。作为伊朗的战略节点之一,此次爆炸导致的港口停运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邻近港口拥堵、油轮运价上涨、保费上升等风险。
事件最新进展
1. 据路透社报道,周六伊朗南部的沙希德·拉贾伊 (Shahid Rajaei) 港口发生大规模爆炸,已造成25人死亡,约 800 人受伤。
2. 据美联社报道,此次爆炸与一批用于导弹推进剂的化学材料有关。该省危机管理局局长梅赫达德·哈桑扎德 (Mehrdad Hassanzadeh) 告诉伊朗国家电视台,“这起事件的原因是存放在沙希德拉贾伊港码头区的几个集装箱爆炸”。
3.多家媒体报道,阿巴斯港港口爆炸引发的火情还在持续。爆炸发生数小时后,直升机继续从上方扑灭火焰。
4. 伊朗国家电视台周六晚间表示:“沙希德拉贾伊港的火势已经增加,火势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区域和集装箱。”
5. 据官方通讯社IRNA 发布的图片捕捉到了爆炸的后果,显示救援人员和幸存者在散布着废墟的林荫大道上穿行。火焰吞噬了一辆卡车拖车,一辆被压碎的汽车上有血迹,一架直升机在头顶盘旋,将水滴在堆叠的集装箱后面升起的高耸黑烟上。
6. 伊朗国家电视台援引当地紧急服务部门的话报道称,“数百人已被转移到附近的医疗中心”,同时该省输血中心发出了献血呼吁。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对致命爆炸的受害者表示同情,并补充说他已“下令调查情况和原因”。他说,伊朗内政部长莫梅尼将前往该地区调查事件。
7. 莫梅尼后来在现场发表讲话时告诉伊朗国家电视台:“来自其他城市和德黑兰的所有资源都已派出......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几个小时内扑灭大火。”
8. 中国驻阿巴斯总领馆表示:3名中国公民在爆炸中轻微擦伤,经治疗后已无大碍。
9. 据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大约 50 公里外都能感觉到和听到。“冲击波如此强烈,以至于大多数港口建筑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
1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对爆炸事件表示“声援伊朗”,沙特阿拉伯也表示哀悼。国有的伊朗国家石油产品分销公司在当地媒体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爆炸“与炼油厂、油箱、分销综合体或石油管道无关”。
重要的中东航道
沙希德·拉贾伊港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北岸,距离阿巴斯港西南约15公里,距离德黑兰东南约1050公里,是伊朗最先进的集装箱港口,也是伊朗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该港口具有极高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据伊朗官方伊通社数据,该港口占伊朗非石油货物进出口总量的55%以上。此外,该港口还承担着伊朗85%以上的集装箱装卸任务。另外,沙希德拉贾伊港毗邻全球约20%石油供应运输必经的狭窄水道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最大且最具战略意义的贸易枢纽之一。
沙希德·拉贾伊港一旦发生中断,可能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商业航运航线产生连锁反应。
对油轮运输影响
就油轮而言,沙希德·拉贾伊港毗邻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能源运输咽喉,每日约有20%的世界原油贸易经由此地海域通过。该港设有专门的石油和石化产品码头,每年处理约2600万吨油品货物。
幸运的是,此次爆炸主要集中在集装箱堆场,伊朗官方已确认石油设施没有受到爆炸影响。伊朗国家炼油和油品分销公司也表示,此次爆炸与港口附近的炼油厂、油罐、油管等无关。因此,该港口的原油物理通道并未被直接破坏。然而,事故仍对油轮航运产生了间接冲击。
首先,港口关闭迫使通过该港出口的部分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等货流暂时受阻,需要改经其他港口或推迟装船。目前,市场已迅速做出反应,事故发生当日国际油价出现跳涨,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扬约2.4%,达每桶87.6美元。这一价格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将地缘不确定性溢价计入了石油市场。
其次,安全风险评估上升使得油轮业者更加谨慎对待在波斯湾地区的航行。爆炸发生背景是美伊关系紧张、伊朗核问题谈判僵持,市场担忧如果此次事故并非纯粹意外,可能预示地区局势升级,从而威胁过往油轮安全。
虽然官方暂未认定有蓄意袭击,但霍尔木兹海峡航道的警戒级别无疑提高了。部分油轮船东在事件后可能选择减缓航速或暂缓进入伊朗近岸水域,以观望局势发展。一旦区域紧张局势加剧,不排除油轮需改道远离伊朗海岸线,或增加护航措施的可能性。
此外,运输成本方面的影响也开始显现。由于风险上升,全球保险市场可能会提高保费,这将直接增加油轮经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成本负担。保险成本上扬往往会转嫁给租船运费,令油轮现货运价走高。
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作为伊朗最主要的集装箱港,沙希德·拉贾伊港的停摆对该国和区域的集装箱航运直接造成冲击。
国内方面,伊朗85%以上的集装箱进出口货物经由该港处理。此次爆炸后港区全面封闭、作业停止,大量计划经此装卸的集装箱货物被迫滞留。港口当局紧急疏散了码头卡车和作业人员,等待区的卡车队伍被引导撤离现场。
短期内,伊朗的进口商品(如机械设备、消费品)和出口商品(如矿产、金属、农产品等)运输将遭遇严重延误。这对依赖该港的伊朗工商业是一次重大打击,许多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例如改经其他海湾邻国港口转运,或通过陆路、铁路绕行。
据伊朗官方介绍,霍尔木兹甘省境内还有包括阿巴斯港城内的沙希德·巴霍纳尔港、贾斯克港、林格港等32个活跃港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沙希德·拉贾伊港的部分货物改靠任务。然而,这些替代港口规模有限,设施相对落后,难以完全消化突然转移的大量集装箱。由此,伊朗境内物流链短期内将持续紊乱,部分库存紧张的进口必需品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国际方面,尽管伊朗在全球集装箱航运版图中所占份额不大,但沙希德·拉贾伊港的停运仍可能对区域乃至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产生边际影响。
其一,目前全球航运供应链本就处于紧张状态。世界银行202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受地缘冲突(如红海地区局势)和疫情后港口拥堵影响,2024年全球集装箱运力供给趋紧,运费水平较上一年累计上涨约22%。在这一背景下,伊朗主要集装箱港的突然中断进一步减少了有效运力供给。
其二,对于定期挂靠该港的少数国际班轮公司来说,不得不调整航线部署。部分航运公司可能临时取消原定驶往伊朗的航次,或者改在迪拜等邻近港口卸载由伊朗客户提货,从而增加了额外中转和陆运成本。
其三, 航运企业还需应对港口事故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后续安检升级可能导致其他港口通关效率下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令近期中东航线的集装箱周转效率下降、船期延误增加。
总体而言,沙希德·拉贾伊港爆炸对集装箱航运的直接打击集中在伊朗自身贸易,但放眼整个供应链,其连锁反应也不容忽视,甚至可能在原本紧绷的全球航运体系上再添新的压力点。
如何应对
面对沙希德·拉贾伊港爆炸的冲击,航运、港口、能源、物流等各方需要迅速应对。
航运公司提升中东航线风险评估,一些油轮船东暂停新航次,集装箱支线调整挂靠计划以避开阿巴斯港;港口运营方启动应急预案,分流至周边港口并加强安检;能源与贸易公司寻找替代出口通道、调整供应合同,亚洲炼油商紧急采购替代原油;物流企业则重设运输路径,强化货物追踪,努力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
全球供应链韧性与成本问题再次受到拷问。此次事件虽然发生在伊朗一隅,但提醒了各国供应链管理者:任何战略要道或枢纽的意外中断,都可能产生跨区域的连锁影响。当前全球供应链尚未完全从疫情和地缘冲突以及美国关税冲击中恢复元气,而这起爆炸无疑是新的压力测试。
因此,各国政府和企业可能会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和区域替代的步伐,以降低对单一节点的依赖。这也将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发展方向。
09-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01-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8 来源:蓝盾安检创新工作室
06-30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