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俄罗斯国有通信公司Rostelecom称,俄罗斯的海底电缆也在不久前遭遇了“因外部影响”的损坏。与2024年12月25日,连接芬兰德国电缆遭到破坏为同一起,涉事船舶EAGLE S已被芬兰扣押。
该公司证实,目前正在对受损电缆进行维修,电缆维修船“SIVUCH”已抵达现场开展工作。由于事发地点位于芬兰专属经济区内,一艘芬兰海岸警卫队巡逻船也在现场对维修工作进行监测。
据芬兰媒体报道,Rostelecom于12月27日将此次电缆中断事件告知了芬兰政府,而这距离油轮“EagleS”在同一区域拖锚并切断多条芬兰海底电缆仅过去了两天。芬兰警方随后登上“EagleS”号并将其扣押,船上九名船员正在接受调查。(相关阅读:波罗的海电缆又又又被切断,这次“怀疑”俄罗斯)
分析师奥翁松指出,目前维修船“SIVUCH”的自动识别系统(AIS)位置与“EagleS”号在事故发生当天的航迹线相符,同时也与连接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飞地的“Baltika”海底通信电缆的标注位置一致。
此外,“Baltika”电缆可能在2023年10月的“New new Polar Bear”号拖锚事件中也曾受损。
2025年1月25日,拉脱维亚方面称,一条连接该国与瑞典的海底光缆遭受破坏,极有可能是由外部因素所致。随后扣押了散货船“Vezhen”,但在2月初,瑞典检方认定事故为一场意外,释放了散货船。(相关阅读:又双叒被破坏,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这就让波罗的海的谜团又增加一层,这里为大家重新整理一下波罗的海事件时间线:
一、2022年9月:北溪管道爆炸事件震惊世界
图片
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建造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在波罗的海遭到严重破坏。瑞典地震学家监测到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发生多次海底爆炸,间隔约17小时,致使北溪系统四条管道中的三条破裂,大量甲烷泄漏至大气中。
瑞典在后续调查中于现场回收物体上发现爆炸物痕迹,确认这是蓄意破坏行为。然而,瑞典和丹麦在2024年结束调查时,却未公布嫌疑人,此事至今仍迷雾重重。事件发生后,各方相互指责,一些西方官员暗示俄罗斯自毁管道,普京总统予以驳斥,俄罗斯则指责美国、英国和乌克兰是幕后黑手,这些国家均否认参与。
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今年2月,瑞典和丹麦相继宣布结束调查。
8月,综合德国和美国媒体报道看嫌疑人被指认来自乌克兰。据德国多家媒体报道,德国检方已将一份逮捕令发送给波兰检方,要求波方逮捕涉嫌参与破坏波罗的海“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一名乌克兰潜水教练,同时还锁定另外两名乌克兰潜水员,他们可能在海底天然气管道上安放爆炸物,但德方尚未对两人发出逮捕令。波方表示男人已经离开该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同日刊文说,由乌克兰人组成的一个团伙租用游艇和深潜设备等,在2022年9月实施了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以报复俄罗斯在当年2月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行动。
《华尔街日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批准了这一计划,后在美国中央情报局要求下终止,但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继续推进并实施了这一计划。
二、2023年10月:波罗的海连接天然气管道及电缆遭破坏
2023年10月8日凌晨,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海底天然气管道波罗的海连接器(Balticconnector)被切断。芬兰调查人员认定,中国集装箱船新新北极熊号(NewNew Polar Bear)拖锚是导致管道破裂的原因。爱沙尼亚警方还怀疑该船在10月7日至8日期间损坏了连接爱沙尼亚与芬兰和瑞典的电信电缆,随后该船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港口。
10月24日,芬兰方面在事发海域海地打捞出一个疑似造成此次破坏的断锚,同时发现“新新北极熊”上的左锚不见了。根据照片,打捞出的断锚与嫌疑船舶左锚极为相似。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方面愿意积极根据国际法为调查提供必要帮助。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政府已经就事故进行了内部调查,并于最近将调查结果通报给了欧洲各国政府。这份报告证实,中国集装箱船“新新北极熊(Newnew Polar Bear)”号确实应该对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线“波罗的海连接管”(Balticconnector)受损一事承担责任,但报告称这是一起由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并非蓄意破坏。
三、2024年11月:波罗的海两条电信电缆相继断裂
11月17日和18日,波罗的海发生两起电信电缆断裂事件,引发破坏嫌疑。11月17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约08:00,立陶宛与瑞典哥特兰岛之间一条218公里(135英里)的互联网链路中断服务;11月18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约02:00,连接赫尔辛基与德国罗斯托克港的一条1200公里电缆停止工作。相关国家调查人员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散货船伊鹏3号(Yi Peng 3)上,路透社对MarineTraffic数据的分析显示,该船的坐标与电缆断裂的时间和地点相吻合。经过一个月的外交僵局,中国于12月21日邀请德国、瑞典、芬兰和丹麦的代表与中国调查人员一同登上伊鹏3号。当晚21时左右,“伊鹏3”轮离开事发地,从卡特加特海峡出发,目的地显示为塞得港。(相关阅读:“伊鹏3”驶离,邀请登轮调查尽显大国担当)
四、2024年12月:电力和互联网电缆再遭破坏,油轮被扣押
12月25日,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海底电力电缆Estlink 2以及四条电信线路遭到损坏。芬兰随即展开破坏调查,并于12月26日扣押了一艘载有俄罗斯石油的油轮鹰S号(Eagle S),怀疑其因拖锚造成此次破坏。
芬兰当局指出,鹰S号是用于规避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制裁的“影子舰队”的一部分,欧盟对此表示谴责。北约军事联盟12月27日宣布将加强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克里姆林宫同日回应称,船只被扣押对其影响不大,俄罗斯此前也否认参与此类事件。
芬兰警方12月29日表示,在海底发现疑似鹰S号损坏电缆的痕迹。(相关阅读:波罗的海电缆又又又被切断,这次“怀疑”俄罗斯)
1 月 2 日,芬兰已对被扣押的鹰 S 号(Eagle S)油轮展开港口国监督检查,旨在探究该船是否符合国际安全规范。芬兰交通与通信局 Traficom 同一天布声明称,其正在调查该油轮是否满足海事条约要求。当局表示,这一例行操作可能需要数日时间。
鹰S号所有者Caravella LLC FZ于12月30日向赫尔辛基地区法院申请释放该船,但于2025年1月3日被法院驳回。
1月6日,在波尔卡拉半岛附近的一次联合行动中,芬兰调查人员在 “在海床发现的拖痕的西端”找到了一个怀疑是“鹰S”的船锚。
五、2025年1月:瑞典拉脱维亚光缆遭破坏,散货船被扣押后释放
1月25日,拉脱维亚方面称,一条连接该国与瑞典的海底光缆遭受破坏,极有可能是由外部因素所致。事件发生后,北约迅速派遣巡逻舰赶赴事发海域,瑞典当局也即刻启动了针对蓄意破坏的调查工作。瑞典检察机关透露,瑞典安全局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已控制了一艘名为“Vezhen”的船舶。(相关阅读:又双叒被破坏,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2月初,瑞典检方对这起涉及海底光缆切断事件做出关键裁决,在经过评估后认定该事件为意外,而非蓄意破坏。涉事船只Vezhen获释。(相关阅读:认定海底光缆切断为意外,涉事船只获释)
信德海事安全 倪忠祥综合报道
09-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05-0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8 来源:蓝盾安检创新工作室
06-30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