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作为船舶在海上发生事故后救生的重要工具,承载着海难事故发生时最后的希望。
然而,
近年来有关船舶救生艇事故特别是有关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据挪威船东保陪协会( GARD) 近年来统计分析,在有关救生艇事故中,80%左右是由于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故障及人员误操作引起的。
为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降低有关救生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本期“安全正当时”通过对救生艇吊艇钩及承载释放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对船舶安全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供各航运公司和船舶参考。
一、吊放式救生艇
承载释放装置强制要求的背景
1980年
挪威附近北海埃科菲斯克油田遇到恶劣天气,其海上“亚力克山德- 基兰德”号( Alexander Kielland) 油井勘探工作平台的5个支撑脚中的1个被风浪打断,立即倾覆,平台上的123名工程技术人员丧生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事后调查发现,该石油勘探工作平台配备封闭式救生艇总共7 艘,每艘可以乘坐50个人,有4艘从石油工作平台吊放到海面,却无法脱离挂柱吊钩,结果造成已经成功进入救生艇的所有人员均难逃一劫。这场惨剧的发生促使挪威当局下令设计制造载人救生艇释放到海面的时候能够自动脱落的新型吊柱挂钩。
1983年
修订施行的《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三章规定:“1986 年7月1日以后建造的船舶必须一律配备能够让人员安全上下和自动收放的救生艇吊柱挂钩机械系统,即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但遗憾的是,无论实战还是演习,救生艇收放过程中仍然不时发生人员意外伤亡事故,至今尚未设计制造出满意的无故障救生艇收放吊柱挂钩机械系统。”
二、吊放式救生艇
释放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救生艇释放装置一般包括救生艇艏、艉吊艇钩、释放操作手柄、静水压力装置和连接钢丝绳等。救生艇的释放,可通过操作操舵位置附近的释放手柄来完成。为防止救生艇在未入水前,因艇员误操作而意外释放救生艇,造成人命伤亡,救生艇装有包括静水压力内锁装置的安全防脱钩系统(见图1)。
图1 救生艇释放程序
1 救生艇艏、艉吊艇钩
救生艇的艏、艉吊艇钩除设置方向相反外,其结构一致( 见图2) 。
图2 吊艇钩内、外部结构
2 吊艇钩的释放与回收
在释放救生艇时,拉动释放手柄,凸轮杆与艇钩固定器脱离,艇钩受救生艇的重力作用向后转动,救生艇脱离释放;在回收救生艇时,过程与放艇过程相反。在回收救生艇前,艇员要注意检查、确定复位杆是否完全复位。目前,在救生艇相关事故中,大部分都与复位杆的未完全复位有关( 见图3、图4) 。
图3 吊艇钩释放过程
图4 吊艇钩复位过程
3 救生艇承载与非承载释放操作
当救生艇被释放到海面后,海水向上推动静水压力内锁装置内部的浮体,浮体向上运动通过连杆打开放艇操纵杆的内锁杆,前后艇钩的脱钩即可如上文所述拉动释放手柄即可,这种艇入水后的释放操作为非承载释放。但是当船舶遇险、弃船,需要释放救生艇逃生时,可以想象大多数情况下海况比较恶劣,这时采用非承载方式释放救生艇就会非常危险,或者变成不可能。这时就需要采用承载释放方式来释放救生艇进行逃生。当救生艇被慢慢释放至接近海面时,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内锁杆,手操控救生艇静水压力内锁装置来释放救生艇。救生艇静水压力内锁装置及释放操纵杆单元( 见图5、图6) 。
图5 救生艇静水压力内锁装置
图6 救生艇释放操纵杆
三、吊放式救生艇
事故常见问题分析
1、救生艇释放与回收系统(LRRS)
LRRS 可以说是造成救生艇意外伤害罪魁祸首,特别是在承载释放时更是具备极大的风险性,尽管自从1986年承载钩就已经成为强制要求,但是众多的行业研究表明这个复杂的系统依然暴露出很多不足。研究表明,因为释放索较小的磨损或者调整不当引发意外释放使承载释放系统变的不可靠,这种意外释放绝大多数后果是致命的,系统要求严格的维护保养检查、复杂的操作以及复位要求,对于船员来讲是有难度的。
多年来频频发生的事故终于推动了IMO的行动,IMO决议MSC.320(89)修正了LSA规则,于2012年7月1日生效,本次修正对于救生艇释放系统的设计和测试给出了清晰严格的要求,此项要求具有追溯性,要求所有全封闭式救生艇自2014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干坞必须装备符合规则要求的承载释放钩。所有船舶的救生艇释放系统需要依据经修正的LSA规则进行评估,要求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取得证书以证明艇钩符合规则,或者艇钩经过改装符合规则要求(见图7、图8)。
图7 救生艇绞车底座紧固螺母严重锈蚀
图8 救生艇吊钩锈蚀
2、钢丝索破损
近期,因为吊装救生艇筏的钢丝索破损引发的事故有所增加。尽管钢丝索的维护要求进行了修改,但是钢丝索磨损或者错误使用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以前,吊艇钢丝索要求每隔30个月进行拆卸、掉头和重新安装,船舶可借此机会对钢丝索进行全面检查。现在,规则要求救生艇吊艇索必须不超过5年周期进行换新,并由岸基工程师进行年度检查维护。新规则下,岸基工程师开展年度检查维护存在实际困难,处于吊艇架上的钢丝以及卷在滚轮上的钢丝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一般情况下钢丝索被厚厚的油脂覆盖,很难辨认出破损、挤压变形、断裂、锈蚀等缺陷。同时,由于缺乏产品标识,岸基工程师无法将产品证书与船舶实际钢丝进行准确识别、匹配,以检查适用是否合规。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不符合制造商规格或未达到最低安全系数标准的,内芯锈蚀或股线磨损的钢丝缆仍在被继续使用(见图9、图10)。
图9 吊艇索及滑轮磨损锈蚀
图10 吊艇索断裂
另外,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吊艇索经常被一层PVC塑料套包裹,给钢丝索实际检查和验证带来困难。同时,塑料套管也会妨碍钢丝表面的水分蒸发,进而导致钢丝逐渐锈蚀。案例表明,已经发生了多起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在模拟释放和回收过程中坠落的事故,原因就是吊艇钢丝破损,因此,如对钢丝的性能存在不确定性时,应立即进行换新。
3、限位器故障
对于救生艇系统来讲,诸如限位器这样的触发开关错误的安装以及故障导致的事故都是十分严重的,一是救生艇限位器被油渍严重污染,二是船员依靠限位器来停止救生艇的回收。如果限位器一旦未被有效触发,停止回收失败,继续转动的绞车将产生足以拉断钢丝的力矩,后果将难以想象。正确的回收做法应该是在吊艇架即将到达限制位置前停止绞车,不应该单纯依赖限位装置停止提升。限位装置并不昂贵,过分损坏或者油漆过的装置应该及时换新,一般避免经过修理再次使用,建议船舶应该配备充分的限位装置配件,以备不时之需(见图11)。
图11 救生艇限位器卡死
4、绞车手摇曲柄
绞车手摇曲柄伤人事故极其普遍,后果轻微严重程度不等,亚马逊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提升艇架停止以后,最后的阶段需要人手动复位,有些情况下,手动复位要求先降低一点救生艇以便减少保护指针或者锁紧装置上的张力,以便移除,事故往往发生在手摇曲柄尚未移除同时绞车单元发生快速转动的情况下,巨大的力量可能伤害人员的头部或者下肢。
绞车手摇曲柄装置本身设计是有安全考虑的,当绞车马达启动时,手摇曲柄会自动脱开,但是发现一些船舶为了手动复位方便,对手摇曲柄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装,导致绞车触发启动时曲柄不能及时脱开。类似断开电源的原理,绞车滚轮被触发转动时,曲柄也应该及时脱开,否则就很可能发生危险。
5、错误的降落回收做法
提及在降落过程中错误的登乘方式,因为严格按着步骤那么花费的时间会比较久,降落锁具会很重且不容易控制,特别是干舷较高的船舶,完整的释放程序在练习中经常被船员忽视,在恶劣海况时,救生艇很难控制在理想位置,容易造成意外伤害,此外在降落过程中忽视统一的信号指挥也是致命的,因此鼓励良好的行为做法,才能避免意外事故(见图12)。
图12 一端吊艇钩意外脱开
6、救生艇艇机不能启动
救生艇艇机必须经常测试,即使仅仅每周启动运转3分钟以便符合日常维护检查要求。至于救生艇的结构完整性更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释放以后运输船员过程中,比如危险货物船舶装载的救生艇,还配备了水喷淋装置,可以将海水通过泵向艇的外部喷洒以便艇能够通过存在油火的海面,救生艇有两套独立的启动方式,每种方式都应该检查,此外轮机员经常疏忽对救生艇燃料的检查,错误的电路接线、以及排气管泄漏有毒烟雾等。确保救生艇启动符合船舶文件要求,此外任何异常的声音、气味、现象都应该引起重视,进一步估计是否影响到艇的性能,小的异常很可能引起艇不能启动,影响操纵、逃离危险等。
四、吊放式救生艇
安全操作建议与事故预防
海上逃生关乎船员生命安全,如何才能保障作为船员生命之舟的救生艇顺利放到海面?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01 加强救生艇设备维护保养
航运公司及其船舶应严格按照“SOLAS 公约”,“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等相关国际国内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救生艇、降落与回收装置、承载释放装置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在日常检查维护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改正;对救生艇配件的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救生艇生产厂商的说明,购买使用经安全检测的原厂件、合格件;另外,在对吊钩系统进行任何维护保养工作前,必须使用牢固的悬挂索,将救生艇系在吊架臂上。
02 船员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熟练掌握救生艇释放和操作知识
①航运公司应加强与救生艇制造商的沟通与联系,组织技术人员入厂接受救生艇释放回收装置、艇钩结构等知识的培训,继而对船队高级船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更新培训。新船员上船后,应尽快了解、掌握所在船舶救生艇及释放系统的类型、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不熟悉的设备,要及时向高级船员或者老船员请教,善于使用船上救生设备安全培训资料和救生艇说明书。
②船上应备有本船救生艇承载释放系统的使用说明书及安全培训手册,负责操艇的船员应接受过本船放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不允许其他任何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救生艇承载释放系统;另外在救生艇内的释放控制手柄旁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操作注意须知,提醒船员安全放艇的注意事项。
03 加强救生应急演练,提高船员实际操作能力
应急演习是船舶在遇到真正紧急事故时,船员迅速集合,成功释放救生艇进行逃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有新船员上船后,船长要及时对其进行救生艇安全知识的培训,按照规定和时间间隔进行释放救生艇弃船演习。演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故来进行。船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只有通过演习,才能熟练地掌握释放操纵救生艇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才能在真正发生紧急情况时临危不乱,安全地放艇逃生。
另外,建议在放艇演习时,尽量安排艇员通过登乘梯或其他小艇进入已释放至水面的救生艇;在回收救生艇时,应尽量减少在艇内的船员人数,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发生率,保证船员的人身安全。
主讲人:吴文正
编辑:天津东疆海事局 沈家强
审核:郭伟斌、李大泽
09-18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12-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11 来源:曹玉墀 马麟 世界海运
01-08 来源:蓝盾安检创新工作室
07-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1-20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