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跨越“碳门槛”贡献“中国方案”
“欧盟航运碳税燃料政策解析及应对”研讨会在沪举行
2025年1月10日,由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中国船东协会、上海海事大学和《中国远洋海运》杂志联合主办的 “欧盟航运碳税燃料政策解析及应对”研讨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上海远洋宾馆举行。
会上,200余位来自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航运、港口、造船、金融、保险、船级社、燃料供给、船舶管理、科研院校、咨询公司等航运产业链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研讨会主题“为跨越‘碳门槛’贡献‘中国方案’”进行深入交流,为积极应对欧盟航运碳税燃料新规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共同探寻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新动能、新路径,为相关合规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全球海运脱碳探讨真正公平、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BIMCO呼吁全产业链协同应对挑战
随着2023年6月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将航运业纳入立法正式生效后,2025年航运企业迎来真正缴纳“碳税”的时点。与此同时,《欧盟海运燃料条例》也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面对行业挑战,BIMCO秘书长兼CEO David Loosley指出,当前国际航运界面临的脱碳难题,不仅仅表现在国际规范和区域规范的不协调,也反映在绿色替代燃料的定义和标准缺乏统一。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组织,我们呼吁上下游全产业链加强协同,在现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速推进可执行可持续的稳定性解决方案,从而逐步实现全行业的绿色转型。
中远海运的绿色转型之路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表示,中远海运集团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自主有序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他分享了集团在几个关键领域的主要举措:
●船队建设:在2024年,集团的新造船订单和新增运力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的比例超过30%。其中包括投资建造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和油轮,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也开始批量交付。
●硬件设施:2024年11月14日,集团在秘鲁建成了南美最大、最现代化的绿色智慧枢纽港——秘鲁钱凯港。
●转型金融:集团成功完成了我国航运业首单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挂钩的银团贷款,标志着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ESG领域的创新合作。
●清洁燃料:与上港集团等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推动绿色甲醇的生产、运输、加注与认证,开展全产业链合作。
●国际法规: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提案,致力于推动全球航运行业绿色转型。同时,与BIMCO合作,完善油轮航次租船标准合同,并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运输相关条款和重吊船标准合同。
随后,张勇从高质量推动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分享了四点建议:一是聚焦责任投资,着力做大低碳增量;二是聚焦转型金融,着力盘活高碳存量;三是聚焦技术升级,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四是聚焦激励兼容,着力提高全球效率。
张勇认为,从政策最优解上看,实现全球减碳目标必须坚持法经济学分析这个方法论。要按照 “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科学评估各方减排政策的有效性。特别是通过征税等强制性路径变迁,在大尺度、高强度更新配置生产资料、社会资源过程中,如何平衡获利者和受损者之间的矛盾是绕不开、躲不过的现实问题,只有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和各国规制耦合,社会总体收益大于损失并能实现补偿,才能确保全球、区域、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可持续的。
主题演讲
随后各位专家代表发表主题演讲。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冠玉就绿色开放合作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发表讲话;BIMCO副秘书长兼合同部负责人Ms. Stinne Taiger Ivø从合同条款角度分享了应对欧盟碳税及燃料条例挑战的策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副董事Christian Romig探讨了航运物流业如何应对欧盟碳税壁垒的思考与建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阐述了“双碳”目标下国际航运业发展的新思路;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则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这一系列演讲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洞见与实践经验,共同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利用技术创新和灵活履约机制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的演讲梳理了国际气候变化相关的法案以及航运业脱碳的法案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航运业脱碳法规的影响和利弊,从技术减排和替代履约方式两大方面针对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提出建议,为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指出,国际航运业正面临严格的减排目标,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各国政策的推动,特别是IMO和欧盟的减排措施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然而,目前低碳燃料和技术尚不成熟,相关设施投资高昂,全球绿色燃料供应不足,短期内可能增加航运企业的负担。朱院长强调,航运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灵活合规的履约机制,如碳交易等方式实现减排目标,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此外,建议中国加强碳排放治理体系建设,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探索碳市场,提升碳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快航运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最终实现“双碳”目标,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碳市场将持续扩展,并纳入更多行业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讲话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碳市场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强调碳市场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正在为全球绿色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发挥关键作用。他指出,欧盟碳市场的发展历程为全球碳市场提供了重要借鉴,尤其在覆盖范围、总量控制、配额拍卖比例、数据准确性和履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经验。梅董事长还谈到,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05年开始参与国际碳市场,经过CDM阶段和区域碳交易试点,最终在2021年启动全国性的碳市场,涵盖高耗能行业如电力、钢铁、水泥等。
在未来,梅董事长认为中国碳市场将持续扩展,计划逐步纳入更多行业,尤其是在钢铁、电解铝等高排放行业。通过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的结合,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并通过价格机制调动市场积极性。此外,随着国际碳关税和全球碳定价体系的推进,中国的碳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他还特别提到,航运行业作为高排放领域,应积极加强排放管理和碳资产管理,配合碳市场的发展。最后,梅董事长引用了硅谷的名言,强调碳市场的影响力将逐步显现,国际化和市场化将是其长期发展的关键。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中国碳市场有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签约仪式
随后进行了两项签约仪式,中国船燃、中石化中海燃供总经理秦岭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欧盟航运碳税燃料政策对航运业带来了技术升级、燃料转换和运营成本增加的挑战,但也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机遇。他强调,中国船燃积极响应国际海事组织的碳减排战略,推动绿色船舶燃料加注能力建设,主导制定船用甲醇燃料标准,研发甲醇加注技术,规划清洁能源船型,并与合作伙伴携手打造绿色甲醇供应链。他表示,今天签署的两项合作备忘录是深化产业链协作、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也将推动全球航运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他呼吁航运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碳排放挑战,最终实现绿色航运的美好未来。
会上,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与全球最大甲醇生产商梅赛尼斯公司签署了备忘录(MOU),同时,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还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电蒙东能源有限公司及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绿色燃料合作备忘录。行业头部企业强强联合,共同促进绿色甲醇燃料在船舶燃料供应市场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对于应对欧盟航运碳税燃料政策,促进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欧盟航运碳税和燃料合规要求的升级,航运业权威专家从航运企业如何跨越“碳门槛”、如何应对管理与商业合同的新挑战、产业链如何协同发展等多维度献计,贡献“中国方案”。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4-03 来源: China PSC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