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阅读:
01 LNG在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中超越甲醇,创历史新高
虽然今年上半年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以甲醇为主,但从夏季开始液化天然气(LNG)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赫伯罗特等行业巨头都下了大笔订单,绝大多数燃料选择都是LNG。
根据 DNV AFI平台的数据,截至11月底,液化天然气燃料选择在2024年迄今为止的所有订单中占有最大份额,共计252艘,而甲醇燃料船舶订单为162艘。
马士基重回LNG赛道似乎对市场再次产生巨大震撼,并造成持续的话题讨论。早在5月份,市场便传言马士基将重新选择LNG燃料船,在此之前,马士基一直以LNG的反对者与甲醇燃料的引领者作为航运业重要形象标签。一直到8月份,马士基公布其二季度财务业绩时,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才正式证实了这些信息,并在12月份公布了 20艘LNG燃料集装箱船的建造计划,作为 80万TEU船队更新计划的一部分。
DNV Maritime 全球脱碳总监 Jason Stefanatos 解释道,市场动态和观念在从甲醇到液化天然气订单的转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指出,由于甲醇在现货市场上并不普及,因此想要将其用作船用燃料的公司通常必须签订承购协议。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行业中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受到了一些绿色甲醇生产设施实际上并未实现的事实的影响,而一些行业大公司的大订单也定下了基调,”斯特凡纳托斯说。“不过,在很多情况下,甲醇作为燃料是一个强大而积极的商业案例。”
“我认为2024年发生的事情是,许多大型船东和班轮运营商意识到,他们所走的一些道路并不会真正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行业联盟 SEA-LNG 主席 Peter Keller 评论道。“他们不切实际。他们不切实际。因此,需要做出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了液化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路径。”
尽管强调预测总是不确定的,但Stefanatos预计,除非该行业经历重大破坏性事件,否则液化天然气和甲醇的当前订单水平将持续到 2025 年。“我们看到订单源源不断,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他说,并补充说,由于船东希望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灵活性,替代燃料的选择可能会保持多样化。
参考阅读:
《SEA-LNG :LNG燃料船占全球船队总载重吨位的6%》
02 新造和改装的甲醇燃料船舶陆续投入运营
2024年1月,全球第一艘大型甲醇集装箱船“Ane Maersk”轮在现代重工造船厂举行的仪式上被命名,这条船以其开创性的引领成就必定将载入航运史册。
在整个一年间,马士基陆续交付了同系列甲醇燃料大型集装箱船共7艘:
1) “Ane Maersk ”轮于1月26日在韩国蔚山HD现代重工造船厂交付命名;
2) “Astrid Maersk ”轮4月4日在日本横滨命名;
3) “Antonia Maersk ”轮于8月9日在丹麦奥胡斯港命名;
4) “Alette Maersk ”轮于8月27日在美国洛杉矶港举行命名仪式。
5) “Alexandra Maersk ”轮于10月9日在英国费力克斯托港举办命名仪式。
6) “A.P. Moller”轮与11月28日在新加坡举办了命名仪式。
(另有一艘交付后未举办命名仪式)
今年有更多以甲醇为燃料的新建船舶开始运营,其中包括欧洲 X-Press Feeders 的 1,250 TEU 船舶,以及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第一艘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的拖轮。
X-Press Feeders在2021年订造的最早的一批甲醇燃料支线集装箱船巨大多数完成了交付。在7月份,该公司宣布启动了欧洲首个以绿色甲醇为动力的定期支线航线网络,包括两条主要航线:1. 绿色芬兰X-PRESS (GFX)航线;波罗的海特快专线X-PRESS (GBX)航线。
在中国, 首艘10850吨级的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顺利下水,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在10月份为该船完成了交船命名仪式。
除此此外,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MI)首席执行官Greg Dolan强调说,“船东还通过改造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技术的项目,继续在减少现有船队的排放方面取得进展。”
11 月份,经过 88 天的改装,“Maersk Halifax”轮成为第一艘改装成可使用甲醇运行的双燃料船的大型集装箱船, 完工交船盛典在舟山亚泰隆重举行。
多兰指出,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也在推行一项计划,将旗下多艘集装箱船升级为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并将于10月份推出首艘甲醇改装船。
多兰表示:“随着甲醇动力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船东投资长期燃料选择,我们还预计现有船舶的改装量将会增加。”
参考阅读:
03 氨燃料试点加注完成
悬挂新加坡国旗的氨燃料 平台供应船船 Fortescue Green Pioneer率先使用氨作为船用燃料,于2024年3月在新加坡港完成了全球首次氨燃料加注。两个月后, Fortescue和新加坡MPA宣布在这艘75米长的船舶上进行了推进和机动性试验并取得成功。
继新加坡之后,日本完成了对其氨燃料拖轮的改造。7月17日,日本航运公司 日本邮船(NYK)宣布对其拥有的一艘氨燃料拖轮(“A-Tug”)完成了氨燃料加注。此次氨燃料加注是在日本横滨港本牧码头通过“卡车-船”的方式完成的。燃料供应商为日本能源公司JERA Co., Inc.,由Resonac Corporation在其川崎工厂生产,部分 燃料原料为可再生塑料。
中国的氨燃料 加注稍晚赶上,12月24日,中石化中海燃供所属辽宁燃供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为其新造5500HP氨动力拖轮“远拖一”成功加注船用氨燃料。
然而,以上所有船舶的氨燃料加注都通过陆上设备对船舶加注,仅作为示范项目,作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特征,“船-船”加注依然是船舶替代燃料成熟应用的重要标志。
7月1日,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商托克集团(Trafigura)宣布完成其首次船对船 (STS) 氨转运。此次转运于上周在直布罗陀海峡休达港附近的国际水域进行。 9 月 14 日, 由全球海事脱碳中心(GCMD)牵头的产业联盟在澳大利亚丹皮尔港内的锚地也成功进行了船对船氨转运。参与转运的船舶为商船三井的Green Pioneer轮和Navigator Gas的Navigator Global轮,氨燃料为Yara Clean Ammonia提供。
这一系列实验为日后氨燃料实现真正的船对船加注提供了经验基础。
然而,对于氨燃料的船舶主机的信息确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MAN ES的氨燃料主机研发进程似乎比原计划延迟了数月,早在2023年年底, MAN便开启了对氨燃料发动机的单缸测试,直到近期才进入全面测试阶段,依然要持续到 2025年中期。WinGD同样将研发重心放在了氨燃料主机上, 对于WinGD来说,第一艘船仍然是Exmar新造的氨气运输船。该发动机将于2025年3月进行车间测试。氨燃料主机的交付速度是未来2-3年氨燃料船舶的核心瓶颈,但是对于更大规模的订单,各方的预测观点都存在巨大差异。
今年,船用氨燃料在设计、培训和加油方面的新指南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SGMF 发布了第一份氨和甲醇加油指南10 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安全委员会 (MSC 108) 于 12 月批准了有关氨燃料船舶安全的临时指南。
参考阅读:
04 航运巨头达成甲醇承购协议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MI)首席执行官Greg Dolan指出,今年各大航运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确保绿色甲醇的供应,为其不断增长的双燃料船队提供燃料。
除了2023年宣布与金风科技达成的协议外,马士基还与中国 隆基绿能签署了一项承购协议。此次甲醇燃料全部为生物甲醇,生产项目位于中国中部的 河南省许昌市。
11月,金风科技集团旗下的金风绿能化工再次宣布与赫伯罗特 签署了每年25万吨的绿色甲醇长期合同。据介绍,这些绿色甲醇 将由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第二工厂供货。该工厂将紧邻其为马士基供应的兴安盟绿甲醇第一工厂建设,两座工厂互为姊妹厂。
今年11月,中远海运集团与泰国企业正大集团和美国贸易商Freepoint Commodities合作建设绿色甲醇生产设施。当然,中远海运国际香港与吉电股份及上港能源合资成立的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在吉林四平的 20万吨级生物甲醇生产项目依然在有序开展,预计将会在明年看到更多成果进展。
由全球甲醇航运协会和芬兰GENA Solutions管理的数据库记录了截至2024年 10 月已宣布的180多个可再生和低碳甲醇项目,到2030年总潜在产能将达到 3860万公吨。
Greg Dolan强调说:“中国占据全球生物甲醇和电制甲醇项目管道的一半,根据目前的项目时间表,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成为可再生甲醇的主要供应国。”
就在中国的绿色甲醇生产项目在疯狂扩张的时候,欧洲生产商似乎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麻烦, 8月,丹麦能源公司 Ørsted 因需求不足而放弃了为航运业生产电子甲醇的项目。
对此, 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Jens Eskelund)在9月份在北京召开 的 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上表示,“相比于2023年的能源价格,今年,我们从中国生产商得到的能源报价已经显著降低。”他指出,能源价格降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在规模化和工业化方面表现较好;第二,中国拥有一些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生产商。例如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面板等等技术。“因此,我们与中国合作,完全有可能具备为欧洲提供价格经济的燃料的能力。”
参考阅读:
05 风力推进系统供应商扩大生产规模
国际风船协会 (IWSA) 秘书长Gavin Allwright表示,2024 年对于风力推进技术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年”。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从单船订单转向全船队合同。例如,MOL于5 月宣布将在 7 艘船上安装风力推进系统,Union Maritime 于 3 月决定在 34 艘新船中部署 BAR 的 WindWings 技术,并于 6 月在 4 艘成品油船上部署 Norsepower的Rotor Sails旋筒风帆,而在11月份,马士基油轮则签署了一项合同,为 5 艘船配备 bound4blue 的 eSAIL。
Allwright 指出,许多航运公司都愿意建造“试验船”,“但一旦公司开始说‘你知道吗,我们已经超越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想快速下达多艘船舶的商业订单’,这确实表明先行者、早期采用者之间的转变。这将建立市场信心。”
他补充说,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些风力推进系统供应商已经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今年,Norsepower 在中国盐城大丰开设了一家新工厂,BAR Technologies 也达成协议在中国生产其系统,此外 Anemoi 也在中国拥有一条生产线。
Allwright 预计,到 2025 年,这将有助于削减成本和交货时间。“这些投资可以立即开始降低成本,然后你就进入了规模经济周期,即积极的发展循环,成本下降,产量上升,交货时间缩短,并且有一个完整的开发学习曲线,”他解释说。
参考阅读:
06 EU ETS到来,航运碳管理新业务展开
1月31日,欧盟官方公报正式发布了航运公司和管理机构分配的清单(也称 AA 清单)。至此,航运公司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正式的准备工作拉开帷幕。
航运公司纷纷寻求方法开设 海事运营方持有账户(MOHA),而服务商也迎来市场开拓的重要时期。
与此同时,欧盟海运燃料条例(FuelEU Maritime)也即将到来,船管公司依照船级社提供的模板有序的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然而对于这个法规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多数航运公司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各种类型的服务商开始尝试FuelEU Mairtime的商业模式, FuelEU Mairtim的合规联营池(pooling)开始出现。
参考阅读:
07 纯电动集装箱船到来,电化长江时代到来
全球最大江海直达纯电动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轮在去年年度前完成交付,并在202年进入常态化运营状态。该轮固定往返于南京—南通—洋山港航线,该条“绿色航线”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营,助力江海联运船舶低碳环保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1月9日,江苏省镇江船厂码头,南京港集团4000马力纯电池动力推进全回转拖船“宁港电拖1”交船启航,这是长江流域第一艘纯电池动力推进全回转拖船。
11月5日,宁波远洋2艘740标箱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点火开工仪式在江西江新造船厂圆满举行,全球最大、全国首批纯电动海船正式开始建造。
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梳理统计,截至2024年6月,我国已建、在建纯电池动力船舶达440余艘,以客运船舶为主,在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多地,陆续已投入运营多条电动水上巴士线路(客船或观光船),为绿色港口和城市交通一体化做出了示范。但纯电动货运船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20余艘,主要分布在内湖、内河、岛屿以及近海港口等。
与此同时,加坡港务(MPA)正在测试多艘电动港口船舶,包括电动拖船和电动驳船,用于港口物流和靠泊操作。此外,新加坡也在推进电动观光船,支持新加坡港口实现碳中和目标。新加坡政府设立绿色基金,用于资助电动船项目和港口基础设施改造,港口当局还计划为采用零排放船舶的运营商提供靠泊费减免,促进电动船和氢燃料船在港口的广泛使用,计划到2030年实现港口零碳运营。
参考阅读:
08 船用甲醇燃料供应链建设加快推进
与甲醇燃料船舶订单和生产项目迅速发展相对应,甲醇船燃供应链建设的步伐也在迅速推进。
3月份,抢占绿色航运新风口,上海临港新片区率先推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和港口企业、绿色新能源生产制备企业、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企业、碳足迹监测和碳交易机构、产业基金等共同组成,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绿色航运促进大会上,国电投未来能源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两个绿色新能源生产制备 项目签约落户临港。
4月26日,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联盟在辽宁省大连市正式成立,东北三省一区产供链企业共同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一平台”绿色船燃供应链体系,有力整合绿色燃料有关生产制造、港口航运、物流仓储、燃料加注、质量认证、船舶修造等领域资源,加快促进辽宁省绿色船燃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抢占东北亚绿色船燃产供链发展先机。
与此同时,宁波、天津等港口城市都在准备从仓储、转运、加注等方面为未来的甲醇燃料时代做准备。
韩国举全国之力全力支持釜山港、蔚山港等打造绿色船燃供应中心,香港也首次在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 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8月30日,由大连西中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大连投资有限公司及大连蒙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万吨级绿色甲醇等液体化学品泊位、绿氨等液化烃泊位及配套公辅设施工程在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正式开工,标志着面向东北亚的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氢基能源中心建设全面展开。
而在11月份,中远海运大连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大连中远海运能源供应链有限公司”,下大力度打造氢基绿色能源综合物流业务。
参考阅读:
《200多家参加!绿色航运产业全要素齐聚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成立》
《全球首个船用甲醇燃料交易平台、国内首个绿色甲醇培训认证机构落户临港》
《选定上海漕泾和天津临港,孚宝和Green Marine推动甲醇船燃的仓储建设》
《韩国蔚山港抢占绿色船燃供应链中心,打造48万方甲醇储罐!》
《荷兰皇家孚宝与天津代表团签署合作,开发船用绿色甲醇燃料加注》
09 MEPC 82的分歧与共识
9月30日-10月4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2届会议(MEPC 82)在英国伦敦召开。继前一周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会间工作组第16次会议(ISWG-GHG 16),连续两周的辩论为各种声音和观点的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这本届会议,那只能是“共识”(Convergence)与“分歧”(Divergence)。
但在IMO的规则下,“共识”就是取得进展最直观的体现。“ 共识”意味着到明年春季的MEPC 83会议上,IMO的所有176个成员国都需要就一个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这不是投票,多数人获胜。这是所有人都需要同意的共识。
目前来看,会议取得的“最大”共识便是通过了 一份单一的草案工作文件草案,包含目前所有MARPOL公约修正案草案的提案,作为后期谈判的基础。
当然现有的分歧完全不能被忽视。这将是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内艰难谈判的主旋律。目前主要有5份提案仍在谈判桌上:
1、“ 国际海事可持续燃料与基金(IMSF&F)方案”:由中国联合挪威、巴西、阿根廷、南非、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拉圭厄瓜多尔和安哥拉共同提交,主张制定强制性的船用燃料温室气体强度要求,允许使用联合池、储存等方式灵活履约,并对无法满足燃料标准导致的超额温室气体排放收费,所得收益用于奖励符合条件的零/近零燃料、技术与能源,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海运脱碳研发部署提供支持,尽可能降低脱碳成本和实施负担,同时确保市场竞争公平和公平公正转型。
2、日本将其“收费返还”(Feebate)机制与欧盟27国提出的燃料标准(GFS)合并,形成 “GFS+GHG税/费”机制,除了燃料标准和灵活履约机制外,还主张对所有GHG排放征收收费,初始价格建议为100$/tCO2e。
3、国际班轮航运公司(如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的代表:世界航运理事会(WSC)提出的 绿色平衡机制(Green Balance Mechanism)。
4、联合国“弱势群体”—— 小岛屿国家的方案:裴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帕劳、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和瓦努阿图,支持建立燃料标准,但反对引入任何灵活机制,同时主张对所有GHG排放征收高额GHG税,起步价格为150$/tCO2e。
5、同样代表部分行业声音的 国际航运公会(ICS)与两大头部船旗国:利比里亚和巴哈马。
而根据航运脱碳咨询公司UMAS 的总结,现有只有三个主要的选项:单独的灵活性机制,不对温室气体征税/统一定价;“收费返还”机制(与温室气体征税/统一定价相关);以及“收费返还”机制与灵活性机制相结合。
伦敦大学学院能源研究所博士生 Marie Fricaudet 表示:“收入分配问题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目前,人们强烈支持支持低碳技术,但这种收入是否以及如何能够解决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并确保公平公正的转型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人们对中期措施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广泛关注为这场辩论带来了新的亮点,对关键粮食安全进口的影响现在已成为制定公平公正转型框架的核心问题。”
“一切都仍在桌面上”,此前所有的争议问题在此次会议上都没有实质性的解决。UMAS的Tristan Smith介绍说:“会议的进展并没有‘爆发 ’,它相对和谐和富有成效,进步的选择获得了动力和完善。因此,请对此次会议的报道持保留态度——谈判者总是将妥协和决策留到最后一刻。 ”
参考阅读:
10 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交通运输部网站6月7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十三部门近日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8 年, 船舶运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 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老旧机车淘汰更新、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标准提升七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和北斗终端应用, 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有序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其中 多处涉及船舶行业,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行动方案》提出, 实施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行动。
一是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支持内河客船10 年、货船15 年以及沿海客船15 年、货船20 年船龄以上 老旧船舶加快报废更新。加强船舶燃油质量监管,健全船舶大气污染物监视监测体系,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监测监管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 现有燃油动力船舶退出机制。 二是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发展。加快 液化天然气(LNG)、醇、氢、氨等燃料动力船型研发,强化 高性能LNG、大功率醇燃料发动机、 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动力电池等关键共性、前沿引领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能源船舶装备供给能力。支持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支持 绿醇、绿氨等燃料动力国际航行船舶发展,推动 LNG、生物柴油动力船舶在具备条件的沿海、内河航线应用,支持 纯电池动力在中小型、短距离内河船舶试点应用,支持船舶探索开展 箱式电源等可移动设备换装模式试点应用,逐步扩大绿电、 LNG 、生物柴油、绿醇等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完善 客运船舶重大改建政策,实施新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等激励措施,保障电力、 LNG 、生物柴油、绿醇等能源供应能力。鼓励探索建立区域性船舶全面新能源化先行示范区。 三是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支持 LNG 、生物柴油、绿醇等加注及充(换)电供应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加油(气)网点、水上服务区更新提升配套设施综合服务水平,探索建设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 加快构建便捷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新能源加注作业及动力系统、储运与加注系统等关键船舶配套系统设备的风险评估。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强化营运车船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提升营运货车、营运船舶等载运工具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加快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碳排放强度等标准制修订,加快研究营运船舶充换电设施及生物柴油、甲醇燃料加注作业标准。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新能源船舶及关键设备和质量技术标准,实施绿色智能船舶标准化引领工程。《行动方案》提出 制定配套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健全金融保险支持、加强创新支撑,从四方面强化政策支持。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4-03 来源: China PSC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