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上脱碳中心(GCMD)发布《如何应对航运中的氨泄漏》报告,旨在向各方介绍氨在航行中泄漏的危险。
当液化氨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什么?
液化氨(-33°C)一旦泄漏,会迅速扩散,导致周围气体快速膨胀,产生冷却效应,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形成浓密、可见的氨云。部分氨可能会与大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铵(NH₄OH)。
影响氨扩散的气象因素包括:
1. 温度:
(1)氨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为-33℃,温度高于氨的沸点时,液态氨会发生升华;
(2)通常,低温氨的蒸气会停留在水平面附近,其可能会增加人体接触氨的风险。
(3)温度越高氨挥发越快,在空气中扩散越快。这种扩散会增加氨蒸气与其他大气污染物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形成二次污染物,如PM2.5。
2. 湿度:
(1)在干燥环境下,泄漏的氨以气态形式存在,可能会增加接触者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2)在高湿度环境下,泄漏的氨可能会形成氨气溶胶,造成空气污染。
3.风速:
(1)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泄漏的氨会在释放区域以气态形式积聚,增加人员的接触风险。
(2)在强风环境中,氨会被迅速吹散至大片区域,虽然局部氨浓度得到降低,但可能对更广泛的区域造成污染影响。
当液化氨与水接触时会发生什么?
液化氨(-33°C)与水接触会形成氢氧化铵(NH₄OH)。氢氧化铵可溶于水,比水轻,泄漏后,会先浮在水面上,再慢慢扩散至水中。但如果氢氧化铵在水中的浓度小于等于30%,则是无色的,很难通过目测判断其是否存在泄漏,以及泄漏量。
影响氨在水中溶解的因素包括:
(1)氨汽化的速度和程度;
(2)氨水溶解产生的热量;
(3)氢氧化铵与海水中杂质的反应;
(4)氢氧化铵在特定海温下的溶解度。
氨的危害等级
全球海上脱碳中心(GCMD)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相关规定,按照氨在不同的急性接触水平 (AEGL) 下会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情况,将其分为如下三个等级,旨在辅助各方划定适当的关注区和泄漏场地禁区。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11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