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温室气体 (GHG) 排放需要各行动者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已成为常识。这适用于整个经济产业的脱碳行动,同样也包括海事/航运业。在这一领域,肯定需要更广泛的一致性,因为一个价值链中的脱碳取决于其他价值链的发展。例如,绿色船舶需要绿色钢材,清洁船舶运营需要替代燃料。所需的协作/协调最好通过“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s)来实现,作为论坛、联盟、同盟等的一部分。最近,在海运业和脱碳生态系统中出现了具有不同目标的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但是,正如报告《航运脱碳:全员参与》( Decarbonising Shipping: All Hands On Deck)所讲,到目前为止,对所需合作伙伴关系的类型、组合和行为方面的关注较少。
本文概述了对脱碳伙伴关系进行分类和定位的框架。该框架在多个相互关联的部门同时应用可以确保脱碳的整体方法,因为这种框架可以确保协调发展,实现的一致性避免了脱碳投入因素或脱碳资产的短缺或供应过剩。我们调查了海洋脱碳生态系统中或不同行业相互关联的价值链集群中存在或不存在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以及原因。这可以帮助公司更清醒地决定加入哪些合作伙伴关系,何时加入,以及由此产生的要求和收益。
虽然我们发现(脱碳)伙伴关系没有自然的进化路径,但有自然的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曲线使参与者能够逐步扩展他们在知识建设和伙伴关系管理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并从更自然/更容易建立影响有限的伙伴关系转变为更有有效但也更复杂而严格的伙伴关系。最自然的脱碳伙伴关系来自现有的业务关系,而最复杂的是跨越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团体。
根据我们对伙伴关系的描述/分类,本文还呼吁更广泛的脱碳生态系统中的公司和其他参与者以更系统的方式建立和/或加入脱碳伙伴关系。
相互关联的价值链是关注的焦点
价值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业务流程和模型,可将产品或服务从构想变为现实。理想情况下,链条上的每一步都会增加其的特定价值。负面环境影响,例如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社会方面,应该是价值链商业模式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
有效的脱碳需要覆盖相关价值链 (VC) 的整个生态系统,以确保将所有相关的脱碳促成因素和推动它们的参与者纳入其中。促成因素分布在关键VC的集群中。风险投资不仅提供经济价值,还提供社会和环境价值。环境价值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避免损害,例如避免有害排放;限制负面影响,例如燃油泄露;或通过重新造林等措施修复部分环境,或禁止经济活动进入海洋负担过重的部分。
因此,考虑环境影响的价值链方法有助于我们推动整个经济的脱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垂直、水平或对角线),关注不同的价值链(公司、行业或生态系统),满足不同的脱碳要求。由于VC是相互依存的,因此要实现尽可能低的排放水平,需要在整个相关生态系统中协调清洁投入因素和脱碳资产的供需。
可以借助参与脱碳航运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关键海事风险投资来解释这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三个链分别是船用燃料价值链、造船价值链和海上运营价值链。对替代燃料和清洁船舶的需求是由运营价值链驱动的。因此,替代船用燃料 VC 的设置方式需要为配备替代燃料发动机的船舶提供足够的燃料。各种价值链还需要货物或数据的运输,这也需要在容量方面保持一致,此外,这是一项需要纳入温室气体排放足迹计算和消除的活动。因此,有必要同时开发这三个价值链,以避免船舶、发动机和燃料的短缺或供应过剩,或运输能力的瓶颈。这一切都需要运营不同风险投资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协调,并且只能通过协作和伙伴关系来实现。
不同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
协作可以是“垂直”的、“水平”的或“对角线形式”的。每种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都可以专注于VC的三个领域:公司、行业和生态系统。最近,我们观察到脱碳领域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激增。这一趋势包括海事/航运业。
在下面的矩阵(图1)中,不同的合作形式按照两个维度进行了排列:一是合作的形式(纵向、横向和对角),二是合作的重点(公司、行业和生态系统)
图 1:航运脱碳伙伴关系矩阵(定义)
纵向合作伙伴关系是沿着价值链建立的,下游或上游或两者兼而有之。它们通常由链条中一个更强大的参与者驱动,例如,上游与能源公司相连接,以确保有足够的非化石能源供应,下游与使用消耗能源的服务的客户相连接。这种垂直合作伙伴关系将合作伙伴的价值链放在焦点上,可以导致垂直整合,例如,航运公司收购能源供应商或建立自己的燃料生产。AP Moller-Maersk 与可再生能源公司 Ørsted就生产零排放海洋燃料的能力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是航运业专注于公司价值链脱碳的一个垂直合作伙伴关系的例子。
具有共同目标的竞争对手之间建立起来的称为横向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提高资产生产力以降低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以行业为重点的横向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例子是Tankers International VLCC Pool,它将竞争对手聚集在一个油轮资源的联合池中。
对角伙伴关系跨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既包括横向也包括纵向,并经常包括其他参与者,如国际或政府间组织。但我们发现这些参与者也存在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伙伴关系中,因为他们通常更容易发起多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因为他们通过公正的方法和适当的治理来灌输信任。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建立的全球海事论坛与“零排放联盟”是专注于航运业的对角伙伴关系的一个例子。“可行使命伙伴关系”(Mission Possible Partnership, MPP)这是一个以能源转型委员会、RMI、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 和世界经济论坛为四个核心合作伙伴,在七个行业部门引发净零转型的联盟,是以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对角伙伴关系的一个例子。重点行业是铝、化学品、混凝土/水泥、钢铁、航空、卡车运输和航运。生态系统层面的伙伴关系可以包括一个以上代表不同行业的中立伙伴。
每种类型的伙伴关系都在应对经济脱碳挑战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像 MPP 涵盖的世界上排放量最高和最难减排的行业。
互补伙伴关系的出现
由于每个伙伴关系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知识和伙伴关系管理能力,因此其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可能的出现。在每种情况下需要处理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各种不同伙伴关系的重点和形式,如我们上面的矩阵所示(图 1)。复杂性从公司到行业再到生态系统,从垂直到横向再到对角伙伴关系。监管、市场或人口施加的压力以及战略重点也会影响伙伴关系出现的顺序。同时,反垄断和竞争问题可能会干扰,尤其是使横向合作更加困难。
代表更容易协作起点的垂直伙伴关系可以演变为行业或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或引发发展,推动公司、行业或生态系统层面的其他垂直伙伴关系。专注于公司风险投资的垂直脱碳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蓬勃发展(垂直/公司(A1))。
在行业和生态系统层面(垂直/行业(A2)和垂直/生态系统(A3))进行协作需要有意愿和能力开发更广泛的知识库和更复杂的编排/关系管理能力。
当中立的合作伙伴参与时,可能是实现跨相关风险投资和不同行业协调一致的唯一途径的对角合作伙伴关系更有可能出现。我们观察到这一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关注行业(对角线/行业(C2))以及生态系统层面(对角线/生态系统(C3))。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生活和运行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世界中,这需要大规模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以避免系统故障并推动系统变革。
由于竞争和反垄断问题,公司、行业和生态系统层面(B1/B2/B3)的横向合作通常最难实现,但它们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满足共同基础设施和标准等紧迫要求。一个伟大的想法或更广泛的愿景可以帮助克服前面提到的问题。
下面的图 2 基于图 1 中的矩阵,显示了在航运和经济领域建立互补伙伴关系的当前趋势。如上所述,它还表明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复杂性和自然学习途径的演变。
图 2:当前出现的伙伴关系和伙伴关系发展路线(示例)
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他例子还有达飞轮船船对船液化天然气加注项目,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地中海液化天然气枢纽(垂直/工业(A2))、全球海上脱碳中心(GCMD)、Mærsk Mc-Kinney Møller 零碳航运中心,以及新宣布的新加坡和鹿特丹与行业利益相关者在绿色和数字走廊(对角线/行业 (C2))和数字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水平/工业 (B2))。
结束语
我们的观察是,海运业的合作活动水平一直在显着提高。这种势头应该得到承认,但也应该加以利用,以达到关键数量的伙伴关系,以便在利益攸关方之间实现正确的协调。本文提出需要扩大知识库和合作能力,以达到启动脱碳“连锁反应”的临界点。在我们看来,能力不是建立伙伴关系的先决条件,因为它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和获得。但以逐渐增加的复杂程度建立伙伴关系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容易。
根据我们描述的脱碳伙伴关系矩阵,参与者可以设计他们的伙伴关系路线图,并对他们希望参与的伙伴关系进行优先排序和排序。脱碳行动的紧迫性表明,公司应该加入现有的伙伴关系,并考虑在未满足的情况下建立伙伴关系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合作伙伴、行业和生态系统,也有利于公司自身,因为他们提高了协作能力和知识库。
航运业的合作伙伴由比最初看起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组成。脱碳是每个人的事。然而,考虑到较小的参与者在资本和人才方面的资源有限,它需要较大的参与者采取行动并将他们纳入他们的努力中。如果这不能大规模发生,它将需要公共部门或国际监管机构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和计划来支持长尾企业也加快其脱碳努力。此外,我们建议目前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由较大的参与者组成,应该加大努力,让无数其他参与者也加入进来。这将使雄心壮志更有可能,
联系作者:
Mikael Lind | 瑞典研究所(RISE) 和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 Mikael.Lind@ri.se
Wolfgang Lehmacher | Anchor Group | w.lehmacher@gmail.com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11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