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相关协定总体目标,自1997年起,国际海事组织(IMO)便启动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议题讨论。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年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动态,为国内航运行业系统改革提供参考。
01市场机制建设
目前,市场机制措施整体按照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76会议确定的“措施建议初审(2021年春-2022年春)——措施的选择和评估(2022年春-2023年春)——明确措施和实施时间”三阶段工作计划推进审议工作,进展动向如下表1所示:
表1:政策和技术方面市场机制进展动向
截至目前,已有8个国家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支持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5个国家通过口头表示支持该目标。相关国家、地区、企业也纷纷提出净零碳排放目标,并围绕该目标抛出方案,旨在海事业脱碳这一领域成为引领者,在未来全球碳税征收、碳交易体系建立、绿色能源、绿色海运及绿色装备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航运业态面临重大洗牌,航运减排迫在眉睫。
02船舶结构演变
对船舶提升技术能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对船体进行型线设计(如艏部优化)或利用气膜减阻技术降低船舶阻力;
2.对船舶适用区域选用轻质材料降低船舶总体质量;
3.加装风帆辅助系统或翼板提升船舶向前推力或拉力;
4.加装螺旋桨导流毂或采用吊舱舵、喷水系统等改进推进效能;
5.开发光伏、电池、双燃料、替代燃料等新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系统;
6.对LNG、氢、氨、生物质油、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船上应用进行场景设计。
图1~图10展现了船舶减排下的部分新技术或新能源应用前景:
03 绿色能源
低碳零碳绿色能源获得方面,各主要国家对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生物柴油、氢和氨等燃料开展了重点研究和前期投资建设。目前,LNG燃料获得、动力技术和配套供应相对成熟,市场应用成为主要选择。未来,绿色甲醇预计将超过LNG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燃料,绿氢和绿氨随着潜力释放也将被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这一场景并不遥远:
● 欧盟委员会已批准企业2450 万欧元和950 万欧元分别支持开展生物燃料示范工厂和生物甲醇示范工厂建设,促进生物燃料在运输领域的应用;
●鹿特丹将和壳牌合作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氢工厂 ,预计于 2024 年投入使用。同时,作为氢气基础设施的动脉,鹿特丹新建的氢气管道主段计划于 2024 年第二季度投入运营。
● 丹麦船用燃料供应商 Bunker One计划2022年1月份在2艘自有拖轮中测试生物柴油,验证生物柴油和船用燃料油的混合比(7%)。
04航运减排应对方向
温室气体减排是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下的一场能源技术革命,也是各业态重整出发实现弯道超车的崭新赛道。需要协同协作才能顺利达到航运减排战略目标:
一是国际市场机制建设中碳交易配额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尽量避免激进计划和行动,保证战略计划同步实施;
二是加大国内相应关键技术研发和试验资金支持,加大能源供应保障系统工程建设和供给能力;
三是始终保障安全生产,在系统围护设计、燃料安全生产、动力转换、应急、人员培训等方面充分论证和试验,系统推进碳减排进程;
四是加强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及时填补标准和监管空白,为航运低碳转型提供指引和助力;
五是关心行业诉求,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协助航运企业低碳升级,持续提升我国航运企业船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航运大国地位。
信息来源:CCS船级社、信德海事、中国船舶经贸中心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11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