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项制铁公司(POSCO)、现代尾浦造船厂(HMD)、韩国造船海洋工程(KSOE)、劳氏船级社(LR)、利比里亚国际船舶注册处(the Liberian Registry)为在氢时代的过渡中抢占碳中和市场,共同开发液态二氧化碳(LCO2)运输船。
8月27日,在首尔的浦项制铁中心,共同开发液态二氧化碳LCO2运输船的业务协议由以下代表共同签署:现代尾浦造船代表(执行副总裁,Young-Jun Nam先生)、劳氏船级社代表(东北亚TSO经理,Young-Doo Kim),韩国造船海洋工程代表(高级副总裁,Sang-Beom Shin先生)、利比里亚注册处代表(韩国事务处总经理,Jung Sik Kim先生)和浦项制铁代表(能源、造船材料营销部部长,Sang Chul Kim先生)。
根据谅解备忘录,浦项制铁为存储舱——大型二氧化碳运输船的核心技术,制造新型钢材料和相关技术;现代尾浦造船和韩国造船海洋工程为船舶建造研发船舶设计和建造所需的焊接加工技术。此外,劳氏船级社检查修改新钢材认证的分类规则,批准船舶的基本设计;利比里亚船旗国负责船旗国注册审批程序,如船舶注册法规的制定和入籍许可。
在全球碳中和趋势以及未来向基于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的氢时代过渡背景下,对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回收相关技术的需求正在增长。特别是根据国际能源署2020年的报告,每年捕获的二氧化碳高达4000万吨,其中大部分永久储存在地质层中或重新注入油井以提高石油采收率。捕集和封存多少二氧化碳才能实现净零排放的情景,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研究机构分析了 90 种设想,发现应达到每年 36亿吨。目前全球碳捕获、利用和封存设施的捕集能力为4000万吨左右,预计只有将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能力提高100倍左右,才能实现零碳目标。然而,从材料到船舶建造,用于将二氧化碳运输到储存设施的大型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仍然没有国际标准、指南和认证。
根据该协议,参与方将在2025年前逐步开发超过20,000 CBM(立方米)的大型二氧化碳运输船,同时为船舶建造和运营制定钢铁材料开发、必要规则建立和修订等国际标准,并进一步为未来指明方向。 此外,通过共同开发大型二氧化碳运输船、申请钢铁材料和技术的专利,建立进入壁垒,以期为未来创造新的需求。
特别是,浦项制铁公司研制能够承受大型二氧化碳储罐所需低温高压的新型钢材,以及焊接材料和应用技术。现代尾浦造船厂和韩国造船海洋工程负责设计和制造船舶,因此韩国 将完全本地化的技术将应用于钢铁材料研制和造船,意义重大。
浦项制铁公司能源和造船材料营销部负责人Sang-Cheol Kim先生说:“作为环保材料公司的业内龙头,浦项制铁公司努力践行企业即公民的管理理念,为实现碳中和社会做贡献。 特别是,通过这项联合开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与客户和参与公司的并肩合作,以及钢铁材料使用技术的支持,为建造大型二氧化碳运输船研发新材料,从而专注于碳中和市场。”
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厂执行副总裁Yong-Jun Nam先生表示:“通过此次务实研发,所有参与公司将能够巩固其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新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劳氏船级社东北亚 TSO 经理Young-Doo Kim先生表示:“此次联合开发非常有意义,因为造船业和航运业也需要脱碳技术创新,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利比里亚国际船舶注册处首席运营官Alfonso Castillero先生说:“这对整个海运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因为这种类型的船舶将成为成功践行即将到来的海上环境和排放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需要具有前瞻性思考,专注于利用技术来确保行业尽可能现代化、安全和高效。此次项目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船旗国政府,我们很自豪能与诸多优秀业内人士合作。”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