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稳妥推进,发展绿色船舶成为践行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为助力我国航运业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于2022年10月17日发布《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2年修改通报)》(以下简称“修改通报”),在第五篇第7章“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章节新增了国内航行海船EEDI(能效设计指数)的技术要求,在第一篇检验与发证中新增了国内航行海船EEDI的检验内容。
EEDI是IMO于2011年以MEPC.203(62)决议通过的用以衡量国际航行船舶的新造船能效水平指数,由MARPOL附则 VI 修正案引入。EEDI表示船舶将单位载重量的货物运输单位海里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g/t·nmile计),EEDI值越低,船舶单位运输能耗越低,船舶的能源效率越高。
一、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和检验要求
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2024年7月1日及之后安放龙骨、或2026年1月1日及之后完工的400总吨及以上的传统推进并属于干货船、散货船、液货船和集装箱船中一类或多类船型的新造船舶和重大改建船舶,具体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应小于等于该船要求的 EEDI 值,如果某一船舶的设计可归属于多于一种船型,则该船要求的EEDI 值应取各要求的 EEDI 值的最小值。国内航行海船要求的EEDI值与船舶类型和船舶载重吨相关,具体要求值和公式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航行海船要求的EEDI值
对适用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要求的船舶需要进行建造检验,包括对图纸资料的审查、前期验证阶段的检验和最终验证阶段的检验。图纸资料的审查主要确认相关技术案卷是否满足海上船舶防止空气污染的送审图纸目录要求;前期验证主要核查EEDI技术案卷编制、船舶达到的EEDI值、水池试验报告和数值计算报告;最终验证主要是见证船舶试航、确认技术案卷描述的相关项目以及试航结束后对EEDI技术案卷的重新确认。发证方面,国内航行海船安全与环保证书中也增加了船舶能效的记录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航行海船船舶能效记录页
二、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的计算和验证
修改通报中明确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的计算、验证和EEDI 技术案卷的编制应按照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能效设计指数计算与验证指南》(2022)进行。达到的EEDI值的计算考虑了双燃料发动机、轴带发电机、轴马达、冰区加强、结构自愿加强、冗余推进、舱容修正、起重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为更直观掌握达到的EEDI值的计算过程,将计算公式和各计算参数进行汇总如图3所示。
图3 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的计算
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的前期验证一般是在船舶基本设计完成后,主要针对船舶基本设计、水池试验/数值计算以及达到的EEDI值计算过程进行验证,验证程序如图4所示。
图4 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的前期验证程序
最终验证则在船舶建造完成后的试航阶段进行,船舶检验机构需要见证试航过程并核实EEDI最终计算的相关参数;试航结束后,船舶检验机构对试航报告中涉及的 EEDI试航验证的结果进行审查批准并签发证明文件,验证程序如图5所示。
图5 国内航行海船达到的EEDI值的最终验证程序
当船舶发生表1中所述的重大改建后,需要对船舶达到的EEDI值进行最终验证,若改建不涉及功率曲线的变化则无需进行试航验证,否则需要进行试航验证。验证结束后,船舶检验机构重新签发证明文件。
三、国内航行海船EEDI相关思考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国内航行海船新增EEDI要求是海事系统助力航运减碳的重要举措,从推动国内航行海船EEDI要求更好落地落实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 深入开展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要求宣传贯彻。将在2024年7月1日及之后安放龙骨或2026年1月1日及之后完工的船舶目前暂未进入设计阶段,海事系统要利用这一窗口期广泛开展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要求的线上培训和新媒体宣传解读,提升船舶设计和建造单位对国内航行海船EEDI要求的知晓度,同时,宣传过程中要注重收集和反馈行业意见,做好船舶技术法规后评估工作,着力解决行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2. 持续推动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要求优化完善。国内航行海船EEDI要求是海事系统结合我国船队现状做出的国际公约国内优化适用的有益实践,海事队伍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四化”为先,持续加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标准规范和海事履约研究,不断延续我国航运业减碳的有效做法,吸收IMO推动航运业减碳的有益实践,并根据国内减碳技术成熟度探索将EEDI折减率、现有船能效指数(EEXI)以及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等纳入国内航行海船技术法规体系,形成适合我国航运业低碳发展的“中国方案”。
3. 加大对船舶总体性能和低/零碳燃料的研究力度。国内航行海船EEDI技术要求对国内航行海船设计和建造即是挑战也是机遇,船舶设计和建造单位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船舶总体性能提升技术(螺旋桨和型线优化、结构轻量化设计、节能附体、风力助推、减阻涂层、空气减阻、废热回收等)的推广应用和替代燃料/新能源(LNG、电动/混动、甲醇、氨、氢、生物质燃料和燃料电池)等低碳甚至零碳技术研发力度,做好低碳/零碳船舶技术储备,全面助力航运业脱碳减排。
参考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中国船级社。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03-16 来源:石珣 中国船检
03-1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05-16 来源:陈维工作室 浦东海事
07-15 来源:青岛海事
10-0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9-08 来源:Capt.Jin 我的航海世界
01-11 来源:航运运价交易SSEFC
11-04 来源: 海事综合服务平台
01-04 来源:青岛海事
09-23 来源:国际航运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