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海安法》)是我国海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确立了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示意
今年4月,新《海安法》正式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9月正式实施。这是《海安法》1983年颁布以来进行的首次全面修订,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国家形象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海安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中国交通报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多角度探析新《海安法》的法律制度变化及其内在含义,为全行业、全社会学习贯彻落实新《海安法》提供参考。
以法为纲 锚定海上安全之基
新《海安法》将于9月正式实施
“作为世界第一国际对外贸易大国,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已从传统的安全生产层面,拓展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层面。《海安法》的修订实施是海事系统多年的期盼,更是开启了新时代法治海事建设的序章。”谈起《海安法》修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感慨道。
新《海安法》条文由原来的53条增加到现在的122条、从12章优化为10章,正文字数扩大到原先的5倍,并且新增了船员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海上交通资源规划等8项全新的制度,充实完善6项法律制度。
这些变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将从根本上防控事故发生的风险,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以“人”为本 切实强化船员队伍建设
船员是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掌舵者”。船员适任是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的关键点。
今年上半年,《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进一步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推动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今年世界海员日的主题是“为海员创造公平的未来”,这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对船员的认同和对船员未来的关心。
新《海安法》一方面延续了原法中培训发证制度,强化船员适任,另一方面新增依法保障船员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
“2015年8月29日,我国批准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新《海安法》对接该公约新增了海事劳工证书审批制度,从合同协议、在船环境、投诉处理和担保保险等方面,有效促进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更好地保障海船船员权益。”中远海运集团总法律顾问叶红军介绍。
针对中国海员在境外被遗弃等问题,新《海安法》新增了境外船员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制度,明确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义务,以共同应对船员境外突发事件,保障船员在境外的合法权益。
以“船”为链 切实保障船舶安全适航
船舶是海上运输活动的载体,船舶适航是关系到船舶、货物和人员(包括船员和旅客)安全航行的根本问题。
从消除事故隐患源头着手,新《海安法》强化了船舶检验,规定持有相关证书、文书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船舶、海上设施、船运集装箱以及重要船用设备、部件和材料,并应当依法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从落实船舶安全主体责任着手,新《海安法》转化了《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相关要求,新增了航运公司安全营运和防治船舶污染管理制度和船舶保安制度,将从源头有效控制事故,有效防范海盗等危险。
从航行过程安全监督着手,新《海安法》对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分别制定了开航前检查、配备证书和人员、进出港口报告、安全停泊、施工许可等制度。此外,健全了现行法规定的外国籍船舶强制引航、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等管理措施,并与国内相关法律有效衔接,依法对外国籍船舶实施管理,共同维护我国海上交通安全。
以“货”为重 切实保障客货运输安全
“客”“货”是海上运输的主要目的,货物适载是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内容,客船、危险品船始终是海事监管的重点。
新《海安法》通过专章完善了客货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了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要求,保障船舶运输安全。新《海安法》规定,客船应当按照船舶检验证书核定的载客定额载运乘客,货船载运货物应当符合船舶检验证书核定的载重线和载货种类,强调了货船不得载客,客船载运乘客也不得同时载运危险货物。
针对危险货物,除了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安全装卸、积载、隔离、系固和管理,应当编制作业方案,遵守有关强制性标准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外,还应当持有有效的危险货物适装证书,并根据危险货物的特性和应急措施的要求,编制危险货物应急处置预案,配备相应的消防、应急设备和器材,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和在港外水域从事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过驳作业,应当取得海事管理机构许可。此外,新《海安法》还强调,托运人应当将正式名称、危险性质以及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通知承运人,按规定妥善包装,设置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和标签,并不得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将危险货物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
以“保”为要 切实优化海上通航环境
海上交通安全离不开良好的通航环境。
“近年来,海上风电等海上新兴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在赋能地方经济新增长的同时,也为海上交通安全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连海事大学原副校长刘正江表示。
新《海安法》从优化海上交通环境着手,落实“国家依法保障交通用海”的原则,新增海上交通资源规划制度,明确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和管理海上交通资源,促进海上交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此外,从航海保障着手,新《海安法》强调建设海上交通支持服务系统,为船舶、海上设施提供信息服务,优化航标等导助航管理,依法保障航标设施和装置的用地、用海、用岛。
从交通管理入手,完善交通管制制度,对海上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的,授权海事管理机构采取停航等相应交通管制措施。
从海上通讯入手,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无线电通讯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覆盖。加强海上无线电监测系统建设,维护海上无线电秩序。
蹄疾步稳 配套规定修订加快推进
新《海安法》的颁布,是海上交通安全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要让新《海安法》确立的海上交通安全各项顶层设计真正落到实处,仍需要不断完善配套的法规规章体系,完成法律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海安法》修订情况,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完善海事法规体系,优化海事法治顶层设计,加快配套行政法规、规章的修订起草。”曹德胜表示,与新《海安法》密切相关的多部规章将于近期完成修订。
据了解,新《海安法》落实的总体法律框架,是以新《海安法》为龙头,形成若干行政法规和若干规章为支撑的体系。近40年来,以《海安法》为基,逐步构建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等行政法规为梁,以交通运输部规章为柱的海上交通安全整体法律框架体系。新《海安法》的内涵十分丰富,很难以一部行政法规进行细化落实,依托既有的法律框架体系基础更容易实现。
利用新《海安法》修订颁布的契机,当前相关部门正全面梳理与其不一致不协调不适应的规范性文件,组织全系统及时开展立改废工作,确保各个层面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新《海安法》的落地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交通报
03-16 来源:石珣 中国船检
03-1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07-15 来源:青岛海事
05-16 来源:陈维工作室 浦东海事
10-0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1-11 来源:航运运价交易SSEFC
09-08 来源:Capt.Jin 我的航海世界
11-04 来源: 海事综合服务平台
01-04 来源:青岛海事
09-23 来源:国际航运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