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工匠 引航力量
——引航业坚守一线积极助力外贸增长
陆悦铭 王肖丰
1—5月,我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实现进出口总额为14.7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8.2%、30.1%、25.9%,均为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约90%是海上运输完成的。其中,引航是船舶海上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其“最后一公里”是港航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冲击,我国46家引航机构、2400余名引航员秉持“维护主权,保障安全,精心引领,服务港航”的宗旨,持续改进引航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仅2020年就安全引领船舶近38万艘次,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高效、供应链上下游畅通和对外贸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锚定专业 矢志创新练内功
我国在开放港口都设有专职的引航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引航主权,负责对进出沿海港口和长江的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并接受远洋、近海航运公司的申请,提供引航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全国引航机构聚力科研攻关、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引航服务质量和效能,夯实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基本功,助力大港矗立、巨轮远航。
全国最大的引航机构——上海港引航站,年均引领船舶近7万艘次。在船舶载重量不断提升、到港船舶不断增加的趋势下,上海港引航站积极化解通航环境复杂多变及恶劣气象频发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服务和保障集装箱船航线安全和船期,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港》《超大型船舶顺水离泊操纵法》和《洋四期靠离泊模拟操作》等课题攻关,屡次刷新洋山港区引航记录,双向通航、双套泊作业、夜间双套泊作业、超大型船舶顺流离泊作业艘次不断增加,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一年蝉联世界第一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对巨轮密集到港,青岛港引航站主动担当,大胆创新成立攻关小组,充分论证港池内风力、水流、水域范围情况和码头自然条件,克服船舶尺度大、可用水域有限、操纵距离短等技术难点,在全国首创港池内“套泊热接”作业模式——在离港船舶未离开码头,或者已经离开码头但仍在港池内掉头时,进港船舶已经提前进入港池水域准备靠泊的作业,此种紧密衔接的靠离泊作业不仅减少了靠泊船的等待时间,同时有效提高了泊位利用率。
长江引航中心自我加压,制定新的《引航服务标准》并向社会公布,该《标准》涵盖引航服务职责与要求、引航员从业要求与行为规范、引航计划的申请与受理、引航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和引航服务的监督与投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进一步规范长江引航服务行为,提升长江引航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扬帆深蓝 服务港航解难题
引航水域多是比较复杂的狭水道,具有航道狭窄、水深受限、水流湍急、地形复杂、通航密度大、助航标志繁杂的特点。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到港船舶和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增加,对引航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的航道、码头均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和靠泊设计。港区航道较为复杂、交通流密集、客船航线集中、码头前沿操纵水域受限和周围潮流潮汐影响大等,大型集装箱船开靠及掉头较为困难。面对高速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宁波引航站积极攻坚克难,从理论研究和模拟培训开始,不断提升进港船舶尺度,目前已经能开靠长400米的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船,以高效优质的引航服务为港航企业排忧解难,以专业精湛的引航技术促进引航高质量发展。
随着日照港岚桥港区货物吞吐量持续提升,日照港引航站组织对进岚桥港区船舶夜间引航能力提升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探索和实践,船舶夜间进港靠泊吃水攻关至18.3米,进一步提高了码头利用率、增加了船舶的装载量、加快了船舶周转速度,提升港口货物通过能力。
超大型码头不仅是码头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船舶引航需面临的技术难题。2020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规划开放40万吨级矿石码头。烟台港、湛江港和湄洲湾港等引航站提前谋划,前往大连港、唐山港、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引航机构考察学习,开展在模拟器培训,不断增加进港船舶的吨位和尺度,逐步积累引领超大型矿石船的经验。
2020年8月6日,烟台港引航站引领载有巴西淡水河谷39.25万吨铁矿石的“马拉尼昂”轮安全靠泊西港区;今年5月26日,湄洲湾港引航站引领40万吨级矿石船“远福海”轮首靠罗屿港区;今年6月3日,湛江港引航站引领装载39.03万吨铁矿石的“矿石湛江”轮安全靠妥该港。40万吨大船运输不仅给各大港口带来了吞吐量增长极,更相比传统30万吨以下船舶的运输模式,节约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
各引航机构引航纪录屡创新高,稳步助力港口能级提升。今年3月20日,日照港引航站成功引领船长327米、吃水达20.2米的30万吨级散货船“合瀛”轮靠泊日照港,刷新了南作业区船舶靠泊吃水、载货量两项引航纪录。3月25日,天津港引航中心引领船长339.9米、船宽62米、吃水21.4米、载32.4万吨铁矿石的“瓜艾巴”轮顺利靠泊天津港S26泊位,刷新了天津港同尺度散货船靠泊吃水记录。6月2日,船长400米、船宽58.6米、吃水13.75米的20万吨级集装箱班轮“阿拉伯祖巴拉”轮安全顺利靠上南沙三期码头,刷新了广州港引航史上靠泊南沙三期最大吨级集装箱船记录。厦门港引航站引领满载七万多吨煤炭的散货船“瑞福泰”轮,安全靠泊厦门港古雷港区,再度刷新了厦门港古雷港区散货船的吨位尺度纪录。长江引航中心引航员经历8个多小时的通宵引航作业后,将船长224.95米、最大吃水11.5米,满载54924吨煤炭的“北仑海9”轮安全靠泊扬子江港务码头,刷新了靠泊福姜沙北水道内码头最大吃水的引航记录,充分释放“12.5米深水航道”红利。
三、精严把舵 防疫生产两不误
船舶引航是港口生产链上的第一环和最后一环。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引航员勇当“海上逆行者”,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防输入”和港口生产作业第一线。
港口作为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今年4月以来,印度出现变异新冠病毒,疫情反弹。各引航机构以交通运输部《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为指引,压紧压实责任,全力做好海上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好疫情从海上输入前沿关口。各地引航机构扩大党员先锋队、引航专班、突击队,专门引领疫情重点船舶;重点梳理引领疫情重点船舶流程,隔离点、引航员接送车船的消杀,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
进入五月份,广州、深圳出现疫情,相关引航机构立即进入防疫战时状态,紧急部署更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部引航员实行闭环管理,完成引航作业后入住指定隔离点,不聚集、不外出、不回家,绝不能因在引航环节出现漏洞而造成疫情输入。
引航员们就是这样,关键时期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共克时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配合港口做好引航服务工作,全面保障“六保六稳”任务,为港口安全有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1月18号,天津港一名引航员服从调度的安排,引领在新加坡锚地有过船员换班的“中远吉达”轮进港,引航员按要求做好二级防护、与船上人员始终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安全靠好码头后回到引航专班驻地的引航员被认定为密切接触者,要求去专门隔离点进行防疫隔离。经过十四天的漫长医学观察,解除隔离的引航员,又经过简单调整又重返引航一线。
4月初,一场罕见大雾侵扰上海港数天,封港给港航和引航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有18艘被引船不得不就地抛锚等待,完成装卸作业的船舶只能在码头上等待开航。上海港引航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一方面要求就地抛锚等待的引航员按防疫要求,既要认真值守,又要确保人员安全和船舶锚泊安全。同时调派一批引航员在拖船上待命,待视线稍有好转即送上船轮换。尽管如此,第一批引航员是在船值守近20小时后才轮换;仍然有4名引领出口船舶的引航员因不符合轮换条件,穿着防护服在船值守近36小时。另一方面,组织开航的引航员在码头边的引航接送车辆里待命,等待封港结束即登轮开船,其间也采用了轮换的模式,努力将大雾对引航员人身安全、港航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疫情防控与引航生产和服务“两手抓、两不误”。
四、奋楫开拓 特种引航显担当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在船舶引航领域,经常遇到以前不曾有过的引航任务,广大引航员发扬工匠精神,确保船舶及设施的安全,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1月21日,烟台港引航员成功引领我国首座造价200亿元人民币的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出港,该平台长91.5米、宽91.5米、高120米,预计年生产天然气32.5亿立方米、凝析油57万立方米。烟台港引航站克服人员紧张、该平台出港期间两侧不能顶推只能拖带、操纵水域严重受限和受风影响大等操纵等方面困难,主动担当助力海工企业发展,提供“订单式”配套引航技术支持。“深海一号”分段进港、合龙、移泊、试验等各项工作均由引航站提供技术支持,总计动用引航员154人次,是“全程参与、全力协助、全心服务”的见证者和建设者。随着该平台的顺利启航,烟台港引航站再次助力大国制造走向世界,推动了我国海工企业发展。
3月4日,装载1281台整车的大型滚装船“经典”轮在长江引航中心和上海港引航员通力合作下,从张家港保税港务码头引航出江,驶往南美和中东国家。3月8日下午3点,装载自升式平台的“华兴龙”轮从江苏省靖江启航顺利出江,驶往阿联酋。5月7日,长99米、宽76米的钻井平台“国信”号安全拖离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码头……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4月19日,广州港引航员历时9个小时,安全引领新型自升式修井平台“国湛”号出港。该平台是华南地区建造的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船体为三角形,总长97.95米、型宽79.558米、型深8.23米、作业水深121.93米、钻井深度9144米,平台有三条三角形桁架桩腿,桩腿全长170.22米。
4月21日,深圳港引航员引领装载“海油陆丰14-4导管架”的大型驳船“海洋石油229”号,在主拖“北海救101”号的拖带下顺利出港。该导管架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陆丰14-4中心平台的水下部分,重约16450吨,高163米、宽81米。此次引航作业是铜鼓航道首次载有大型导管架的重载拖驳船队出港,拖航时船队总长逾500米,经由航道宽度仅120米的赤湾航道和受横风流影响显著的铜鼓航道出港,引航作业技术难度很大。为做好离泊出港引航工作,深圳港引航站高度重视,积极协调,与海事部门、码头、海油工程项目组、拖轮等各相关方反复沟通协调,多次参加项目拖带方案的研讨评估,汇总梳理海事专家、资深船长意见及气象水文等重要信息,对引航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完善,选派技艺高超的资深引航员团队组织实施,有力保障了项目如期交付,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受到相关方的好评。
五、丹心驭舟 成风化人争先锋
6月25日“世界海员日”当天,中国引航协会“百年华诞增光彩 砥砺奋进再启航”劳模巡回演讲在上海举行。
为学习劳模精神,鼓励引航职工争当引航先锋,中国引航协会组织了以“百年华诞增光彩 砥砺奋进再启航”为主题的劳模巡回演讲活动。演讲会上,周弘文、陈俊等劳模、先进工作者讲述了各自对责任的理解、对奉献的诠释。全国引航职工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切实学好劳模工匠精神,并将榜样的力量转化在本职工作岗位中,为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榜样引领前行,党史凝聚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引航机构通过党建共建,结合《中国引航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海南、防城港、湛江、厦门、汕头、温州、宁波舟山、上海、连云港、黄骅、大连、锦州、营口、丹东等地引航机构因地制宜搭共建平台,在党史学习中互促互进,以党建引领融合业务发展,促党组织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打造水上服务基层,共建海上安全桥梁。
驾驶台的长度最长只有几十米,引航员的舞台似乎很小,但他们“演出”的时间很长,不论隆冬酷暑、春秋往复和日以继夜,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发挥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北部湾港、洋浦港等国际枢纽海港作用,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加快建设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推进天津北方、厦门东南、大连东北亚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引航人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更为广阔的舞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将继续传承“红色血脉”,在日常工作中千锤百炼,在重大任务中淬火担当,不断提高引航服务水平,练就过硬引航本领,全力以赴服务和保障港航生产,“把世界引进中国,把中国引向世界”,为世界一流强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国家战略建设贡献力量,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用优异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03-16 来源:石珣 中国船检
03-1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07-15 来源:青岛海事
05-16 来源:陈维工作室 浦东海事
10-0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1-11 来源:航运运价交易SSEFC
09-08 来源:Capt.Jin 我的航海世界
11-04 来源: 海事综合服务平台
01-04 来源:青岛海事
09-23 来源:国际航运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