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远海运特运“大吉”轮在挪威Yara porsgrunn 码头顺利卸下全球首艘“无人集装箱船”项目的码头核心设备——全自动化轨道吊,创造了公司重吊船装载货物宽度最宽、超出两舷最远的新纪录。
货物顶部横梁超出船舶两舷共40米
这是中远海运特运第一次装运RMG(rail-mounted container gantry crane,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整机。该RMG长67.5米,宽27.7米,高26.4米,重430吨。由于货物尺寸超大,单件体积达到4.93万方,船舶只能横向装载,货物装船后顶部横梁各超出两边船舷约20米,给船舶装卸作业、海上航行,特别是卸货港安全离泊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确保项目安全顺利执行,公司海务、技术、航线、港口船长等多方反复研讨,制订周密运输方案,船岸紧密协作确保方案各环节落实到位,最终“大吉”轮顺利靠离码头并安全完成装卸作业。
设计方案妥善安置船舶克令吊臂
由于RMG装载在“大吉”轮2号舱盖上,位于船舶1号克令与2号克令之间,而RMG顶部横梁两边各超出船舷约20米,导致“大吉”轮2号克令吊臂无法落回正常安放位置。
图为:中远海运特运港口船长李磊在高空车上现场指挥装货作业优化船舶配载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货运技术团队专门设计了临时支架,以保证克令吊臂在海上航行时不转动,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货运安全。
这是中远海运特运重吊船克令吊臂第一次落在其他安放位置,并同时保持船舶海上航行,为公司船队后续运输超大超宽货物(特别是受克令吊臂固定限制无法装载的货物)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同时也为客户和公司节省了不菲的设计费用。
图为:10月1日,“大吉”轮安全靠泊挪威卸港
据悉,该项目前后跨度长达5年。期间,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团队克服项目多次延期、项目工程师变动、运输方案设计多次反复等种种困难,积极与客户方工程师沟通配合,最终圆满完成货运方案设计和货物实际装船。
图为:10月6日,现场工程人员调试码头轨道吊安全落轨
项目执行期间,面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引水紧缺、码头拥堵等困难,以及吃水、潮差等条件限制,中远海运特运船岸团队通力合作,积极协调各方,优化作业调配,最终确保了船舶在“窗口期”开航,货物顺利发运。
“大吉”轮
承担此次运输任务的“大吉”轮是中远海运特运“大三”系列新一代节能型28000吨多用途重吊船,该型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起吊能力大、适货性强、节能环保、性能优异,曾荣获2017年度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并入选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的《Significant Ships 2017》。该型船采用艏驾驶台、克令吊和机舱烟囱同侧边置、大舱容、大舱口、高强度单位负荷等设计,使船舶露天甲板无障碍载货区域长达150米、使用面积达3600平方米,不仅便于装运超长、超高、超重大件货物,而且大幅提高装运过程中的便利性。
2017年,
Yara Birkeland在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SINTEF)进行模型测试。
2020年,
Yara Birkeland船体在罗马尼亚下水。
全球首艘零排放全自动集装箱船“Yara Birkeland”号的概念最初在2017年提出,由Yara与挪威康士伯海事合作研发。2018年8月,Yara与挪威船厂VARD签署价值2.5亿挪威克朗(约合2960万美元)的建造合同。该船原计划在2020年初交付,但因为疫情原因而一度推迟,直到2020年底才正式完工交付。按照计划,“Yara Birkeland”号投入运营后将部署在7海里和30海里的两条短途近海航线上,主要航行在Yara挪威工厂将货物从Porsgrun的生产基地至Brevik和Larvik之间进行转运。虽然在航行时能够实现“无人化”,但“Yara Birkeland”号在港口时仍需要人力进行货物装卸。据Yara介绍,通过未来发展自动起重机和其他将集装箱放置在船上的运输工具,最终该船将能实现所有装卸和系泊作业的自动操作,实现完全无人化。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21 来源:立方石油
11-01 来源:招商南油
04-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01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