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实验3”号2月16日电通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实验3”号科考船海上过年记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岑志连
新春佳节之际,圆满完成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的“实验3”号科考船,穿过马六甲海峡返回南海。在浩瀚大海的见证下,全体船员和部分考察队员过了一个难忘的“海上春节”。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组织的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于2月3日圆满结束。大部分考察队员已从巴基斯坦卡拉奇下船,乘飞机回国。“实验3”号的船员们还必须把船从卡拉奇开回广州。
“这一趟,我们往返总航程已超过1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半圈。每天,我在海图上画返程航线时,都恨不能把航程缩得越短越好,无奈路漫漫其修远兮,”“实验3”号二副邓凡说,“作为航海人,我们的征途是大海和星辰。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28岁的邓凡是家中独生子。他说:“幸福有时候就是一个回家的距离。今年不能回家过年,我最想念妈妈做的青椒肉丝和爸爸做的糖醋排骨,想念去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过年没有我的陪伴,不知家里会不会显得冷清?”
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自中科院南海所等有关单位的慰问电如雪花般飞到了“实验3”号。为了让大家开开心心在船上过年,“实验3”号的厨师们精心准备,在除夕和正月初一增添了许多可口菜肴,如椒盐大虾、孜然烤羊肉、凉拌牛展、红烧乳鸽、肉片炒花菜、酸辣土豆丝、凉拌海带丝、香酥相思双皮卷、香脆腰果仁、薯条、老鸡虫草花汤等。
“我相信在船上过年的人都和我一样,心里最想吃妈妈煮的饭、做的菜,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顿团圆饭。我和厨房全体工作人员今年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扮演了一次妈妈的角色。”“实验3”号大厨廖原记幽默地说。年夜饭后,大家还一起吃了跨年蛋糕,开了一个热闹的海上春节联欢晚会。
“实验3”号三副汪鹏从事船员工作5年来,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他最感亏欠的是家人。由于出海时间太长,两岁的儿子很想念爸爸。有一天,小家伙坐在公交站的椅子上不肯走,稚气地说不要妈妈、也不要奶奶,就要在这里等爸爸。原来不出海的时候,汪鹏每天回家,儿子都是在公交站等他。
汪鹏说:“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大海,有多少对家人的思念,都淹没在波峰浪谷之间。我们多想在家人有困难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并肩度过。可我们得坚守岗位,保障航行安全,这是职责所在。”
“实验3”号轮机长郭如平是一位在海上工作了20年的“老航海”,已多次在海上过年。为了精心保养船上机械设备,他带领轮机部船员们每天轮流坚守在船舶底部,终日见不到太阳;忍受着高温、油气和大分贝噪音,对机舱里各种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巡检,及时维修保养。
“如果把一艘船比作一个人,船舶机舱就是心脏系统。机舱瘫痪了,整条船就不能正常运行。因此,我们轮机部责任重大,每时每刻都要绷紧心里的安全弦。”郭如平说。
20年前,怀揣着对大海的好奇与向往,憧憬着乘风破浪的美好,郭如平报考了集美航海学院,如愿成为一名航海人。他到过美丽富饶的西沙,也去过危机四伏的亚丁湾,见过五彩斑斓的飞鱼海鸟,也经历过滔天巨浪的洗礼。大海的风浪伴随着他成长,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的轮机员,成为一名轮机长。
“这次出海,离家又已一个多月了。不知老妈的骨质增生是否严重了?老爸的风湿好了没?奶奶的身体还健朗么?女儿学习有进步吗?小家伙又长高了吧。老婆的胃还疼么?家里的厨房还漏水吗?越靠近家的方向,有时反而越来越内疚。”郭如平说。
为了做好与大海打交道的工作,每一位航海人和他们的家庭,都默默无闻付出了很多。“这20年来,我也想过转行或者跳槽,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呼唤我,让我对大海依依不舍,无法离去,”郭如平说,“此时此刻,我最想大声说: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想你们,我爱你们,大海可以作证!”
延伸阅读:
“实验3”号科考船上的航海人故事
以海为伴 与浪共舞
——“实验3”号科考船上的航海人故事
浩瀚无际印度洋,灰云低垂,巨浪纵恣。正在执行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的“实验3”号科考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奔赴巴基斯坦卡拉奇港。
“我的生活以海为伴、与浪共舞,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谁让我五行缺水呢?”有一天记者在驾驶台瞭望,值班水手陈百润半开玩笑地说:“小时候有人说我人生最好从事与水相关的工作。现在做水手,天天看到地球上最多的水,滋润了我的名字。”
自从20岁出海远航,陈百润已经与大海打了15年交道。与许多航海人一样,他对大海既充满了热爱之情,又充满了敬畏之心。
“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最豪爽的邻居,不论问他什么,总是答你,无比开阔的一脸盈盈笑意。脾气呢?当然,不会都那么好。若是被风顶撞了,也真会咆哮呢,白沫滔滔!”著名诗人余光中《与海为邻》这首诗,写出了航海人心中所感。
采访中科院南海所“实验3”号上的船员,无论与大海打过多少年交道,都说最难忘的莫过于大海“发脾气”时的样子。
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来临之际,正在补给的“实验3”号船长路正兵将船开到了三亚一个锚地避风。原以为可以躲避在安全港湾,谁知那次盛怒的大海,连锚地都掀起了滔天巨浪,将船吹得拽着锚链一起,慢慢靠近附近岛屿。“走锚”是船舶大忌,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带来搁浅、触礁等严重后果。
当时,深黑色海面上,山崩地裂般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连驾驶台都席卷其中。船舶摇晃剧烈,几乎倾斜到海面。所有考察队员都穿上了救生衣待命,担忧和恐惧气氛弥漫全船。怎么办?果敢坚毅的路正兵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起锚,重新寻找一个锚地。
然而,狂涛怒吼着、拖拽着锚链,仿佛一只伸自海底的巨大魔手,就是不让船开走。平日里,船舶起锚仅需二三十分钟。那一次,船员们顶风冒雨在船头开动锚机,用了两三个小时。
“就算把锚链绞断,我也一定要把船开走。好在我们的锚链很争气,最终把锚绞了出来,跟着船一起走了,重新找到了一处锚地抛锚。”路正兵说,“那是与大海进行毅力的抗争,也许大海看到了我们的决心,最终没有为难我们。”
与大海抗争,晕船司空见惯,呕吐在所难免。“实验3”号每个航次上,都会有人晕船。在28年航海生涯中,“实验3”号水手周华国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亲眼看到了船上的老鼠也晕船呕吐。
那是20多年前,他在一艘供油船上工作。有一次遇到大风浪,船摇晃得很厉害,大部分人都晕船了。晚上值班巡察的时候,周华国路过厨房,从窗边看到一只硕大的灰老鼠,趴在灶台上,也晕得狂吐不止。“以前,船靠码头的时候,老鼠常常会顺着缆绳爬到船上,现在已经少多了,很多年没有见到老鼠,更没有见过老鼠晕船了。”周华国说。
在武汉长江边长大的万军,从小对水就有种亲近感。如今除了在“实验3”号上做水手,业余时间最喜欢游泳。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在4000多米深的印度洋里游泳潜水的无奈而豪迈之举。
当时,万军在另一艘科考船上执行印度洋航次任务。由于调查人员在风浪中操作不慎,使浮标牵引绳缠住了船底螺旋桨,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全船上下一起想办法现场解决。首先放掉压舱水,让船浮得更高一些。然后将消防用的救生面罩接上一个长长的软管,软管接上气瓶,改造成潜水设备。穿上这套简易装备,万军就勇敢地下到了印度洋。
“那天,海面上风平浪静,但一下到海水里,涌浪力量非常巨大,轻轻的一个浪,就能把人推送出好远。螺旋桨距离海面有两三米,一片桨叶有一人多高。海水浮力大,好不容易潜水下去,钻到船底,找到螺旋桨,费了很大劲,才割断缠在上面的绳子。”万军说,“在海水里抬头一看,阳光向海底聚拢,最终汇聚成一个白色小点,令人不寒而栗。”
在喜怒无常的大海里航行,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面对大海浩瀚无际的心胸,任何大事也都是小事。“大海是我们航海人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崇拜尊敬的老师。他教会我们懂得人生最珍贵的是生命,每次出海最珍贵的是团结。只有全船团结一心,才能形成一团和气,圆满完成每一个航次任务。”路正兵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06-1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4 来源:江苏海事发布
10-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苏婉
02-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连云港海事
05-1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26 来源:中国航海学会
09-28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