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7月11日,主题为“携手同行 维护国际物流畅通”的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上海举行,今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中远海运集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保障防疫救援物资物流通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上,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就如何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作了题为《当前物流畅通的首要节点:知变应变》的主旨演讲。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
今年年初疫情严重打乱了全球经济与贸易发展节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贸易将萎缩11.9%,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持续重构,新技术、新规则不断涌现,这些因素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给行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不确定性。在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看来,作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载体,航运物流唯有了解变化才能积极应对,必须知变应变,才能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许立荣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后疫情时代航运物流领域会出现的主要变化。
演讲ppt
一、产业技术之变:线上线下组合运作。
数字化、智能化是近年来航运物流领域重要趋势之一,本次疫情明显加速这一趋势,一方面线上服务正成为行业标配,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航运物流领域正进入大规模运用阶段。航运物流企业纷纷推出了线上询价、线下定舱、线上跟踪、线上支付的平台。即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大部分全球供应链仍然可以维持运转。
另一方面,线上与线下融合正在深化。要把线上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物流的分析决策转化为更为迅速的单证处理,更加优化的运输路径,更大程度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满足顾客的需求。今年中远海运与特斯拉、上港集团共同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重点应用,提升了效率。
二、发展路径之变:存量业务聚焦质量。
今年疫情对海运物流需求造成了严重冲击,当前航运发展环境正在从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对物流企业而言,有双重含义。
对外来讲,意味着更高的服务质量。在后疫情时代,海运物流业需要更加贴近客户,理解客户需要的新变化、新趋势,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例如,针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推出更符合需求的航线产品;针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要求,推出保证运输时间,保证设备可用性的服务;针对卫生健康标准的提高,提升供应链全程可视化与溯源的能力。
对内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管理质量,也就是综合运用管理与技术手段,推进精益管理,降低全供应链成本。比如说,利用数字化技术简化优化业务流程,进而重塑业务逻辑,从根本上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各类成本;再比如,利用智能传播技术,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为客户提供运输过程当中的碳足迹信息。
三、货流格局之变:区域贸易再受关注。
疫情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全球布局,寻找更具潜力的市场。“一带一路”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将催生新的航线和贸易模式,以下有三个关注。
一是关注制成品市场。尽管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频发,但是经济和产业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和东南亚的产业联系将更加紧密,各大洲区域内贸易将更加活跃,需求韧性更强。今年各主要市场当中,亚洲区内航线需求的降幅是最小的,为4.7%,是全球市场整体降幅9.4%的一半。
二是关注原材料市场。中国良好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市场的重要支撑,今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预计增长4%,铝土矿进口将增长16%,中国的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
三是关注新能源市场。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呼声日益高涨,LNG、氢能、可再生生物燃料、风电等更加清洁、绿色的燃料将受到更广泛的青睐。目前,中国LNG进口正快速增加,今年预计增长5%,明年将再增长17%左右。未来,新的绿色能源和随之形成的市场格局也将促使特种船型和新的区域市场不断涌现。
四、经营策略之变:中小船型更为活跃。
多种船型混合经营是行业采用的普遍模式,近年来,大型船波动更高,中小型船更加平稳。从业务组合来看,虽然大型船依然是主干航线、主流市场的主要运输方式。但是疫情以来,无接触物流、全程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强。要满足以上需求,就需要增强运力组合性,中小型船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比如4000箱以下的集装箱船、苏伊士型以下的原油轮,巴拿马型以下的散货船,订单占比持续提高,截至今年6月份,分别达到18%、46%、48%,散货船8.2万吨的卡姆萨尔型,今年前4个月海运增长量逆势增长6%;好望角型和巴拿马型出现了租金水平倒挂。这表明,疫情下中小型船型活跃度在大幅度提高。
从市场应变看,逆全球化、贸易保护将对传统航线、客户、运力布局产生影响,大力开拓新市场成为应变之举。而这恰恰是中小船型的优势。比如在集运市场,传统的东西干线运力占比为38%,以大型船为主,而南北线运力占比已达50%,基本都是中小船型。再比如说,在LNG船市场,由于中国和印度内陆河道较浅,已有LNG贸易商开始利用中型船开拓新市场。另外,随着中国倡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不断推进、新北美自贸协定、非洲大陆自贸协定的生效,区域贸易不断增加,将给中小船型应对变化带来用武之地。
五、应对需求之变:全程服务加倍提速。
本轮疫情中,供应链的“弹性”——也就是应对突发风险及中断的能力受到空前重视。未来,企业的采购来源将更加广泛,运输模式也将更加多元,全球供应链则将更加网络化、结构更加复杂。这将促进全程服务在以下两个方面加速发展。
首先是运输过程力求覆盖。即通过整合航线、码头、场站、仓库等各类物流资源包括海运、内河、铁路、公路乃至空运等服务在内的多元化运输模式,从而使物流服务更加灵活,更加可靠,更有能力抵御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不利影响。
其次是服务内容力求覆盖。客户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程的物流服务,而是需要单一接口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海运物流企业需要打破业务界限,与各国建立长期且深度的合作;整合海运、物流、金融、信息、保险等多元发展服务资源,开展产业链经营,为客户构建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服务产品。
六、经营空间之变:内贸市场再受聚焦。
后疫情时代,各国将更加重视国内市场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更多转向内部市场。今年我国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重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贸经济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从市场容量看,内贸市场容量大,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中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依托14亿人口,中国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41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2019年,99万亿的GDP总额当中,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57.8%,远高于投资的31.2%以及货物以及服务出口的11%。
从发展前景来看。首先是向东南方向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将继续促进东南区域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效率高,运距长、成本低的沿海运输将会持续受益。其次今年新基建预计投资3.3万亿元,同比增长26%,未来5年投资额将接近30万亿元,到2025年,都将保持15%的年均复合增速。这些将促进沿海运输保持快速增长。
许立荣最后强调,越是面对大起大落、大风大浪的产业变局,越需要拿出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的航海人精神,只有紧密合作、携手通行、把握变化、适应变化,才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文字:王子清
文稿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微信编辑:王子清
0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27 来源:学习时报
06-02 来源:新华社
07-13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10-18 来源:中远海运
10-21 来源:经济日报
11-0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江虹
03-27 来源:中国远洋海运报
07-27 来源:香港中远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