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美国《301调查》,欧洲船东坚定押注中国船厂
Seaspan再签6艘万箱级船单,“中国智造”在不确定中彰显确定性优势
在美国政府推动《301调查》,并拟对中国建造船舶加征使用费、施加运输限制的背景下,全球主要船东是否还会继续选择中国船厂下单,成为国际航运圈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欧洲船东正用实际行动给出明确答案。
4月29日,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船东——加拿大籍Seaspan公司,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贸易有限公司正式签署6艘万箱级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彰显其对中国船厂的高度信任和持续合作意愿。这是Seaspan继与外高桥合作建造7000TEU集装箱船、全球首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项目后的第三次战略携手,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
欧洲船东逆势下单,中国船厂持续“吸粉”
本次合同涉及6艘10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由外高桥造船自主研发设计,配备国际先进的节能与环保系统,全面满足最新的能效指数(EEDI)和排放控制要求。这批新船将引入智能制造工艺,并创新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既体现Seaspan在运营策略上的前瞻布局,也体现了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响应与支持。
Seaspan首席商务官李堃、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张启鹏、中船贸易副总经理郑民胜出席签约仪式并代表各方签约,Seaspan董事长兼CEO陈兵亦出席并见证。这份合同不仅体现了Seaspan在当前贸易环境下对中国建造能力的信任,也传递出船东在选船策略上“不为政治所扰、只看商业价值”的鲜明态度。
“中国智造”赢得全球船东用脚投票
外高桥造船是当前中国造船工业在中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的标杆力量,其在设计、建造周期控制、绿色技术集成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此次6艘船采用自主研发设计方案,广泛应用节能线型优化、低阻力涂层、高效推进系统等技术,显著提升航行性能与燃料效率。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此项目的签署恰逢美国政府宣布针对中国船舶实施《301调查》后,国际航运市场对“中国造船能力是否会受到限制”议题高度敏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4月发布的公告中,拟对在中国建造、运营的船舶征收额外服务费,并对运输美国产品的船只实施潜在限制,意图遏制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从Seaspan的选择来看,这一政策尚未撼动“用脚投票”的趋势。作为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总部设于加拿大的国际船东,Seaspan不仅没有回避中国船厂,反而加码投资,背后彰显的是全球航运界对“中国智造”的实际认可。
尽管美国《301调查》中拟对中国建造船舶加收高额费用、试图通过制裁政策转移全球订单,但现实中,中国造船企业在交付周期、质量保障、绿色技术、金融配套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
尤其是在18,000TEU级以上船舶、LNG双燃料船舶、汽车运输船等复杂船型领域,中国船厂已成功吸引包括Seaspan、ONE、Hapag-Lloyd、Wallenius Wilhelmsen等多家欧美航运巨头的订单。
而本次Seaspan与外高桥的合作还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进一步打破传统美元主导的国际造船交易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这也凸显在全球贸易多极化背景下,船东正积极构建多元化、风险对冲的新型产业链金融体系。
市场选择终将战胜地缘干扰
从Seaspan逆势下单外高桥,到中远海控刚刚发布公告表示再投30.8亿美元订造14艘甲醇动力大船,足以证明:全球航运界正在用实际行动表达一个共识——与其追逐政策风口,不如抓住技术与效率的现实价值。
面对《301调查》掀起的政治化风波,中国造船企业的稳定交付能力、绿色技术储备、客户服务体系与金融创新能力,依然是全球船东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可以预见,未来尽管中美围绕船舶制造与海运服务的博弈仍将持续,但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真正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商,仍将在风浪中坚定前行。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