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笔者收藏的一张1982年出版于香港的香港——厦门客运航线的船期广告。大家可以看到,这条航线的香港总代理是——益丰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益丰船务是中远海运散运的前身之一,是交通部最早的驻港企业,也是新中国贷款买船的先驱和执行者。
近年来,随着对中远海运历史挖掘力度的加大,益丰船务的故事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罕为人知。但它与香港——厦门客运航线的恢复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故事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初。
1979年元旦
1979年元旦,中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对金门炮击,烟云笼罩的海峡绽放第一缕曙光。这一年的福建省“两会”上,一位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恢复厦门到香港的客运航线,立即引起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人数众多,总数超过500万人,而台湾同胞的祖籍约有80%在福建。改革开放后,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国友人到国内探亲、旅游、洽谈商务的人愈来愈多,香港是当时主要的中转地。据统计仅1978年进出福建省的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就达五万余人次。但是由于当时闽港之间无直达客班轮,从香港到福建,无论乘坐汽车还是火车最快都要三天,既费时间又辛苦,很不方便。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响应广大海外侨胞的迫切要求,福建省就此问题向国务院作了专门请示报告,希望开通厦门——香港客运航线,此事得到了交通部的积极回应。双方洽定由福建省轮船公司与益丰船务各出50%股份的形式代表双方来经营这条航线。
为了航线的正式通航,福建省和交通部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厦门方面,将原码头仓库的基础上,改建了客运站,将厦门市委第二招待所改建“鹭江大厦”,先后扩充旅客接待能力1000床位,厦门海关、边防为此专门增加了编制并到口岸城市深圳培训取经。香港方面,通过益丰船务的积极协调,港英当局总体表现出了友好与合作的态度,尽管香港对于大陆的开放姿态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同意拨出九龙仓五号码头作为中国客船专用码头, 在移民局、海关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同意在锚地为客船办理进出口手续。、
鹭江宾馆(鹭江大厦)始建于1958年,是经由华侨陈嘉庚先生提议、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务院拨款而建的。改革开放后作为福建省首家外资酒店,成为这一时期归侨的主要接待酒店。
1979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79年9月6日,益丰船务派员从阿根廷接入了一艘642客位的二手客轮,这条船已停航两年之久,许多设备老化,为保证航行安全并节约不菲的当地厂修费用,益丰公司专门派出了最好的机务总管和船员,将船舶安全开回香港,经过为期近两个月的修缮,这名被命名为“鼓浪屿”号的大型豪华客轮于12月14日从香港首次空航厦门。
“鼓浪屿”号客轮(1979年)
时间来到了1980年1月1日,驻防厦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紧急集结,沿海所有炮群进入战时戒备状态,这一天正是“鼓浪屿”轮首航的日子,她将从厦门港出发,穿越建国后30多年没有客轮进入的危险海域,经台湾海峡驶往目的港香港。她所经过的厦金海峡东水道更是20多年来军事对峙的“炮火走廊”,为完成这一次危险的破冰之旅,东海舰队提前出动“扫海”,清除厦金海域东水道的海底障碍物。在各方的共同保障下,“鼓浪屿”轮于次日顺利到达香港维多利亚港,这也标志着在中断30年后香港——厦门客运航线正式恢复通航!
“鼓浪屿”轮投入运营后,以每周1个往返航次的班期往返于香港厦门两地。经过多个航次的试运行,“鼓浪屿”轮各方面技术标准都能够令人满意,是一条适合航线的好客船。在硬件达标的情况下,益丰船务公司把重点放在了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上。考虑到“鼓浪屿”轮上的105名配员,大部分是从小船和工厂调入的,很多人第一次从事客运服务,有的人晕船严重,益丰船务专门派出了包括干部、客运员、轮机员、电机员、铜匠、管事、厨工、服务员在内的十九人工作组,随船帮助解决船舶存在的问题,通过工作组手把手教,极大地提升船舶日常保养维护、客服餐饮的服务质量水平,使“鼓浪屿”轮真正达到了一条国际航行客轮的服务标准。
“鼓浪屿”轮的通航使闽港两地的交通时间从原来的60小时缩短为18小时。大大便利了两岸三地的商旅,航线火爆到一度一票难求。为解决客户骤增的状况,1981年,公司又添置大型豪华客船“集美”号(471客位)参加营运。并在福州、涵江、泉州等地设售票点,免费接送旅客到厦门登船。1984年7月1日,厦门特区旅游公司加入联营,成立三联企业有限公司,添置大型豪华客船“鹭江”号(706客位),并对“鼓浪屿”轮进行了更新,新“鼓浪屿”轮(706客位)于1984年7月17日香港首航厦门。
“鹭江”号客轮停泊在厦门与鼓浪屿之间海面,开设有“海上乐园”大酒家,是昔日厦门的地标。
1987年
这一时期,也是两岸关系破冰的前夜,不少国民党老兵偷偷从台湾借道香港,搭乘“鼓浪屿”轮“暗渡陈仓”回祖国大陆探亲。1987年10月15日,台当局正式宣布,于当年底,开放台湾赴大陆探亲。1987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以《鼓浪千里迎亲人》报道了“鼓浪屿”轮接待首批来大陆探亲的台胞返乡的故事。下船时,一位台胞将一副对联送给了鼓浪屿号全体船员:“鼓起中华民族志,浪传两岸骨肉情”,成就了两岸关系史上一段佳话。
一船破冰去,万人踏浪归。从1979年到1990年,厦门——香港客运线共接送旅客超过97万人次、行李60万件。“鼓浪屿”轮成为了见证祖国发展,繁荣两岸三地商旅的连心船。这段历史也正是中远海运一直以来服务国之大者,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
来源:中远海运散运
供稿:林于暄
编辑:陈泽华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21 来源:立方石油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1-01 来源:招商南油
05-19 来源:微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