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中远海运比港公司董事长俞曾港:去年营收净利创历史新高,比港持续打造综合型服务贸易港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柳颖报道 日出、日落,船舶启航、停泊,这样的重复,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下称“比港”)见证了无数次。
在希腊语中,比雷埃夫斯意为“扼守通道之地”。早在公元前400多年,比港便已建成。作为希腊最大港口,比港现已成为中希“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希腊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而在此十年前,中远海运集团就已与希腊方面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正式获得比港集装箱码头的2号和3号码头的特许经营权。2016年8月,中远海运集团成功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全面控股管理和经营整个比港业务。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振作用下,比港现已成为地中海最繁忙的枢纽港,集装箱码头业务按全年吞吐量计算,世界排名从2009年的93位,提升至2021年的29位。同时,比港保持着欧洲最大渡轮港口、地中海最重要的邮轮母港、汽车船中转港、修船中心的行业地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书面采访时,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曾港表示。
2021年,新冠疫情影响仍在蔓延,比港却逆势创下历史新高业绩。步入2022年,希腊旅游业复苏力量强劲,一季度希腊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长342%,到访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95%。受此影响,比港后续的营收增势仍显乐观。
中远海运集团缘何早在2008年就将比港项目“纳入麾下”?对于中欧贸易而言,比港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与作用?在提振当地经济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公司作出了哪些贡献?针对这些问题,俞曾港一一进行了回答。
(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曾港 本报资料图片)
比港“重生”:2021年营收净利创历史新高
《21世纪》:能否谈谈当初投资运营比雷埃夫斯港的初衷?
俞曾港:初衷很简单,就是出于对比港的价值发现。第一,比港作为天然良港的价值。比港地理位置优越、水文条件良好,紧邻苏伊士运河,连接巴尔干半岛、东南欧、中东和非洲,拥有天然深水区,适合全年全天候作业,是一个优良的天然枢纽港,自古以来就在连通东西方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比港现有基础设施的价值。比港的基础设施虽然比较老旧但是具备一定的基础,港口枢纽作用强,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例如,比港的作业码头拥有现成的铁路线,可直接连入欧洲铁路网,实现海陆联运。而且,老旧的设施也意味着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方面的需求,而这正是我们的专业优势。
第三,比雷埃夫斯港务局早在1930年就已成立,在业务体系和政策方面有经验积累。例如,比港拥有保税区和保税仓库,享受希腊的增值税便捷处理流程,这对客户而言是重要的商业价值。
基于以上价值判断,在希腊遭受金融危机影响之时,其它国际投资者对比港投资犹豫不决,中远海运集团因看重比港价值果断做出投资决定。我们把握了投资比港的机会,而且在短短几年内把比港发展成为欧洲领先大港,以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21世纪》:作为中希合作的标杆项目之一,公司与比港的接触过程是如何深入的?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俞曾港: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第一家海外控股的综合性港口企业。公司前身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成立于1930年,1999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在雅典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中远海运集团投资获得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的经营权,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的股份,正式接手整个港口的经营管理。
值得提及的是,在希腊政府决定出售该港口后,中远集团作为唯一愿意参与投标的企业,获得了2个集装箱码头的特许经营权。自此,比港迎来了“重生”的曙光,仅仅两年时间,便从最初低迷的经营状态转变为扭亏为盈。
虽然中希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友好的合作,但是过程并非一路坦途。希腊的比港私有化进程从2014年开始,但是中间几经波折,甚至在2015年被政府叫停,导致中远海运集团的收购工作直到2016年才完成。同时,很多当地员工由于文化差异和对中资企业不熟悉,起初对比港被中资企业收购存在担心和焦虑,但是中远海运接管比港后,随着沟通交流和文化融合不断深入以及中方团队的专业表现,当地员工的担忧随之消除。
《21世纪》:公司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
俞曾港:现在,比港是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和欧洲领先的集装箱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渡轮港口,地中海重要的邮轮母港、汽车船中转港和修船中心。业务板块有集装箱码头、邮轮码头、渡轮码头、汽车船码头、修船、物流六大类,是世界上综合性排名前列的港口。
2021年,比港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到1.542 亿欧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达到3680万欧元,创下历史新高。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继续突破500万大关;邮轮码头靠泊数379艘次,旅客人数恢复至40万人次,渡轮码头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为希腊旅游业复苏和保障民生作出了贡献。
当下,我们正在推进的有邮轮码头扩建、汽车码头扩建、修船厂及修船区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11个投资项目,总预算达2.95亿欧元。同时,顺应数据时代发展,比港正依托港口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共同推进5G港口建设,提升港口数字化水平,提高各个业务板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业务运营的平台化、数字化,驱动比港共建“一带一路”持续高质量发展,希望将希腊比港打造成为地中海5G港口典范。
联通海陆:“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
《21世纪》:据了解,比港位处地中海东部的核心位置,这一地理位置有何特殊性?对于中欧贸易而言,比港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与作用?
俞曾港:可以这样说,无论在海路还是在陆路,比港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海路而言,比港是欧洲大陆距离远东最近的深水港,也是欧洲大陆、地中海沿岸地区距“苏伊士运河至直布罗陀”主航线最近的枢纽港,是船舶通过地中海前往大西洋、通过红海前往印度洋、通过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前往黑海的良好中转港,连接巴尔干半岛、南欧地区、黑海地区与西欧、中东欧地区、中东及非洲,海上贸易条件极其便利。
陆路而言,比港是巴尔干地区的南大门,可连接至中东欧腹地的铁路线,是通往中东欧的门户。以希腊比港为起点的“中欧陆海快线”,已成为深入中东欧腹地开辟中国与东欧之间物流新通道,物流时间较传统的西北欧港口中转的方式节约5-7天时间。比港与中欧陆海快线连通后,可通过海铁联运,使海运集装箱抵达希腊比港后,马上换上铁路,经中欧陆海快线抵达奥地利、捷克、波兰等中东欧国家,为远东至中东欧腹地的货源提供更为便捷、更低成本的通道。
总而言之,作为欧洲通往地中海的“南大门”,比港依托中远海运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和多式联运体系,已经成为连接中东地区、南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关键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
《21世纪》:在提振当地经济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公司作出了哪些贡献?
俞曾港:在接手的6年间,我们累计向希腊政府上缴特许经营权费超过3000万欧元,向当地员工支付工资达3.6亿欧元,缴税1.25亿欧元,为希腊直接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10000个就业岗位。
疫情期间,我们在集团的支持和协调下,先后五次向周边城市和医院等捐赠防疫物资,总价值超25万欧元,在邮轮码头向阿提卡提供防疫设施,支持邮轮业复工复产。
同时,我们对北京冬奥会希腊代表团赴北京参加比赛也做了支持工作,并获希腊奥委会颁发的金牌赞助商称号。前段时间,我们还提供了约1.3万平方米的场地建设希腊水下考古博物馆,为当地水下考古事业和和中希水下考古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化港口建设
《21世纪》:对于国际化的港口经营项目,您认为其中有哪些痛难点?应如何击破?
俞曾港:机会和挑战往往并存。特别是在以前,西方国家对来自东方的企业比较陌生,当地社会在起初普遍会存在疑虑。企业在这方面,要抱着与当地社会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理念,加强沟通,逐步消除疑虑、增进了解。最重要的是,当地民众看到了中外团队共同创造的比港发展奇迹,对我们自然愈加欢迎。
此外,坚持“义利并举合作共赢”是海外项目行稳致远的关键。中远海运集团在提升比港经营业绩的同时,非常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回馈当地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并获得希腊国家层面的认可,这为比港项目在海外稳定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从1972年6月5日建交至今,中希两国已经携手走过50个年头。在中希关系愈加紧密的今天,比港之后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俞曾港:比港项目正是在“一带一路”和中希两国合作引领下蓬勃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是中希合作共赢的典范。在中希合作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比港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将继续巩固发展优势,持续打造综合型服务贸易港口;拓展合作领域,建设中欧贸易新通道和物流枢纽中心;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化港口建设;坚持义利并举,积极服务希腊经济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中希人文交往和当地社会福利,为中希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努力。
1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1-1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16 来源:中国港口
01-0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19 来源:史婧力 中国船检
08-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30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