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长的地方没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河北廊坊,距离浙江宁波1439公里。曾经的她并没有想到,此生会与海相伴。
马娟,宁波海事法院海事庭四级高级法官。2012年来到法院,9年间,她在我国的东海岸线上与海事司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洋维权一线的“破浪者”
海事法官办案,操作难度较大的是保全程序中的扣船,扣船中更难操作的是扣押外轮,一头系着中国当事人的利益,一头系着外国当事人对中国法治权威的认可。
“总有人问,海事法官与其他法官有什么不一样?其实,我们除了身穿法袍开庭审案,还要经常和船打交道。这几年我扣过散货船、集装箱船、渔船等各式船舶,有的船在海上锚地,有的船离岸上几十海里,有时还要爬几十米高的绳梯才能上船,我也因此练就了各式爬船招数。”提到扣船,马娟总是很严肃,无论是扣押船舶还是解扣船舶,都需要及时迅速。延迟放船一天,对于当事人而言,是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损失。
有一次下班时,马娟接到当事人扣押船舶的申请,涉案外轮凌晨就要离开浙江海域,一旦驶离,当事人权利保障就没了着落。
了解案情紧迫后,她立即启动扣船程序。
冒雨乘车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岸边后,辗转多次只能找到一艘接送小船。此时岸边风达5、6级,马娟顾不上风大浪急,登上接送小船朝外轮驶去。登轮后,她与外籍船长不断沟通释法,最终顺利扣押船舶。
办案效率影响着当事人的效益,是当事人眼中最直观、感受最深刻的海事司法环境。
“我呀,就是全国数百名海事法官中小小的一员,正努力在审理一件件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申请扣押船舶案件中,不断向中外当事人展现中国海事法官‘懂法律、懂航运、懂外语’的专业水平和高度敬业精神。”马娟如是说。
海事审判改革的“弄潮儿”
2019年,宁波海事法院作为全国首家试点法院,启动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将海事审判从传统海事海商领域拓展至刑事、行政、公益诉讼领域。
“我是学海商法专业的,那个时候领导安排我专门办理海事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没有经验,一切从零开始,压力真的很大。”
如果无风鼓帆,那就奋力划桨;如果没有现成的路,那就努力闯出一条路,闯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
向书本学,向同事学,马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遇到疑难案件,就去走访,查资料,查案例。近年来,她共审结海事海商案件600余件,海事刑事案件25件,海事行政案件22件,公益诉讼案件4件,多起案件为全国海事法院首例。
“马娟看上去文静柔弱,工作起来却是个‘拼命三郎’。她回答我最多的是这两句话:‘好的,我来做。’‘要什么时候完成?’”提到她,领导的话语里也满是佩服。
“心中有丘壑,眉目作河山,我们的目标不止是个案的公正审判,更要在个案审判中实现规则之治。”“三无船舶”认定和处置一直是困扰海上执法和海事司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马娟在主审的一起海事行政案件中,确立了没收“三无船舶”裁判标准,为海上行政执法提供了规范指引。
马娟有一个习惯,下班前会把一天的事情进行梳理,哪些是已经办完的,哪些是需继续跟进的,并备注好轻重缓急。“这样下班才放心,对第二天的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很多个周末,马娟趁着女儿上兴趣班的时间,赶到办公室继续看案卷或者翻材料。“既然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没弄懂,为何不多花点时间把它弄懂呢,做完陪家人时才安心啊。”
对家人,马娟多少有些愧疚,但当每个案件“案结事了”时,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时,她又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传递海事审判声音的“匠心人”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再平凡、再单调的工作,在马娟看来,均是不可或缺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带着这样的信念,在担任综合文字员的7年时间里,她在晨钟暮鼓中撰写材料,在灯火辉煌中推敲文字。300余篇材料共80余万字,小到信息宣传,大到总结汇报、会议纪要、白皮书等重要文件起草,马娟经常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多个千字以上的材料。
万事最怕“认真”二字,马娟励志做好传递海事审判声音的“匠心人”,讲好法院故事,传递法院声音。
专门法院、专门管辖,有其独特使命,发挥好海事司法独特的职能作用是海事司法人要回答好的一道题目。宁波海事法院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马娟,愿用一生来守护“浙”片蔚蓝。
来源:宁波海事法院
01-1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8-19 来源:史婧力 中国船检
01-0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16 来源:中国港口
09-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1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