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我校知名校友、原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8岁。痛悉老校友、老部长钱永昌离世的消息,大连海事大学全体师生、海内外校友深表哀悼。
1950年考上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3年春随着上海航务学院北迁大连,钱永昌在大连完成了最后一学期的在校学业,成为了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这让他一生引以为荣。母校亦深深以钱老为荣,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船长,他是第一位以《海商法》与国外打官司维护权益而获胜的企业经理,他是我国航海院校培养出的第一位远洋公司总经理和共和国交通部部长……
生平介绍
钱永昌,1933年生人,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1953届校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远洋船长,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原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原会长,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校友会名誉会长。
1960年9月,任船长;
1974年4月,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处长;
1974年6月,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副总经理;
1978年,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1980年9月,任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交通部远洋运输局局长;
1982年4月,任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84年4月,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兼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1992年11月,任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3年12月,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
1999年-2018年,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
2019年,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10年,学校出版发行的《泽源——大连海事大学校友口述实录》口述史料当中,收录了钱永昌老校友关于校园时光与航海生涯的文章《我一生引以为荣的——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让我们跟随钱老的脚步,回首往事,感受他作为一位航海人的情怀与担当。翻开属于海大人心中珍藏的记忆。
原文摘录
我一生引以为荣的
——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我一生引以为荣的是,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1950年夏,我如愿地跨进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学成报国的心愿,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1953年春,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航务学院北迁大连,我从东海之滨的上海来到了渤海之滨美丽的大连。迁校后,我在大连完成了最后一学期的在校学业,于1953年夏毕业离校,因此我幸运地成了吴淞商船学校最后一期的学生和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求学求知 信念坚定
1950年初冬的抗美援朝、参军参干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改造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的教育,我开始从追求实现个人愿望,逐步到思考自己的一生如何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作贡献。特别是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已是早晨》(苏联20世纪50年代小说)等的影响,我开始希望自己的一生能活得更有意义。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政治上逐步得到提高,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与深思,终于下定了愿意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由冯聿芬和李乐福同志作为我的入党介绍人,1952年,我向党组织提出了我的入党申请。党组织经长时间的考察,决定在我毕业离校前,讨论我的入党申请。7月底,经学校政治辅导处党支部讨论,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并经校党委批准,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党的直接教育和领导下,我开始了新的人生里程。
三校合并 情指大连
我记得迁校是在全国解放以后,1950年的下半年决定的53年初迁校。当时国家就是要发展这个海运,刚开始是5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国内港口全是外国人,本国人寥寥无几。交通部作出这个决定是很英明的,看到了海运事业对国家的建设与国防都有很大作用,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把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这三所学校合并起来。
我们当时年轻,上面有什么政策我们就去响应。国家决定在大连成立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校。这里我再想提一下,我很有幸的,自以为很骄傲的事,就是我考的是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17岁高中毕业考了吴淞商船学校,当时报纸上公布的是吴淞商船学校航海系。我记得很清楚,驾驶系才27个人,一千多人里面录取了27个,当时考进去很高兴,然后进来念书,念了几年以后,就并到大连去。去了以后,我大三最后半年以后就毕业了,我经常引以为傲的就是吴淞的最后一届、大连的首届毕业生,堪称是承前启后的一届。
唯一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妈妈觉得那地方很冷,好在我不在乎,经常在外住宿的。后来我记得我妈妈怕我去大连冻着了,给我做了好多棉衣。其中一件是蓝布的棉大衣双排钮,上半截还做了个皮领子,我记得过去某个电影里面有一个军长也穿这样的大衣,我很高兴,它很暖和。
学校设备、老师、家属、学生,一列火车,很简单,这个学校就搬完家了。那个时候设备也简陋,也没那么多。我当时穿着棉大衣坐着火车去大连了。一个火车坐不下,还有一部分坐船去的,火车走了五天,4号走的,9号到的。
深刻印记 往事种种
刚下火车时,我见到东北航海学院有仪仗队,敲锣打鼓很响亮,我体会到这里跟上海不一样,北方比较热情,而且也有它的北方特色,敲锣打鼓。但是上海和大连到底差别很大,当时上海同学去的都是比较小资。到了那里以后,东北航海学校给我们的印象也是非常严肃,纪律性很强。上海的同学比较散漫,虽然散漫,基本的纪律还是有的,但不像大连管的严,所以到大连以后,感觉就管的很严。另外一点是当时大连的生活条件很差,全部是苞米窝头,上海人吃不惯,从来没吃过窝头,像我们有的时候咽不下去,有些同学去的时候带了很多点心,点心你再吃几天就吃光了,就偷偷到外面买饼干。
回忆起老校址,我记得是在白山路,而且宿舍在学校外面的。白山路的学校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个时候办学条件很简陋的,很多同学不是很满意,牢骚很多,也没办法了。像我还好一点,我不会发牢骚也还能坚持下来。
殷殷嘱托 钟情航海
回顾人生路程,最使我值得骄傲、引以为幸的是在黛绿年华的中学时代,我就选择了“航海”作为我终身追求的事业。而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实现了成为一名远洋船长的“抱负”——一个青年的抱负。我是53年上船,60年当船长,到了74年把我调下来,53年到74年,21年做海员,正好是20岁到41岁。所以这个航海情结我想也可以理解,我的黄金时代统统给了大海。因为我有志于航海事业,憧憬航海生涯,因此,每当我回顾一生,虽历经沧桑,但总是具有无憾无悔的满足感。青年人向往航海生活,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航海”是豪迈的事业,是浪漫的事业,是绚丽多彩的事业,更是勇敢者的事业。
经过20余年的航海生活,经历了各种磨练,才真正从切身的感受中领悟到它的豪迈、浪漫与多彩的真实含义。当我初次出海实习时,充满了小资情调的激动:蓝头巾在送别的岸边轻轻飘扬,蔚蓝色的海洋碧波荡漾,喷薄而出的旭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因此,当我得知将于拂晓时分驶出长江口入海,就早早起床兴冲冲登上驾驶台,以观日出美景。但刚出长江口,迎来的却是大海的浪涌;曙光初现,太阳尚未从地平线升起,我却因初次出海晕浪呕吐,难以支撑而下了驾驶台——“太阳尚未升起,我已下了驾驶台。”这是大海给我的航海生涯上的第一堂课。使我意识到,在豪迈、浪漫、多彩的诱惑后面,是航海生活的艰难。美好的理想,远大的抱负,绝不是诗情画意的奢望。只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不畏艰险,才能驶达理想的彼岸。
谈及母校的发展,我们应该提到一个高度来认识学校。因为我们现在提倡中国梦、海洋强国,海洋强国一定是航运强国,那么航运强国就靠我们了。因为我们从历史上来讲,中国是一个航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是明末就衰落了。清朝闭关锁国,所以航海就衰退下去。从历史来看,航运是跟了国家的强盛衰落而起伏。民国期间我们没有自己航运的,全是外国人的。到了解放以后我们开始建立了,但当时队伍很小,船也很少。后来国家强盛起来,对外贸易发展了,那么海运也就发展了。到现在我们就是航运大国了,航运不是一般的运输货物,它跟国家的这个命脉,国家的强盛,国家的发展是有实际关系的。
谈到我们这个学校,我引以为荣的,现在应该是世界一流的学校,规模最大,师资最集中,设备最齐全,学科也很齐全。应该说世界一流的大学,作为航运来讲是世界上恐怕少有的,再加上我们这个学校是有中国特色的海事大学,它的特色在哪里?就是半军事管理制度,你像重视组织纪律啊,一些事情跟中国梦完全相结合的,这些是我们的特色。总的来说我认为,既然现在建设这样一个学校,那么一定将来是要为海洋强国服务的。
因为我对母校很有感情,就希望母校能搞得更好。一百周年的时候我就写了两句话,“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故乡”,还有就是“情系母校,恩念师训”,这都是自己心里面这个存在的东西,是心里面的声音。
读罢文章,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一位老校友、老学长对母校的深情厚意,回眸钱老的奋斗历程,谋求航运复兴的初心、致力交通强国的志愿与母校始终心意相通。
钱老对母校的真挚情感与对母校未来的殷切期盼,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传承这份精神财富,勇担新使命,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海大贡献。
缅怀钱老!致敬钱老!
01-17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8-19 来源:史婧力 中国船检
01-0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16 来源:中国港口
09-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31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