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随着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公司20万吨级矿石码头岸桥从“明航”轮上卸下满满一抓斗矿石,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年吞吐量突破6亿吨!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军,威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亮,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等出席仪式并共同启动、见证“山东港口青岛港2019年吞吐量突破6亿吨”这一历史时刻。
年吞吐量突破6亿吨,是山东港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宣示;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建设山东海洋强省,推进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扎实行动;是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15个攻势”,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重要成果。
也是继12月13日,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越2000万标准箱后,山东港口青岛港发展史上开创的又一里程碑,其背后,印证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带来的丰厚红利和强劲动能。
2019年,在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超级平台上,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越2100万标准箱,挺进东北亚枢纽港;干散货完成吞吐量1.8亿吨,混矿作业量稳居全国第一;原油吞吐量完成1.17亿吨,进口原油稳居全国第一;件杂货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纸浆、铜精矿全国领先;邮轮全年完成出入境旅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45%,增长率全国第一;威海港吞吐量完成2400万吨,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同比增长10%……增幅位居全球港口前列。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市政府、威海市委市政府对港口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所有口岸单位、合作伙伴、合作商,特别是所有船公司、大客户,对港口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支持。总书记提出,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港口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央不断给山东赋能,山东港口将秉持“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的发展策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智慧绿色港,以更加努力的工作状态、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服务融入全球“端到端”供应链体系中,助力山东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福宁在致辞中表示,面向未来,青岛港将立足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关于做“三个表率”、出“三个更多”的要求,抢抓交通强国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区等重大政策叠加机遇,坚持创新引领,推进量效齐增,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作业最安全、价格最合理”的“四最”港口,为广大船东货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开创共赢发展的新未来。
细数青岛港6亿吨发展之路,无不凝聚着港口攀登者的奋斗足音,展示着新动能的澎湃力量!
“半天超过一年”:
印证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年青岛港只完成了15艘船舶作业,吞吐量仅为72万吨。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青岛港吞吐量完成2002万吨。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年,青岛港吞吐量超越亿吨,跨入综合性国际亿吨大港行列。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岛港也踏上了发展快车道。2006年,吞吐量超越2亿吨;2008年,超越3亿吨;2012年,超越4亿吨;2016年,超越5亿吨。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后,山东港口青岛港勇担重任,转型升级,创新发展,2019年吞吐量一举突破6亿吨!换算成每天的吞吐量达165万吨,这意味着,如今青岛港不到半天的吞吐量,就超越了1949年一年的吞吐量。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装卸工艺的深层次转型,是创新驱动的时代样板,更是青岛港人砥砺奋进的流光岁月。
20世纪60年代初,码头工人作业场景。
在青岛港解放前的半个多世纪里,码头上几乎看不到机械的影子,手搬肩扛这种原始落后的装卸作业方式长期沿用。解放前,铁锨和二齿钩子是码头工人唯一的劳动工具;1954年,青岛港还没有一部机械;1976年,集装箱作业工具从最原始的撑棍起步;80年代初,一万多吨的矿石船要干12天。
如今,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青岛港告别了手搬肩扛的汗水经济,率先迈进全自动化的智慧时代。
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码头和全球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相继投产,生产效率屡破世界纪录,全面超越人工码头,比国外同类码头效率提升50%以上,缔造了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青岛模式”。同时,青岛港集装箱“振超效率”、矿石效率、纸浆效率也稳居世界之最,并连续打破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握指成拳:
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激发更大发展动能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揭牌成立,青岛港发展迎来了更大平台和崭新机遇。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青岛港向海向陆,提升国际合作水平,谋求更大突破。
山东港口7个港口紧密联手,不断推进“整合、融合、耦合”发展,连续开通了12条航线,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港为枢纽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围绕各自区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线布局”的干支线网络配套发展格局。
坚持“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持续加大与全球大船公司的深度合作,前20大船公司都在青岛港开通了航线,航线数量从年初的165条增至175条,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等大船公司纷纷升级运力。
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联合海关、铁路、船公司等共同拼抢内陆腹地,提高辐射能力。今年以来,青岛港内陆港从10个增至15个,海铁联运班列从40条增至48条,全港累计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3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继续领跑全国沿海港口。1-11月份,滨州、德州、菏泽地区从青岛港进出的海铁联运箱量分别同比增长了137.4%、75.8%、18.2%,郑州、西安、乌鲁木齐地区分别同比增长了16.5%、17.3%、7.8%,为当地外贸进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打造“国际化的青岛港”:
与全球供应链体系加速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青岛港加快融入国际合作,由“青岛港的国际化”向“国际化的青岛港”转型。
○ 成为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中仅有的两家港口会员之一,有力提升了在全球港航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 大力推进海外项目,与中远海运港口合作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码头投入运营。与马士基共同管理运营的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码头一期工程已进入试运营。与中石油合作的缅甸马德岛原油码头运转顺利。
○ 从1984年与日本清水港签署友好港协议,到与拉脱维亚里加自由港、以色列海法港、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签署友好港协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蓝本,青岛港沿线、沿路友好港数量达到25个,“朋友圈”越来越大。
加快贸易要素集聚,打造发展新优势。
○ 与日本伊藤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铁矿石国际中转超200万吨,加快打造以青岛港为中心、辐射日韩和台湾地区的大宗干散货国际中转网络。
○ 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保税现货原油库正式启用,实现外贸进口额1.8亿美元,加快建设全球原油贸易集散、分拨中心。
加快金融要素集聚,拓展港口产业链金融服务。
○ 打造“物流+金融+信息”三位一体的市场服务模式,构建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深度融合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金融服务拓展至金属冶炼、油品炼化、粮食加工等12大行业,涵盖15大主流货种,服务客户超600家。
○ 同时,加快高质量发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A+H”双轮驱动,打通了境内外资金通道,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03-24 来源:吴佳璋 周梓悦 航运评论
03-27 来源:中远保险经纪
01-21 来源:中港网
08-27 来源: 亚太港口服务组织
08-24 来源:港口圈 肖佳钰
01-08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2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9 来源:欧洲主港鹿特丹
03-27 来源:中远保险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