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7月,我们昼夜集装箱吞吐量首破万箱、达到12258标准箱,桥吊昼夜单机平均产量突破900标准箱,实现昼夜吞吐量和单机产量的双突破。”负责洋山四期运营的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总经理柳长满介绍。
随着部分新设备完成调试投入生产,生产规模从开港之初的10台桥吊、40台轨道吊、50台 AGV,扩大到目前的 16台桥吊、88台轨道吊和80台AGV,生产效率和装卸服务质量将持续提升。
洋山四期位于东海大桥以南,地处整个洋山深水港的最西侧,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共建设七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
洋山四期所用的岸桥、轨道吊和 AGV,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制造,指挥调度控制系统则由上港集团旗下的海勃研发,如此一来,整个码头的“大脑”与“机体”都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
在洋山四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AGV。无论何种天气、何种温度,它都在不停地工作,从海边到堆场,24小时循环往复。这些AGV采用当今世界最前沿技术,除了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外,还支持自我故障诊断、自我电量监控等功能。
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自动调度系统和地面上敷设的6万多个磁钉引导,AGV可以在繁忙的码头现场平稳、安全、自如地穿梭,并通过精密定位准确到达指定停车位置。
自动化码头的先进性,在近期连续抗击台风的过程得到充分体现。在港区中控室内,几位年轻操作员正盯着眼前的几台电脑,关注着港区里发生的一举一动。一位女操作员介绍,如果某一台轨道吊作业计划完成,她这里只要在电脑上轻轻点击“一键锚锭”按钮,这台吊车就能自己跑回预定锚位,然后放下钢梢、插进地面,完成加固工作。
柳长满介绍,由于全自动化管控和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码头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与传统码头大不相同。通过半年试生产,他们发现并解决了一些调试期间未发现和暴露的问题,为码头实现成熟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洋山四期挂靠航线主要以中东波斯湾沿岸为主,已与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航运等20余家知名航运企业建立合作。展望未来,洋山四期码头将有更多航线挂靠,以充分发挥新增产能的效应,并最终建设成为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的典范。
来源: 文汇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03-24 来源:吴佳璋 周梓悦 航运评论
03-27 来源:中远保险经纪
01-21 来源:中港网
08-27 来源: 亚太港口服务组织
08-24 来源:港口圈 肖佳钰
01-08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25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9 来源:欧洲主港鹿特丹
03-27 来源:中远保险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