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史,
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但是,在这样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了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默默的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为自己国家的复兴,尽心尽力。
同样的,在海员这个大群体中,也有好多的爱国人士,在国难当头下,有着不输于那些广为流传的国民斗士那样敢于反抗,勇于说不的民族气节,但是这样的海员却鲜有人提及,所能看见的只是在别人的文章中偶然被说到的寥寥数语。
今日见闻
这次想说的,就是这位被称为“迈出国人引水第一步”的马家骏总船长。
大连海事大学孙玉清校长在2016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提到了马家骏船长。
《海国雄风——记上海港著名引航员陈秉直船长》这一文章中,也对马家骏船长稍有提及。
还有,在网上找到的关于马家骏船长的简介,生平经历都是一样的,但是不知道最后这个历史系教授的背后又是个怎样叱咤风云的故事。
还有就是小编能找到关于马船长,高风亮节,浩然正气,拒绝去汪伪开办的中华轮船公司,拒绝国民党武装特务,还有怒怼日本港口检查员的光荣事迹。
马家骏船长
骨●气
人品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宜
坚守
等待
宜
马家骏和滕士标两位船长,在抗战期间,也“借口耳聋眼花”,拒绝汪伪开办的中华轮船公司聘请他们出任沪甬航线船长,宁愿蜗居乡下过清苦的农家生活。
1949年5月下旬,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武装特务企图将几艘打捞用的海船劫往台湾,在广东路外滩招商局办公室扣留了马家骏,要挟他驾船去台湾。马家骏坚决拒绝,并巧妙地借口上厕所,摆脱了特务们的监视,迅速从甬道绕到大楼后门逃逸,躲藏在陈干青船长家里。5月27日,上海解放了,他马上赶到已被解放军接管的招商局报到,满心欢喜地向军代表表示愿为人民航运事业服务。
1931年沈阳“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期间,马家骏在招商局当船长,他驾驶新铭轮去日本撤退中国侨民,抵港后,日本港口检查员挑衅地问:“你喜欢日本吗?”马船长理直气壮地用英语回答:“我虽然很喜欢日本的深川高山,但我更喜欢中国!”。
这些在人生关键时刻的作为,体现马船长的人格魅力、操守和禀性,他是站得正、走得稳的堂堂正正的中国英雄汉!
他是招商局第一个具有航海资质的中国船长
马家骏字健行(1892~1970),上海青浦县观音堂聚龙桥村人。1914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第一期毕业,经过商船实习后,1917年进上海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武昌轮代理二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公司参战的英籍技术船员陆续返沪复职,中国船员便受到排斥,他被无理解雇,以后去哈尔滨戊通轮船公司,先派到松花江和黑龙江调查航务,后任海城轮大副。1921年回上海,在肇兴轮船公司的华利、肇兴、和兴等轮任二副、大副多年。
当时我国航权沦丧,洋人控制海关,不仅统制中国的关税,而且还垄断中国航运、航政、港口、引水、海事乃至航道疏浚。马家骏1928年入雇招商局时,虽然他已经通过考试,已取得船长任职资格证书,但该局的海轮船长向来都由洋人充任。后经我国航海界一再要求挽回权益,应该任用具有中国商船专科学校资历者当船长,正义的呼声终于取胜,1928年7月,马家骏以中国第一人升任招商局1500吨级的图南轮船长,时年36岁,并被评为甲级船长。1929年3月,招商局又调他替代外国船长,接任2千吨级的新昌轮船长,行驶南洋航线。
他的《新铭轮历险记》编入小学教科书
几位早年在上海海运局科室退休的耄耋老人,在回忆马家骏船长生前的音容举止时,大家都有这样共同的印象:他日常站立时,总是习惯性地略微叉开两腿;他行走时,也是叉开双腿一颠一颠地迈着稳健的步伐。经过分析,这是他在长年航海生活和风浪颠簸中所形成的典型习惯性动作。下面就追溯他在怒海狂涛中,两次遭遇特大风暴和十二级台风的情形。
1930年,他在招商局新昌轮替代外国船长,1月底隆冬季节,船从汕头开出,驶到东海舟山列岛海面,遇到冬季特大暴风雨和巨浪,船只摇晃得厉害。忽然,轴折断,推进器又失落,船舶顿时失去控制,大部分船员都晕倒了,黄胆汁都吐了出来。在此危急时刻,马船长率领尚能坚持工作的船员,尽一切办法进行抢救,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坚持到上海招商总局派新铭轮前来营救脱险!
1931年,招商局调马家骏到2400吨级的新铭轮任船长,行驶北洋航线;1933年秋,新铭轮从威海卫回驶上海,途中遇到12级台风,又不幸陷入台风眼,全体船员在马船长镇定的指挥下,经过24小时与惊涛骇浪的剧烈搏斗,终于冲出了危险圈,安全驶回上海。事后写有《新铭轮历险记》一文,被编入当时小学教科书。
他赴英国监造,并引领新船回国
20世纪30年代初,招商局获得政府拨借由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36万英镑,遂向该国格兰斯哥和新堡两船厂订造4艘(海字元、亨、利、贞)3400吨级、航速13.6海里的新型远洋客货轮。该局1933年选派马家骏和滕士标两位资深船长,赴英担任监造和验收工作,并责成他们翌年驾驶这些新船回国。但在次年新船竣工准备驶华时,英方却推说,中国人当船长,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要挟招商局另雇英籍船长开船。马、滕两船长对此很气愤,请求我领事馆与英方评理交涉,但该领事却回答无能为力,劝他们“礼让”。他们无计可施,只好耐着性子当驾驶员回国。船到香港,中国海员工会仗义执言,在报上发表声明,抗议英方对中国船长无理歧视。
从英吉利海峡到中国东海漫长的航程中,马、滕船长能屈能伸的处事风度,以及他们娴熟的航海技能,得到两位英籍船长的同情和敬佩,双方相处相当友善。当领头的两艘新船快要到长江口的铜沙水道时,马、滕揣度他俩可以出场了。他们约定,到时穿上崭新的中国船长制服,分头走上各自的驾驶台,友善地告诉英籍船长:
“请不必雇引水员领航,我们对这条进出口水道很熟悉,已走过几十次了。”英籍船长领会他们的建议合理,这样安全也有保证,又节省了引水费,乐得讲个人情,便把指挥权分别交给了马、滕两船长。
他们从英籍船长递过来的望远镜,沉着地操作英语指挥口令,引领新船平稳地驶过钢沙航道和吴淞口,然后平稳地靠上黄浦江的码头。 英籍船长向他们伸出大拇指说:“very good!”
他任海亨轮船长,华侨来往祖国,踊跃搭乘
海亨轮
照片册
海亨轮
1934年,招商局把海字元、亨、利、贞四艘新型远洋客货轮,投入南洋航线营运。
马家骏任海亨轮船长,行驶沪、汕、港、穗航线。当初,香港的洋商航运界对中国船长的航行安全心存疑虑,禁止出售该轮的客票。后经香港招商局分局多次交涉,再加上海亨轮在四港的货运十分安全完满,于是扭转了以前的歧视,海亨轮声誉上升,便在香港转为可以出售客票的安全船。
1937年3月,招商局开辟厦门至马尼拉的客货航线,这是旧中国第一条国际海上客运,决定海亨轮举行处女航起航仪式。当时这条航线有英、美、日等几国船公司在经营,特别是客运竞争很激烈。然而这条航线的华侨旅客占大多数,他们热爱祖国航运业,为他们提供了往返家乡的便利,而且客票价格较廉价合理。再加上海亨轮全体船员热情待客,服务周到,于是该轮每航次的客运都是爆满,十分红火,其业绩超过美、日等船公司的客运。
这些照片是海亨轮,不同舱位的内室结构、酒吧、船长休息室等基本面貌,真实地反映了上个世纪30年代招商局的轮船情况。
可是好景不长,不到半年,“八一三”凇沪抗战爆发,以上海为中心的我国航运业被迫停业。招商局为避免日海军袭击或堵劫4艘新船,便命令全部驶往香港避难,抛锚一年之久,1938年8月,将此轮出售给英商怡和洋行。交船的那天,马船长非常难过,他驾船经过维多利亚港湾的招商分局门前时,含泪拉响三长声汽笛,以排泄义愤。交船后,他回到上海招商局留守处,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回到青浦乡下,过着清苦的农家生活……
“海亨”轮在招商局只运营了短暂的四年时间,但它很好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海轮的基本面貌,对于研究中国航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首开纪录恢复长江口引水权
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是年底招商局从重庆迁回上海,马家骏重新回局复职,担任总船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美、法、荷等同盟国,虽然在1943年1月与我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重庆签订新约,废止了一百多年来不平等条约,其中也包括以前侵犯我国航权的条约。但二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腐败,忙于打内战,竟熟视无睹我国长江口钢沙航道的引水权仍为洋人霸占。于是,马家骏牵头,会同金月石、秦铮为、李云衡、翁纪清、滕士标等十位船长,发起组织上海钢沙区引水公会,经过合法斗争,收回了钢沙区的引水权。
1947年10月3日,马家骏以中国引水员的身份,首次引领中国油轮公司的万吨级永洪号油轮出海前往伊朗。当时上海各报都以显著的版面报导此事。10月4日《大公报》的标题是:“永洪油轮开伊朗,由国人引水驶出,恢复了丧失47年的引水权。”《新民报》的标题是:“国人引水第一声,永洪轮昨放钢沙,马家骏船长首开记录。”
他爱护青年海员,永远的老船长
全国解放后,马家骏先后被任命为上海海运局总船长、海监室副主任、船务部第二副经理、顾问,中央交通部海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出任上海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他一直盼望台湾的老海员、老同志早日归来,一起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1955年2月,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海战中,马总船长不顾安危,毫无畏惧地驾驶民主8号轮,参加运送解放军伤员的支前任务。航行途中经常到各客轮慰问伤员,亲自倒茶送水。他在古稀高龄,仍旧能驾船远航,海运局有时新船增多,船长来不及调配,他就随时顶职上船开航。有时某船发生海难,他也是亲临遇难现场调查,或者顶替船长把船开回来。
小编没有找到,民主8号轮的照片,但是上图是民主18号轮,能看到一些马船长,当年的驾船风采。
他对青年海员十分爱护,又严格要求。他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极其严格,在航行中总是在驾驶台值班,并时时在左右船舷之间来回走动隙望,不许在驾驶台设凳子,特别是遇迷雾天气或者台风季节,不论是寒冬或大风大雨,他严格要求把瞭望窗的玻璃拉开半扇,守听海上的声号,不受雪花飘入或暴雨淋面,也要坚决执行这一铁的纪律。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船员:“航行安全是海员的第一要务!一定要严格遵守船上的各种规章制度。”
1961年,海运局人事处签报马总船长核准,提拔青年大副洪振权到行驶沪青线的“民主5号”客轮任船长。该轮刚厂修竣工,由拖轮带到汇山客运码头装货,翌日上客完毕,上午即由洪船长指挥开航。但行驶不到半小时,近民生路江面,发现舵机失灵,要压十几度,才能稳定。当即请示局调度室,同意回航,仍停靠汇山码头。局海监、机务人员立即来船,经检查,未发现影响正常航行的赦障。由于本航次有几位外宾搭乘,他们担心延误航期,国际影响不好,要求洪船长暂时克服困难,立即复航。但刚晋升的洪振权是个把细性格,坚持安全原则,现在舵机故障不明,拒不开航。双方僵持难分难解,忽报马总船长来船,经过他仔细盘查,了解实情后,支持洪船长的意见。于是立即疏散旅客、卸赁、停航、进坞检查,最后发现是舵叶扭伤变形18°,遂连夜抢修校正,翌日复航。通过这一事件,船员深感马总船长在关键时刻,总是严格执行安全航行的原则,敢于替下面的同志承担责任,作风雷厉风行,为船员们作出榜样。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老船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备遭折磨与摧残,于1970年11月21日含冤去世,终年78岁。1979年1月,上海海运局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1984年04期《航海》杂志上,刊登了马船长之子马涤凡《回忆先父马家骏船长》一文,别梦依稀,言犹在耳,看完这些依旧能使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于时过境迁,这位老船长可以平反昭雪,完整于他辉煌的不断努力的一生!感于我们又能从马船长亲人的字里行间再一次的了解他,在那个年代当上船长的不易,在航海这个岗位上的坚守,为祖国所做出的奉献,这些是不仅是一名海员的骨气,也是中国人的骨气!
PS:文章有部分来自中国航海界耆宿——马家骏总船长-《航海》2010年第02期 一文 有删改。
从这就能看出,先有的马涤凡先生对马船长的怀念,后有中国航海界耆宿一文,虽时隔很久,但是当年的事情得以被还原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从马船长开始,希望更多的中国老船长,老海员们的事迹可以被我们这些后人所了解,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榜样!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