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上海这两天在“掐架”。起因是同样被困疫情中的辽宁“老铁”凑了2300吨物资千里援沪,这批援助蔬菜却被扔进垃圾桶。上海跳出来辟谣说“我们扔的是腐坏蔬菜”。双方各执一词,万水同源的辽沪情变成了一场罗生门。不过不要紧,这场紧急接力的蔬菜运输同时使用了滚装船+冷藏箱这些港口人耳熟能详的工具,又途径大连、烟台两港,港口圈(ID:gangkouquan)希望拼凑信息碎片,用行业眼光来分析,这批爱心物资究竟有没有错付。
Day1:4月12日
第一批用马士基冷藏箱装载的物资分批驶入辽渔集团客滚码头。
不翻资料不要紧,这个辽渔集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成立76年来,专心致志搞远洋捕捞、冷藏仓储、海洋食品加工。也就是说,他们干的活儿是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打捞海鲜送到你的餐桌,省际之间送送蔬菜,那就是牛刀割鸡。即便如此也不能大意,我们来看看承担运输任务的客滚船什么来头。
根据港口圈了解,辽渔集团调配了“渤海玛珠”“中华复兴”两艘滚装船执行运送任务。对于滚装船,我们不赘言,即又可装人又可装车的船舶。“渤海玛珠”轮总吨位为3.5万吨,可装载超长、超宽、超高的特种车辆,是国内装载能力最强的滚装船。“中华复兴”轮来头更大,它是亚洲吨位最大最豪华的客滚船,3层车舱可装载大小车辆350余辆。总结起来就是,顶配豪船装载新鲜蔬菜出发了。
根据船讯网的轨迹,“渤海玛珠”轮从大连港开船后,当日下午15:27分抵达了被大家忽略的山东烟台客滚码头。
“渤海玛珠”船舶航次
根据烟台港4月12日的官方微信显示,烟台港当天完成“接力”,港口专门为两艘“蔬菜船”大开绿灯,让船舶得以第一时间靠泊、车队司机第一时间核酸、防疫消杀第一时间放行,辽鲁两港衔接丝滑顺畅,17:30分,车队浩浩荡荡奔赴上海。
Day2:4月13日
烟台至上海约900公里,虽然车队夜间行车,且突遇暴雨,但车队仍旧在辽宁锦州交警的护卫下奔行13小时,于6:45分左右抵达上海嘉定的朱桥服务区。
那么,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因为长途颠簸和气温的关系,导致蔬菜腐坏呢?马士基的冷藏箱可能不愿意背锅。
冷链运输当然有损耗,特别是长距离的跨大洋运输。但是,这两年智利车厘子,法国红酒,挪威三文鱼都能够经过十数天的航行轻易走上餐桌让大家尝鲜,就得益于强大而高效的冷链运输。而马士基的冷链运输和冷机制造又在整个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保证蔬菜在21小时的运送过程中的新鲜,并非难以完成的任务。随后,辽宁方“举证”,蔬菜保存在泡沫箱中,每隔4-6个小时会进行一次开箱查验,抵达上海朱桥服务区时,果蔬新鲜。
根据网络图片,被扔掉的多为土豆黄瓜。根据资料显示,经过专业冷藏后,土豆和黄瓜在运输过程中都可以保存30天以上。身处上海的小圈,家里的老爷冰箱也完好地存储了这两种蔬菜超20天。
Day3:4月14日
抖音视频流出,表示辽宁援沪蔬菜被扔进垃圾桶。
上海奉贤的南桥镇也“举证”表示,4月14日收到辽宁援沪蔬菜后,他们将发芽的土豆、挤碎的番茄、腐烂的黄瓜和包菜挑拣出来处理。
也就是说,4月13日凌晨至4月14日,这些千里奔袭而来的土豆为什么会迅速发芽,番茄、黄瓜和包菜又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这批辽宁蔬菜出发时,小圈以为会被卡住,但结果是被扔掉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辽沪之间的蔬菜疑云,结论相信大家已了然于胸。这样一次高效的陆海联运,背后是辽宁人的情谊,是山东人帮扶,但也少不了辽鲁两地港口人的默默付出。疫情三年来,除了要守护水上国门的安全,还要保证后方物资的充裕:2020年,大批口罩通过多个港口的绿色通道运送至医疗抗疫最前线;2022年,华南多个码头开通援港物资专线。无论是医疗物资还是生活所需,都在“防疫抗疫”“专班管理”“闭环管理”这样的词汇中成功出运。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2-21 来源:立方石油
11-01 来源:招商南油
05-19 来源:微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