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专业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王春林: 从航运人的角度谈原油价格

两天前看完了江红所作《为石油而战》。这本书是作者花费八年时间写成的,资料翔实,见解精辟。将美国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到二十世纪20年代,再到80年代, 与英国、俄国及荷兰等国家争夺全球石油霸权的历史娓娓道来,学术性与故事性相结合,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令人钦佩。因此在朋友圈写了几句感想,结果有个兄弟对此不感兴趣,反倒是让我说说未来的原油价格,由做航运的人来说油价,不容易!记得电影制作人Sam Goldwyn  先生说过:“Never make forecasts,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尽管如此,我还是随口给出了一个价钱,分为三种:各方舒服价:每桶美元50到70; 长期竞争价:40到50; 短期竞争价低于40。

这两天,我又细细想了想,又找了一些资料看了看,我给的价钱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需要做什么纠正。同时,我也把所看的资料和想法记录如下,欢迎朋友们拍砖。

为了得出结论,我得回顾一下近年来的国际原油市场情况。

从2011年到2014年中的三年半时间里,布兰特平均价格是每桶110美元;在2014年6月,达到了高峰的每桶115美元;之后一路下跌到2016年1月份谷底的每桶27美元。

页岩油生产场地

长达三年半时间的高油价,欧佩克海湾国家首先得益,赚的钱包鼓鼓。有钱任性,大洒金钱,各种基建及其它项目纷纷上马。可高油价也引来了更多的竞争-----这世界,还有其它的非欧佩克国家石油生产商,还有像美国的致密油,加拿大的油砂这些非主流生产商。他们搭着高油价的顺风车,占了很大的便宜,市场份额业越来越大,收入颇丰,越来越成气候。以至于在2013年和2014年里面,欧佩克国家为了不让原油充斥市场,不得不将生产量降了一半。渐渐地,沙特家族发觉不对劲儿,如此下去,国将不国,要威胁到他家的生计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有所作为,一定要把定价权拿回来,由我沙特家族说了算。还是老套路,通过掌握调节全球的备用原油生产能力,继续做呼风唤雨的全球原油机动生产者(SWING PRODUCER)。说干就干,欧佩克改变策略,大开油龙头,目的是让原油淹没市场,导致价格大幅下跌,把那些非主流的的生产商挤出市场。当然,搂草打兔子,没有说出口的,还要捎带打击俄罗斯、巴西、北海还有太平洋地区的生产商。

其实,据EIA和HSBC的估计, 在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时间里边,虽然全球的原油供应是从每日的9,050万桶上升到了9,620万桶,但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全球的原油供应和需求是基本还是平衡的。直到欧佩克在2014年11月,改变策略,加大供应量。结果我们看到,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全球的石油供应量大大超过了需求量,欧佩克也成功地将原油价格一路拉下到30美元每桶以下。价格的下降带来了北美钻井活动以及全球对石油领域投资的大幅下降。欧佩克也成功地迫使一部分页岩油生产商暂时离开了市场。同时,这一时期地过度生产,以及低油价,导致了许多石油消费国大幅提升进口量,例如中国,逐步增大了他们的商业和战略石油储备。石油消费国的这一举动,带来对VLCC 等油轮的强劲需求,2015年是油轮航商的丰收年。

凡事一分为二,欧佩克成员等国家虽然用高产、低油价策略赶跑了一些竞争者,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低油价带来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捉襟见肘,日子难过。

于是又不得不走回老路,限产推高油价。2016年生产的下降带来了油价双倍的上升,从1月初的低价上涨到年底的超过每桶55美元的价格。当2016年12月10号,欧佩克国家和其他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一致同意削减总共每日180万桶产量,以挽救石油价格的时候,鉴于一些成员过往的表现,很多人对这个减产协议能否成功实施,并不抱太大的信心,包括欧佩克的成员自己。出乎很多观察家的预料,这一次石油减产措施居然基本成功实施了。布伦特石油价格也算给力,在宣布后马上上涨了10美元,在50到55美元区间徘徊。2016年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石油库存的下降。据IEA估计, OECD 国家在2016年4季度的燃油和原油储存,下降了平均每天80万桶。即使如此,2016年底的数据表明,这些国家的石油储备仍然比过去五年的平均值每天多出30万桶。可见2015年时,他们攒了有多少家底。顺便说说,石油储备的动用,减少了海上运输量,造成2016年VLCC市场的下跌,还好,依然有利润可赚,比悲催的干散货好多了。

成绩还是不错的。根据IEA的估计,2017年1月全球的石油供应量下降了每天150万桶, 达到了每天9640万桶的水平。这一数字是比一年前2016年的1月,下降了每天73万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的欧佩克,据称取得了预定削减产量的90%的成绩。同时,俄罗斯也已经砍掉了每天10万桶的生产量,并且要在2017年中达到再次削减每天20万桶的目标。欧佩克在2007年1月份的产量下降了每天100万桶,达到了每天3210万桶的水平。这是自2015年初以来,以年度相比为基础的第一次产量下降。但这一幅度的产量削减, 并未带来预期相应价格的上涨,虽然目前的布兰特价格已经被推高到每桶55美元左右。力有未逮的部分原因, 是因为美国比较高的石油储存,以及来自与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石油产出,这两个国家并不在欧佩克削减产量名单之上。 

说到航运业,如果真的达到了在2007年上半年削减每天180万桶产量的目标,那么在理论上来讲,上涨的油价,将加快提取那些便宜的商业储备石油的速度。这对油轮运输业来讲当然不是好事。 

展望未来的日子,任何情况下,削减产量的行动都仍然会受到不断恢复的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产量影响。在这之前,他们的生产受到战争、沿海航权以及偷窃等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困难。当然还有其他的变量因素会影响削减协议的效果。

首先,这个削减产量协议的本身就是临时性的,到2017年6月份就到期。若要进一步稳定油价,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需要商定对这一协议进行展期。 

其次,是要将未来的封顶价格定在什么样的水平,这大有讲究。因为,在每桶60美元水平时,大量的页岩油生产会恢复,达到70美元的时候,可能会吸引很多陆上和海上的石油项目开工。

很有意思的事,是等着看下一部步石油价格战这部大戏如何上演,有点儿《三国演义》的意思。交战的有几股势力。

一是传统的产油国,这一次可以看成是减产派,包括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成员国,例如这次加入减产协议的俄罗斯、安曼和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十一个国家;

二是以美国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主流生产商,加拿大和巴西由于之前投入的项目即将投产,他们也要竭力扩大产量,可以算在这一伙,称为增产派。在2017年可能会提高产量,每天75万桶,轻松抵消减产派好不容易减掉的每天60万桶;

三是欧佩克的老对手,石油消费国,以美国牵头的IEA 成员国家。国际能源署,是基辛格的得意之作,成立于1973-74年石油危机期间,其初始作用是负责协调应对欧佩克造成的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措施。它的一个作用是要求每个成员国建立石油储备,并在需要时,提取这些储备,以平抑国际市场油价。

说到这里,言归正传,我为什么在朋友圈说出三种价格。

传统的石油生产国,如欧佩克成员,在决定原油增产和减产, 以期控制其价格水平时, 近年来已不是期望价格越高越好。前面说到,过价格越高,会带来越多的生产商进入市场, 反而增加竞争,包括一些非主流生产商,如页岩油气生产商等。

那如果采用增加生产策略,把价钱推低,试图将这些生产商挤出市场,就要考虑到双方各自的生产成本和其他附加成本。令沙特等欧佩克成员烦恼的是,现在北美的页岩油生产成本已经一路走低。在North Dakota的井边成本价已经从2013年的每桶68美元,降到2014年的每桶59美元,再降到2014年的40美元,直到2016年的低于30美元。这是在海湾地区以外最低的生产成本了。海湾地区的成本可能低到5美元一桶,但是他们要达到整体的预算平衡,却要超过80美元一桶。他们要负担遗留成本,需要给大型基础设施融资,还需要提供津贴和帮那些懒散的国人付账。

沙特王子为80只老鹰买票坐飞机

与此相对照的是,页岩油生产商无需负担这些。他们非常灵活,能很快地根据价格的波动来调整生产。2014年中开始的石油价格崩盘,的确导致的他们工作钻机量的大幅下降。从2014年9月高峰的1931台,下降了79%到2016年5月低谷的404台。但随后这一数量反弹到2016年底的658台,幅度达63%。其原因是原油价格从年初的最低27美元涨了一倍到55美元。截止到2017年2月,工作平台数已达到741台。

那到底该将价格定在什么水平呢?

考虑到各种成本和以及海湾产油国的收益平衡点,如果要让价格战各方都比较舒服的话,理想价格可以考虑定为每桶50到70美元,甚至80美元。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传统产油国费尽力气通过减产得到的高油价,受益最大的反而是页岩油这些非主流生产商,还有那些不按协议执行减产份额的传统产油商。考虑到长期竞争的需要,为阻止更多的非主流生产商进入市场,传统产油国有可能将价钱订在每桶40-50美元。而处于短期竞争的需要,为了打击某些特定的非主流生产商,可能将价钱,放低至40美元以下。

对于沙特这样的传统产油国来说,相对于眼前的为操纵油价所需要做的大量纷繁头疼的工作,他们有更深层次需要考虑的问题。那就是他们想尽量推迟石油需求高峰值的到来的那一天。也就是说,他们想尽量延长像石油这样的化石能源的使用时间,避免尽早被其他能源所替代。考虑到高油价带来的好处,并不能为他们所独享,而且高油价也会迫使用户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减少单位用油量,同时刺激他们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并投入使用。基于这样的长远战略考虑,又兼顾眼前低油价给国家财政带来的痛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等传统产油国,权衡之下,会期望一个不高不低的价钱,大约在 30-70美元之间波动吧,这对相关各方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博弈结果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热门推荐
  • 招商局南京油运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高举百年招商大旗,再谱南油精彩华章。2019年4月12日,农历三月初八,是个吉利而喜庆的日子,招商局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董家口海事局成立

      2019年6月18日,山东海事局在董家口召开干部大会并举行董家口海事局成立揭牌仪式。山东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宗祥,副......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欧氏船检(OMCS CLASS),品质赢得船东信赖

      OMCS INTRODUCTION欧氏船舶检验(上海)有限公司简介: 自2004年创立以来,欧氏船舶检验(上海)有限公司(OMCS船级社)作为一......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全球知名的独立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

      FLEET WAY FLEET MANAGEMENT LIMITED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拥有20,000名船员和800名岸基人员,经过26年的发展,FLEET MANAGEM......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大新船务管理的18条散货船同时获USCG 21世

      信德海事网3月30日消息,2018年12月3日本网发布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 21世纪优质船舶QUALSHIP21并详细给出了......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航运人,你真的了解IMO号码吗?

      CPI 资讯 No. 497 作者:王勇 摘要 船舶的IMO Number在航海实践中被称为船舶IMO编码或识别码,是船舶独一无二的一个识别码,原......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分享
  • 王永新先生担任招商轮船总经理

      据信德海事网获悉,王永新先生担任招商轮船总经理。 王永新先生简历 1974 年 4 月出生。南开大学法学系本科,南开大学国......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重磅!中国石化集团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根据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文件,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

    02-21    来源:立方石油

    分享
  • 招商南油智能航运管理平台等三个系统正

      2019年11月1日,招商南油智能航运管理平台(ITBP)、船舶管理系统(SMIS)和船员管理系统(CMIS)正式启动使用。招商南油董......

    11-01    来源:招商南油

    分享
  • 张乙明任招商港口副总经理,刚卸任长航

      据微港口消息,5月18日,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港口,001872.SZ)发布关于聘任财务总监和副总经理的公告,聘......

    05-19    来源:微港口

    分享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