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仪式的作用有四。
一.是统一思想的良好载体和表现手段。
二.仪式具有激发人们内心自豪感和荣誉感的作用。
三.仪式能够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四.仪式能够升华心灵,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仪式在船舶管理中需要“微”应用,把握度,做出质,不扰民,因势利导,产生共鸣。以此来放大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船舶氛围。
[关键词]:仪式因为其性质的“虚”,所以无处不在,有“心”便有仪式,仪式触动“心灵”。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是什么?说白了就是额外加上一些耗时耗力耗钱的非必要的动作来表达某些重要性的行为。
曾经的我很讨厌仪式,我也相信很多人亦有过同感,甚至也许现在的你正在"嗤之以鼻"。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工作做过的一个社会调查显示:74.3%的人感觉国人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了。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和现实的追求成为人们第一追求。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更别说体会传统仪式中的文化内涵了。联想到自己工作的船舶、接触的船员,他们对"虚头八脑"的仪式,不喜欢的人应是多数,思维的惯性告诉我们,只有实质的东西才是有效的。与其搞一个仪式,不如敲一块锈来得实在。与其搞一个仪式,不如刷点油漆来得实在。与其搞一个仪式,不如干点实业来得实在。
但经过思考之后,特别是经过“新龙洋”接船仪式之后,我对仪式感有了新的认知。 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浅见。
一, 仪式具有统一思想的作用。
纵观古今,泱泱中华。有强盛、有衰落,原因纷繁复杂。从古代职业等级的划分,“士农工商”,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农者,春耕秋收,民之本也,看的见,摸得到,管子曾曰“舍本事而事末做,则田荒而国贫矣”,意思是说抛弃做为国家根本的农业而去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国家贫穷。故此他们认为“商”是虚的,不产生实际的财富,所以排在等级之末,“农”位列第二。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轻商的农业大国。公元960年—1279年的宋朝,经济繁荣,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农”和“工”创作了巨大的财富,不确切统计当时宋朝GDP占全世界的60%-80%,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人们在思想上的信仰和统一,却是不统一的,缺少了看不见的“虚”---即思想统一。
想必汉朝的董仲舒当时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政,也正是看到了这点,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可见思想统一---这点很重要,但往往被轻视和忽视。人做为社会的主宰和主体,只有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是不够的,思想上的统一,才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
经济强盛的宋朝,岳飞因为政治内耗,被牺牲了,狄青亦死于政治合谋,尤显悲催。最终宋朝走上了被侵略被灭亡的不归路,所谓的“强盛实体”被列强蚕食一空,不由感叹,如此的“实”,难道是我们追求的吗?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只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而思想的统一对于民族和国家乃至企业和团队更为重要,首先需要确保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旗帜、道路、理论是鲜明的、正确的、伟大的。其次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传导、影响、认同、内化,继而自发。仪式便是其中之一。它符合人类的群居性本能,起到互相感染、进而互相认同,逐渐形成一个群体的共同目标。仪式能起到凝聚团体、统一思想、共同奋进的作用。
比如:二次大战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场阅兵部队直接开赴战场,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了士气,创造了战争的奇迹。
比如我国2008奥运的开幕式,恢弘无比,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这个仪式平台得到了宣泄和升华,凝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比如船舶,在船舶举行的国庆升旗仪式,庄重肃穆的氛围下,船员齐聚,三长领旗。爱国主义情绪便得到了极大的升华,甚至洗涤了心灵,激活船员的爱国热情,凝聚船舶团队意识,爱国就从我们这个团队做起的念头开始滋生。举办一个好的仪式、成功的仪式,对于船舶管理、船员协作、思想统一、积极向上等有极大的助力且有利无弊。这便是仪式的作用之一,即统一思想。
举办一个好的仪式、成功的仪式,对于船舶管理、船员协作、思想统一、积极向上等有极大的助力且有利无弊。这便是仪式的作用之一,即统一思想。
二, 仪式具有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的作用
笔者有幸做为新龙洋轮的首任政委,参加了2017年6月4日,新龙洋轮的交船命名仪式,让我终身难忘。昂扬的锣鼓,漫天的鲜花,笔挺的制服,端正的帽檐,整齐的队伍,饱满的精神,尊贵的嘉宾,典雅的教母,精彩的主持。仪式中,有你、有我、有他、有每一位船员,他们都是仪式的一部分。
随着礼炮响起、砍缆斧落,苏慧娟教母的祝福词婉婉流淌---“T300K-73”轮,今天我命名为你“新龙洋”轮,祝福你一帆风顺,前程万里,为船东创造丰硕的财富。”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在挥洒自己的自豪,荣誉感充斥着胸口。刹那间,仿佛再艰巨的困难,我们都能越过。仪式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人们勇于征服困难的信心。整场仪式,新龙洋的船员们像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的仪仗队,头抬的高昂、腰挺的笔直。这是自豪的姿势、荣誉的姿势,它发乎于心,见之于行。这是仪式感激发出的人们内心的力量,强大而又内敛。
类似的例子很多,1949年,战后一片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响起了毛主席的千古绝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成立了”,这是开国大典的仪式。简洁而又庄重,大气而又肃穆,人民激动、人民自豪,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今这段影像,虽已年代久远,画质苍茫,但却一直被传唱,被引用,用的就是这场仪式激发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誉感,用的就是它的内在力量。所以,一场成功的仪式,能够迸发人们心中的力量,并能绕梁三日,久久不歇。
新龙洋轮交船命名仪式的成功举办,为新龙洋的首航圆满顺利奠定了精神基石,在以后的船舶管理工作中,笔者也深有体会,船员的精气神高涨,归属感明显增强,甚至在船员中还流传着口头禅“我们为荣誉而战”,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新龙洋船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首战告捷、双检双过等多项佳绩。这便是仪式的第二个作用,即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 仪式具有内在的规范和约束行为的作用
仪式有大有小。比如,小到起床之后的整理床铺、正装、塑容,这也是一种仪式,是对自身外观打理的仪式。
久而久之,便成习惯。所以仪式可以培养习惯,可以约束行为,仪式感相当于一个按钮,当你去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就是告诉大脑,我要开始进入另一个状态了。
比如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一般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是武术里的起手式,这些都是仪式,都是这样一个作用---“告诫”自己的精神和行为该处于何种姿态。因为有些内在的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有载体,需要被证明。仪式就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使我们的心里装进了感恩、敬畏和责任,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庄严感和精神的安慰,从而自发的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这种由内及外的“告诫”,效果远胜于外部给予的“劝诫”。所以,仪式的第三个作用即:仪式具有内在的规范和约束行为的作用。
四,仪式能升华心灵,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仪式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在人们没有察觉之间,仪式就悄然进行了。
试想,当一钩新月西挂,红泥炉煮着水,渐渐沸沸腾腾,冲泡香俨的茶,低头细啜一口,刹那满齿芬芳。
或是,细品一幅画作,看自然色彩的过渡,看笔墨浓淡的变化,看意境悠悠的流淌。
再或是,修理一辆小车,凝神琢磨说明书,备齐一应工具,反复尝试方法,找到问题根源,解决后喜悦满满。这些都是仪式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中的仪式,平常生活中的“仪式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平常的小事带点“仪式感”去做,便充满了精致的情怀和生活的乐趣。它可以对抗我们的消极情绪,诸如散乱、无序、慵懒、沮丧……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世界里,人们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这大概就是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以此类推,如果你的生活里没有这样一些可有可无的充满仪式感的行为,一定很无趣。所以仪式的第四个作用即:仪式能升华心灵,给人们以愉悦感。
五, 如何引导仪式在船舶管理中的“微”应用
船舶是个相对狭小和封闭的空间,时间久了,船员在思想上情绪上,会产生空乏感、缺失感。适当的举行一些仪式,可以起到凝聚团队、鼓舞士气、饱满精神、提升斗志、净化心灵、播撒正能量的作用。但是船舶举行仪式,需适当,需合理,需组织,同时还需忌讳空洞、走形式、劳民扰民等的毛病。故笔者认为要“微”应用,不能逐本求末,要因势利导,借势而为,比如今年90阅兵,可以组织船员观看阅兵仪式,中国军人恢弘的气势,习大大振奋人心的讲话,立刻会引起船员的共鸣,引发人们心底爱国的热情,继而将其发挥在日常工作中。
比如每年的航海日,可以抽出半个小时,举行航海日庆祝留影活动。打出鲜明响亮的口号,如“seafarer is very important”等,将仪式与船员紧密联系。从而取得迸发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热情的效果。时间不长,短小精悍,仪式简约,气场十足,以人为本,弘扬正气,摄影留念,彰显个性。这样的仪式不仅受到船员的欢迎,对于增强管理执行力,树立船舶良好风气,提高团队协作都有着极大的助力。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几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仪式。出生后会过“百日”,一年中有春节、端午、中秋,结婚要举行婚礼,过世了举行追悼仪式……其实仪式就在身边,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所以我想“仪式”是无处不在的,有“心”便有“仪式”, “仪式”触动心灵。在浮躁的世界中,适当的理性的仪式有着净化人心的伟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