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专业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七国船东协会携ICS、ECSA、ASA、IAPH、IBIA、ITF、WSC共同力挺IMO‘净零框架

伦敦在即:全球规则与行业分歧同场交锋,航运减碳进入“定规矩”的历史时刻

2025年10月9日,伦敦——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于10月14—17日召开特别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会议之际,全球航运业围绕“净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形成罕见的高密度表达。

一方面,国际主流行业组织与多家国家级船东协会密集发声,呼吁各成员国“在伦敦创造历史”,尽快通过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减碳方案;另一方面,以部分希腊及中东大型承运人为代表的反对阵营则强调现行版本“缺乏可行性”,要求在表决前作出重大修改。规则之争、路径之辩,在伦敦临门一脚。

行业主流立场:用全球统一规则为净零转型“定价”“定标”

来自日本船东协会、比利时皇家船东协会、荷兰皇家船东协会、新加坡船东协会、英国航运商会、挪威船东协会与丹麦航运等七家国家级船东协会联合致函,明确表示强烈支持“净零框架”,并呼吁各国政府把握窗口期,给出清晰的全球减排路线。七家协会所代表的船队运力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其集体表态被视为推动框架落地的关键风向。

与此相呼应,国际航运公会(ICS)、欧洲船东协会(ECSA)、亚洲船东协会(ASA)、国际港口协会(IAPH)、国际燃料行业协会(IBIA)、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与世界航运理事会(WSC)等主要国际组织也共同重申支持。他们强调,框架的设计“经过多年谈判、兼顾区域差异与产业现实”,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净零排放,并通过一揽子经济激励与合规约束,为绿色燃料、低碳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提供稳定的投资信号。

核心观点直指要害:“只有全球规则才能让全球行业脱碳。”倘若缺乏统一框架,航运将被不断增厚的单边、区域拼缝监管所割裂,推高成本而难以形成有效减排合力。业内亦再次提醒,航运承担全球约90%贸易运输,统一、可执行且可验证的跨境规则,是从“试点拼图”走向“系统性转型”的必要前提。

框架要义:路径清晰、机制成套、奖惩并举

按照支持方的解读,“净零框架”聚焦三件事:

其一,明确减排轨迹与节点,让企业可以据此制定船队更新、燃料转换与资产配置计划;

其二,建立全球性价格与合规机制,对超标排放设置成本,对按标准使用低碳或零碳燃料的行为予以奖励;

其三,保障执行力与可比性,通过全球一致的燃料与碳核算标准,降低跨境运营的不确定性,维护公平竞争与“同一赛道”的市场秩序。

对资本而言,这意味着风险可评估、现金流可测算、资产可定价;对供应链,则意味着跨洋航线上的绿色燃料供给、码头与港口协同、船员再培训等要素更容易“接上电路”。

反对阵营发声:轨迹太“理想”,实施欠“现实”

就在支持声浪上升的两周前,一份由多家知名船东集团联署的反对声明在业内流传。公开署名的包括总部位于塞浦路斯的Frontline、沙特的Bahri,以及Capital Group、TMS Group、Centrofin、Marine Trust、Trust Bulkers、Common Progress、Dynacom、Dynagas、Emarat Maritime、Gaslog、Hanwha Shipping、Angelicoussis Group、Seapeak、Stolt Tankers等企业。反对方认为,现行版本在减排轨迹、技术可达性、成本负担与区域公平等维度“尚未校准”,担忧一旦生效将导致竞争失衡与执行落空。其主张在表决前显著调整目标与路线,将“理想曲线”修正为“可实施轨道”。

换言之,分歧并不在于是否要减排,而是如何以“现实成本—技术可行—竞争公平”三角结构来设定配额、价格与奖惩,由此决定谁先“背更重的包”、谁能“先抵达终点”。

规则即市场,确定性即生产力

对全球产业链而言,规则就是市场边界。一旦“净零框架”进入实施阶段,燃料采办、船型投资、港口设施、金融工具与合约定价都将围绕统一的碳价与标准重构。对航运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来说,确定性本身就是生产力:它让真金白银敢于进入“长周期、重资产”的绿色赛道,也倒逼“低效、高排”的资产加速退出。

可以预见,伦敦会议的落槌(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全球航运气候治理的分水岭。若通过,行业将进入“以规则为纲”的执行期;若延宕,区域监管“拼图化”或将进一步扩散,交易成本随之抬升,减排曲线也可能变得更陡、更贵。

从业界主流组织的“力挺”,到大型承运人的“审慎”,不同声音共同指向一个事实:航运净零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艺术。如何在“雄心”与“可行”之间找到锚点,如何用可测量、可核查、可执行的制度安排,既守住全球公平竞争的底线,又点亮产业转型的天花板,这正是伦敦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

| 本文作者:信德海事网主编,陈 洋

 
热门推荐
  • 世界十大船级社介绍

      船级是表示船舶技术状态的一种指标。在国际航运界,凡注册总吨在100吨以上的海运船舶,必须在某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监......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低调中快速发展的公司Oldendorff是如何运营

      给您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不管市场好不好,都在赚钱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依然是信德海事网此前多次介绍过......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海盗区、报告区、战区——与船舶安全相

      与船舶安全相关的几个区域的解读 这些年来,全球范围内海盗袭击频繁发生,国际航运机构和组织在在受影响的地区建立了......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世界两大船东巨头BBC Chartering以及JUMBO结成

      世界两大船东巨头BBC Chartering以及JUMBO结成战略同盟......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分享
  • 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更新

      德路里最新发布的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WCI)显示,该综合指数本周下跌0.9%,但较2019年同期上升115.9% ●2020年初至今,WCI运......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分享
  • 【数据】2019全球、中国LNG出口、航运、港

      2019年全球液化LNG主要指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液化天然气作为取代石油和煤炭的能源,推动了需求的增长。同时伴随着......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海工巨头McDermott 2019年订单激增的背后

      2019年上半年,全球海工承包商McDermott订单激增,多个海工领域,全球多个市场同时开花,半年时间内落地了十多个或大或小......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分享
  • 2023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摘要:2023年,全球集装箱航运贸易量稳步回升,运价小幅回落至疫情前水平,班轮公司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新造船市场成交......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分享
  • 中国出发,这种小船,每天挣到70000美元

      2021年集运市场火爆,干散货航运市场整体也堪称乐观,受益于这两块市场的整体强势以及油价回升以及海工业务的好转,今......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美国政府向美国港口拨款2.2亿美元

      上周,美国交通部宣布将拨款超过2.2亿美元,通过美国海事管理局(MARAD)的港口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改善16个州和地区的港口......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分享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