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疑遭GPS干扰,7000TEU箱船搁浅,4天了! 信德海事网 2025-05-15 17:33

突发!MSC集装箱船红海搁浅,疑遭GPS干扰攻击

2025年5月10日,一艘悬挂利比里亚船旗的7000TEU级别集装箱船“MSC ANTONIA”在红海靠近沙特吉达港的伊丽莎浅滩(Eliza Shoals)意外搁浅。事发时,该船正从苏丹巴萨耶尔港驶往吉达港。根据相关海事数据与安全机构披露,此次事故极可能与GPS干扰(GPS jamming)及欺骗(spoofing)行为密切相关,事件引发了全球航运业对导航安全的高度关注。

图片

事故经过:搁浅四日未解,GPS干扰或为主因

图片

船视宝为信德海事网提供的信息显示,MSC ANTONIA号自5月10日搁浅以来,截至5月14日(周三)仍然处于浅滩,暂无脱困迹象。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此次搁浅事故并非单纯人为导航失误或机械故障,而是受到了“GPS欺骗”的直接影响。

图片

海事数据技术公司Windward利用其MaritimeAI™系统追踪分析发现,MSC ANTONIA在事发前航迹出现异常偏移,存在明显“跳变”现象——即AIS轨迹突然大幅跳跃,疑似船舶导航系统所接收到的GPS信号遭到人为篡改。

图片

船视宝提供的有关于该轮的AIS轨迹显示也出现了类似现象

Windward首席执行官Ami Daniel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AIS轨迹异常图像,并指出:“这是一个切实存在的威胁。作为曾经历搁浅的船员,我知道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

“GPS战”升级:红海成“重灾区”

Windward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全球GPS干扰事件显著上升,红海、波罗的海、地中海东部、黑海、阿曼湾、苏丹沿岸及中国近海等地成为高发区域。(详情见:→航警:波斯湾、阿曼湾GPS信号干扰;→请注意,如下三个地点船舶AIS信号容易被干扰!

尤以红海最为严重,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超过180艘船只在该海域受到干扰影响。报告指出,干扰模式已从早期“点状欺骗”进化为“区域式攻击”,且干扰强度与跳变距离大幅上升——从2024年第四季度平均600公里,暴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300公里,技术能力之提升令人震惊。

有专家指出,当前用于基本GPS干扰的设备成本甚至不到100美元,若由国家级力量操作,可对整个海域实施大范围信号欺骗,“不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

行业高度警觉,防护体系亟待升级

目前,MSC尚未就事故做出正式回应。

事故发生后,包括Windward、Thetius、CyberOwl、HFW等在内的多家海事技术与法律机构再次呼吁国际航运业加强对船舶网络安全与导航防护的重视。《The Great Disconnect》报告早在去年就指出,当前船舶系统在GPS欺骗与AIS伪造面前仍存在巨大漏洞,如2019年Stena Impero油轮被误导驶入伊朗水域即为典型案例。

在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助力下,尽管能够较快识别可疑航迹与干扰模式,但根本问题在于航行系统对外部干扰的防御能力严重不足。Windward强调,仅依靠事后分析并不足以防范风险,“必须从技术源头重构导航信任机制”。

图片

运营背景与历史事故记录

“MSC ANTONIA”号建造于2009年,悬挂利比里亚船旗,由全球最大班轮公司之一的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运营,船舶总长约304米,最大载箱量近7,000标准箱(TEU),主要服务于MSC的“西地中海–红海”航线,常规挂靠沙特吉达港。

值得注意的是,该船在2023年秋季也曾因绕行好望角遇上恶劣天气,在南非海域发生货损事故,导致46个集装箱落海,曾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阅读:这次46个,两个月三艘集装箱船出事

一场搁浅,撕开“数字海战”的隐秘角落

MSC ANTONIA号搁浅事件,不仅是一场单一的航运事故,更是对当前全球海上安全体系的警示。在数字化与地缘政治叠加博弈的新时代,航运业或将面临更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如何构建坚固的网络导航防护墙,或许比造更大的船、跑更快的航线更为紧迫。

相关阅读:

航警:波斯湾、阿曼湾GPS信号干扰

请注意,如下三个地点船舶AIS信号容易被干扰!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突发!疑遭GPS干扰,7000TEU箱船搁浅,4天了!

信德海事网2025-05-15

突发!达飞集装箱船撞损汉堡港码头!

信德海事网2025-05-14

联合国警告:港口被轰炸!局势升级!我使馆建议中国公民尽快撤离

信德海事网2025-05-09

2025年第一季度亚洲船舶海盗与武装抢劫态势分析

信德海事安全2025-05-09

从值班到事故:一个手机引发的航运悲剧

信德海事网2025-05-08

GPS失效时的关键措施

信德海事网2025-05-07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