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意外释放!电机员被拽身亡 信德海事网 倪忠祥 2025-08-13 17:15

2023年7月31日,一艘葡萄牙籍干货杂货船在意大利卡拉拉港口发生严重伤亡事故,一名立陶宛籍电机员在演习后对自由降落救生艇释放装置维护时,坠落身亡。意大利海事调查办公室发布事故报告。

涉事的“BBC WASHINGTON”号是一艘葡萄牙籍干货杂货船,2004年建成,船长138米,总吨位9611吨。该船配备两艘救生设备,包括1艘开放式救助艇和1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均位于船尾区域,由独立起重机操控。

出事的自由降落救生艇型号为JY-FN-6.0,长6米,宽2.35米,最大载客量22人,通过30°倾斜滑道释放。其固定系统本应包括3根钢缆、2条金属链条、2条聚酯固定带、液压与手动双模式释放钩及两侧辅助固定装置。

船员团队共17人,来自乌克兰、菲律宾、俄罗斯、立陶宛等多个国家。死者为立陶宛籍电机员,事故发生时正站在救生艇登船平台上重新连接电池电缆;二管轮则在艇内测试释放装置。

事故经过

当日下午艇入水演习结束后,救生艇归位固定。大副发现救生艇液压释放杆复位速度异常缓慢,遂计划检查液压释放装置。

随后,二管轮进入救生艇内准备测试释放功能,据称依赖大副刚安装的物理固定机制和安全销;电机员则站在登船平台上,一脚踏船一脚踏艇,专注于电缆连接。当二管轮激活释放手柄后,尽管安全装置已启用,救生艇仍突然坠落入海。艇内的二管轮未受重伤,但平台上的电机员被拖拽坠落,因严重颅脑损伤最终被确认死亡。

事故调查

调查发现,救生艇固定系统存在严重技术缺陷。本应承受至少20吨断裂载荷的钢制固定链条,其连接销轴的锚定钢板因腐蚀导致截面严重缩减,在坠落初始的动态载荷下发生塑性变形,销轴脱落使链条失效。更关键的是,该救生艇释放钩未配备标准安全销,缺失最后一道机械防护,这与制造商设计图纸存在偏差。

液压释放系统未安装压力计或位移指示器,操作人员仅能通过“手感”判断是否正常,这种主观评估方式为误操作埋下隐患。手册明确指出,当释放杆阻力异常时需立即停机检查,但船员未严格执行这一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船员自行添加的聚酯固定带(F)在事故时未启用,且其锚点承重能力未经验证,未能发挥备用防护作用。而事故前48天(2023年6月13日),LSA Service GmbH公司在纽瓦克港进行的年度检查中,未发现这些安全隐患,仅以“Ok”标注,检查清单存在严重疏漏。事故因素

“人为失误:二管轮在未确认周边人员安全、未获得明确指令的情况下擅自激活释放装置,体现出风险评估能力的缺失。电机员站在危险位置作业,则反映出对救生艇意外释放风险的认知不足。

“管理责任:船舶安全会议记录显示,2022至2023年间未开展过救生艇释放系统专项培训,仅在2023年6月27日的会议中泛泛提及救生设备维护。ISM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风险识别流程流于形式,事故前12天(2023年7月19日)的内部审计虽发现救生艇区域锈蚀,却未深入检查关键固定部件。

“沟通混乱:大副声称仅口头提及释放杆异常,未下达检查指令;二管轮则称受其他船员指引进行操作,指挥链条的模糊。这种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的状况,与SOLAS公约要求的明确指挥体系严重不符。

结论与建议

图片

调查结论指出,这起事故是技术缺陷、维护不足、人为失误与管理松懈共同作用的结果。形式化的检查认证与实际安全状况脱节,船员对安全装置的过度信任掩盖了潜在风险。

调查报告提出五项建议:

1.船东需联合制造商更新救生艇安全操作与验证程序,增加额外安全措施;

2.建立专项风险评估机制,为救生艇操作制定详细作业计划并强化班前briefing;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纳入培训考核;

4.核查同型救生艇证书;

5.船级社与船东需优化检查清单,增加固定系统、腐蚀状况、液压装置等专项检查项目至。

信德海事安全综合报道

| 本文作者: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救生艇意外释放!电机员被拽身亡

信德海事网 倪忠祥2025-08-13

一油轮爆燃! 20船员惊险获救,集装箱船紧急驰援

信德海事网2025-08-13

突发!马士基集装箱船,撞上6500CEU汽车船

信德海事网 逄凯2025-08-08

突发!8500TEU箱船南海遭遇火灾,中国救助力量紧急出动

信德海事网2025-08-06

航行中,舵掉了!!中国船厂的“锅”???

信德海事网2025-08-05

风险提示 | 船舶拖锚是造成海缆受损的最大威胁

信德海事网2025-08-05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