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来越动乱?全球海盗事件此起彼伏
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海上安全局势急剧恶化,海盗事件频发。从加勒比海到几内亚湾,从索马里到新加坡海峡,跨越多个大洲的海域接连爆出商船遭袭、船员受伤甚至被绑架的恶性事件。航运业再度被提醒:海盗这一“旧敌”,并未远去,反而正在多个地区重新抬头。
一、海地港口突发登船袭击 多名船员受伤
4月3日凌晨,一艘在海地太子港锚地等待已久的巴拿马籍散货船突遭6名身份不明人员登船袭击。据海事安全机构Ambrey Analytics报道,事件造成船上多名船员受伤,具体情况尚未披露。这艘船此前曾访问过智利、秘鲁及危地马拉的港口,干舷高度约4米,已在锚地停泊两周。
该机构建议过往船只采取更积极的反海盗措施,并警惕锚地附近小型船只的可疑动向。
海地国内局势的持续恶化显然已波及港口安全。据《卫报》报道,太子港目前正面临叛乱组织的控制威胁,海地国家警察与联合国支持的安全部队已难以控制局势。早在去年4月,当地就曾爆发激烈枪战以解救一艘遭劫持的美国杂货船,船员命悬一线。
二、三名中国渔民在加纳海域一度失联
3月28日,一艘加纳籍渔船在该国近海遭遇七名武装分子的袭击,船长、大副及轮机长三名中国籍船员被发现在事件后失踪,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加纳军方及中国驻加纳使馆迅速启动联合应急机制,并在3月31日证实三名船员均安全。然而事件再度凸显西非地区海盗袭击的频繁与凶险。近年来,几内亚湾的袭击行为已从石油运输船扩展至渔船及一般商船,持续威胁该区域的航运与渔业安全。
三、比图河轮遭袭 疑有10名船员被绑架
3月17日晚,一艘巴拿马籍油轮“比图河”(Bitu River)在西非海域遇袭。该船当时正从多哥驶往喀麦隆,途中遭5名持枪海盗登船。
船员曾尝试躲入安全舱自保,但据后续消息,最多可能有10名船员被劫持。该船由法国Rubis Energie公司控制,印度Maritec Tanker Management管理,目前尚未确认人员安危。
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对此表示强烈关注,并呼吁各国政府及海事组织联合行动,确保船员早日获释。
四、索马里海盗活动死灰复燃
就在西非局势持续动荡的同时,沉寂数年的索马里海域亦传出海盗复苏的声音。
3月16日,一艘悬挂也门国旗的渔船在索马里杜尔杜拉海域被7名疑似海盗扣押,8名索马里籍船员被劫持。欧盟反海盗行动“阿塔兰特”已将事件定性为劫持,正与多方力量联合应对。
此外,今年2月还有一艘帆船和另一艘名为“AL NAJMA”的渔船先后在该海域遭袭,其中后者在2月14日被成功解救,但部分财物及设备被掠夺。
种种迹象表明,索马里海盗已在谋求恢复势力,尤其在印度洋航线逐渐活跃的背景下,风险值得关注。
五、新加坡海峡:东南亚“海盗热点”
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海运走廊之一,新加坡海峡也未能幸免于盗贼之手。据ReCAAP ISC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该海域共发生21起未遂抢劫事件,其中76%集中在新马海峡西段,较去年同期激增25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月28日凌晨,三艘散货及成品油船在短短6小时内连续遭遇袭击,作案手法极具协同性与计划性。受害船舶多为低速、干舷较低的目标,反映出海盗团伙对船只软肋的精准掌握。
分析人士指出,作案者往往伪装为渔民,利用密集交通与海岛隐蔽性,迅速完成作案并逃逸,令执法机关难以追踪。
六、全球海盗风险再升级 航运安全刻不容缓
过去几年间,尽管国际社会投入大量资源以打击海盗,部分海域袭击行为曾一度大幅减少。然而2025年以来,从加勒比、非洲至东南亚,多点爆发的袭击行为再次表明,全球海盗威胁并未远去,反而愈加分散和复杂。
Ambrey、IFC、ReCAAP等多家海事情报机构均指出,当地安全力量薄弱、政治动荡、经济困境以及执法合作不足,正在共同推动海盗行为的“复兴”。
特别是在太子港、几内亚湾、索马里沿岸等热点区域,船东和航运公司必须重新审视风险等级,合理规划航线,增配安保措施,并主动参与国际安全机制,如“印度洋海上安全中心”自愿注册计划等。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执法合作机制亦需进一步加强。从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到跨国武装护航安排,均需多边协作的深度重启。
航运是全球经济的命脉,而每一次海盗事件背后,都是船员的生命安危和航运系统的脆弱暴露。这个世界越来越动荡的当下,保障航行安全,已不只是海事议题,更是全球稳定与信任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