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押注绿色航运,产能疯狂上升!! 信德海事网 2025-03-18 08:35

湖北新能源发展,总投资超百亿

信德海事 逄凯

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

湖北, 一个九省通衢的交通要道,是长江沿岸唯一一个流经超千里的省份,也是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拥有得天独厚水运优势的湖北一直以来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近年来,随全球航运市场进入新一轮造船周期,湖北省把握机遇,开工多家船厂,广接订单,推动新能源船舶发展,立志打造全国内河绿色船舶示范省份。

据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表示:目前湖北省已运行绿色智能船舶144艘,规模居全国前列。

强悍的绿色造船能力

据悉,湖北省目前已经筹划开工了一批百亿工程,宜都、黄州和武穴船舶基地陆续开建,设计年产能170万载重吨。

首先是 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该项目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总规划用地面积1590亩,总投资80亿元。项目一、二期占地面积768亩,主要承接达门船厂和宜昌船厂搬迁配套,开展宜都现有船企搬迁入园,于2023年12月开工,2025年建成。

项目规划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板块、新型船舶制造及充换电板块、“三电”配套三大板块,招引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建成后可实现船舶总装及配套制造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5亿元以上。

预计到2026年底,全市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打造2至3个百亿级园区,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300艘以上,年制造船舶总载重吨位达到300万吨以上。其中,纯电动船舶150艘,产值约30亿元。

其次是投资100亿的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该项目规模庞大,预计年产100亿,实现税收10亿元,对湖北省船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智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位于长江十大深水良港武穴港区,占地6700 亩,利用长江岸线 3200 米。主要经营新型船舶制造、传统船舶改装、船用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等。

由“一心四区”组成——一心:以龙坪船舶产业园“智”造区为核心,智能化生产万吨级及以下新能源船舶和智慧化运营管理园区。四区:科研配套服务区;制造配件等供应链配套区;金融、物流、贸易等产业链配套区;田镇LNG接卸加注及海工装备制造区。

该产业园项目开始招商引资后,吸引了大批有实力船厂进入。具体如下:

1 湖北广济船舶重工集团

2025年3月5日,湖北广济船舶重工集团年产100万DWT(载重吨)新能源船舶项目在龙坪镇开工建设,标志着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迈出了重要一步。具体详见35亿新船台!年产100万DWT,重点建造江海直达船

该项目 用地164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其中陆域部分主要建设船体联合车间、分段装焊车间、舾装车间、管道车间、集配车间、涂装车间等6座数字化生产车间;水工部分主要建设5组船台(新建船台及总组平台各5座)、1座纵向滑道、4座舾装泊位(趸船浮码头)及配套设施(含鸭儿洲滩体守护工程)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突破40亿元,带动就业超5000人。

▲效果图

2 湖北金昱新能船业

2024年10月,湖北智能化新能源船舶基地(湖北武穴)开工由湖北金昱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承建。该公司是首家由武穴市委、市政府招商入驻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的造船企业,专注于建造3万吨级以下的智能化新能源高端不锈钢油化船。

湖北金昱新能船业拥有船体预制车间占地27500平方米,配备67台起重机,其中包括一台最大起吊能力为300吨的起重机和两台200吨的起重机,所有这些都在船舶环形分段车间内完成。此外,车间还配备了舾装码头和系泊试验的头各两座,以及一台320吨和一台100吨的分段转运车。整个船舶建造项目大的需要1500名工人,总投资接近3亿人民币,预计年年产值为12亿人民币。

实际上,目前,智能化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全国仅有4家,包括山东新能船业以及上海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而湖北自己就拥有两家,足以看出湖北在新能源船舶制造方面的投入,以及建成 全国内河绿色船舶示范省的决心

除了新厂外,湖北省原有国企和民企的造船实力也不容小觑,先来说说武汉最大的民营造船厂 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湖北黄冈市黄州区,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2亿元,是一家主导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重型加工企业和船舶、重型工业装备的供应商。

现有员工2000余人,占地3000亩,拥有1500米长江岸线,5万吨级舾装码头及6万吨级船坞,有板单元自动焊接设备线。拥有74万平方米的生产区域、25万平方米厂房,年造船能力500万载重吨,年桥梁建造能力10万吨,是湖北省乃至南京长江大桥上游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2025年,湖北合创重工屡获大单,截至目前已获得73艘新能源船舶建造合同,累计产值超过18亿。其中除信德海事统计的47艘新能源船舶已开工外,另有26艘新能源船舶签约

在民营企业如火如荼的投身造船业的同时,湖北一家年产18艘公务船和特种船舶、15万吨桥梁钢结构的国企 中船集团武昌造船也在不断提高产能。

武昌造船占地约4200亩,拥有2800米岸线,拥有国内一流的船舶建造设施和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具备3万吨级以下船舶建造能力,是国内内陆地区最大船舶总装建造基地。 武昌造船是国家重要的海洋工程特种船舶及公务船建造基地,是中小型油化船和支线集装箱船生产建造基地,是国际一流的桥梁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是我国重点军工企业和以船舶建造为主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智能示范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全国‘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拥有“企业技术中心”“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武船”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

新能源船舶订单疯涨,为什么是湖北?

由于绿色新能源船舶产能不断提升,湖北省目前的内河新能源船舶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且位于全国前列。

湖北日报公报,目前,全国超80%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的研发设计出自武汉,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62%。在现有船舶数量方面,全省已运行绿色智能船舶199艘,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新能源订单方面,据信德海事不完全统计,湖北手握新能源船舶订单量203艘,包括:

●宜昌中南鹏力江南工业园30艘,

●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73艘,

●长航集团50艘,

●宜昌市30艘公务船全电动化示范项目,

●湖北平洋船务有限公司新建20艘新能源集装箱LNG动力船舶项目(最新)。

湖北省新能源船舶建设能取得如此高效的成果,离不开有关部门政策的支持。

●2022年3月29日 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首航。

●2022年7月28日 《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印发,聚焦长江、汉江、清江、漳河、丹江口库区等代表性水域,探索示范航线、打造示范船舶、培育试点企业、应用创新成果。

●2022年9月2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鼓励湖北等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运营发展新模式。

●2023年2月8日 《工信部 湖北省政府推动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合作备忘录》签订。这是国内唯一绿色智能船舶部省合作备忘录,以湖北为试点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建立完善绿色智能内河船舶产业链、供应链,带动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升级。

●2023年9月28日 中船七一二研究所获国内首个“船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原理认可证书”。

●2023年10月11日 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在宜昌举办。全国首艘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

●2023年11月16日 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全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华航新能1”号轮首航。

●2023年12月22日 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宜都、武穴两个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正式动工。

●2024年11月14日 举办绿色智能船舶区域协同发展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政府领导见证《湖北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重庆市区域协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签约;首个《内河船舶应用绿色能源碳减排方法学》发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邮轮游艇分会揭牌。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DNV发布新版《风力辅助推进系统性能评估推荐实践》

信德海事网2025-04-01

重磅!欧盟妥协,接受航运碳信用交易

信德海事网2025-03-31

DNV授予MARIC设计的新型91000dwt 氨预留散货船原则性认可证书

信德海事网2025-03-28

鹿特丹和新加坡加强绿色和数字航运走廊的合作

欧洲门户鹿特丹港2025-03-27

英国政府确认将航运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UK ETS),2026年生效!

BDI的守望者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2025-03-26

韩新海运(HMM)首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将在上海港加注生物甲醇

BDI的守望者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2025-03-26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