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日照以东130海里的黄海上,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一号”启用,首批12万尾三文鱼被投入中国首座深海渔场。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食用三文鱼主要靠挪威进口,此次“深蓝一号”深潜养殖既实现了中国在开放海域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突破,也开创了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当地时间7月11日,记者前往日照,了解深海养殖三文鱼背后的故事。
据介绍,“深蓝一号”最大的特点是“全潜式”,既能全部下潜到水下,也能根据水温需要上浮到海面。目前位置海面距离海底大约56米,待装满三文鱼之后,“深蓝一号”将下潜到海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董双林表示,三文鱼呢,在淡水有,我们国家呢现在是差不多每年有4万吨的产量,但是呢就是海水养殖三文鱼,非常非常少,只有在烟台啦、东营啦,很少的地方。每年的产量也就是1千吨左右,它主要的问题就是说,用工厂化,把这个水制冷啊、低温海水啊,资源非常有限,另外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呢我们就想怎样在开放海域进行养殖,这个是比较难。
“深蓝一号”堪称海上“巨无霸”,网箱周长180米,高38米,重约1400吨,有效养殖水深近30米,直径60.44米。整个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网衣面积接近两个足球场大小,预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
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介绍到,“就这个投放的过程,这可以说是我们最焦虑的过程,也是这个实验的关键点,但是我们的专家团队还是很强的,我们很为我们这支专家团队,他们的技术能力感到自豪,还是给与它解决了。它(三文鱼)到了海水以后,不但没有像我们想象的不适应、长各种病啦,反而状态特别好,死亡率几乎是没有。”
据了解,目前中国养殖业以传统捕捞为主,海虹、海蛎子等产量大、价格低的产品居多,价格昂贵的产品多依靠进口。养殖装备多以渔船、木船为主,相对落后,“深蓝一号”把海工装备和养殖技术深度融合,未来还将带动海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渔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催生山东远海冷水鱼产业集群的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