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希望。记者18日从广州海事法院采访了解到,该院近年来审理的一些案例参与、引领了国际规则制定,改变了国际规则,得到国外同行认可。
广州海事法院是全国十家海事法院之一,自1984年设立以来,审理的案件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该院近年的收案数中,涉外案件年均占比四成多,审理的部分案例参与、引领了国际规则制定。在“中化国际案”中,在原告已向广州海事法院起诉的情况下,被告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提起紧急诉讼。最终,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第三巡回法院二审推翻了联邦地区法院的意见,并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作出判决,认为:在中国法院已受理案件的情况下,被告马来西亚某公司在联邦地区法院的继续诉讼将有违司法经济原则,广州海事法院的管辖被最终确立。广州海事法院负责人介绍,该案促使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修改了在1947年Gulf Oil Corp.v.Gilbert案中确立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条件,在国际民事诉讼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另一宗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案中,广州海事法院实现了从被动接受规则过渡到引领、制定规则的转身。该案中,作为卖方的深圳某公司向广州海事法院申请强制令,广州海事法院随后作出海事强制令裁定。非洲买家因未收到货物,在非洲当地法院起诉承运人马某基航运公司,马某基航运公司败诉后,依据提单中的纠纷管辖条款,将非洲买家告上了属于英国高等法院组成部分的英国王座法院。英国王座法院审理后没有采纳非洲法院的判决,而是认为广州海事法院作出的海事强制令对本案关系重大,其法律效力应得到确认。英国王座法院的判决后被登载于国际最具权威性的海商法专业文献资料之一《劳氏法律报告》上。
“该案表明我国海事司法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充分尊重和认可。”广州海事法院负责人说,英国、美国都是判例法国家,很多时候是国际航运规则和海事规则的制定者,广州海事法院作出的这些裁判,参与、改变了一些国外规则和国际规则,确认了中国的标准和规则,发出了中国声音。
“参与制定国际海事司法规则、增强中国话语权,要通过精品案例实现。”广州海事法院院长叶柳东说,广州海事法院努力争当国际海事司法建设中心排头兵,将利用好今年3月在该院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广州基地,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海事司法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